付兆宗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成骨效应的Wnt信号通路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模拟肽在促进小鼠成骨细胞成骨过程中对Wnt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其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3日龄C57BL乳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取贴壁生长的第1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PTH(1-34)组、G1R19(1-34)组和G1R19(1-28)组分别加入10 nmol/L PTH(1-34)、10 nmol/L G1R19(1-34)、100 nmol/L G1R19(1-28),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0.1%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OC)、Wnt2、Wnt5b、Wnt7b基因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7 d可见细胞排列紧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细胞培养14 d ALP染色可见细胞质中出现蓝染颗粒,成骨诱导培养28 d茜素红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中红色矿化结节形成。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各处理组OC、Wnt5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TH(1-34)组、G1R19(1-34)组Wnt7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G1R1(91-34)组高于PTH(1-34)组和G1R1(91-28)组;PTH(1-34)组β-caten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mRNA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检测的Wnt相关因子中,PTH(1-34)和G1R19(1-34)对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G1R19(1-28)对非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
- 冯瑞强江建明李俊青付兆宗林振袁亮杨德鸿
-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WNT信号传导通路
-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6采用PKP治疗的32例例合并椎体裂隙征(观察组)与32例无合并椎体裂隙征(对照组)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塌陷情况。结果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4~4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突角度优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椎体塌陷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内裂隙征好发于骨密度值低、制动差的患者,采用PKP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是中期随访时容易发现伤椎椎体塌陷的情况。
- 付朝华蒋雄健付兆宗劳永斌陈忠羡
-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Con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期疗效
- 目的:探讨Cofl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远期疗效。<br> 方法:2007年8月~2010年11月期间采用Cofl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7例,男19例,女8例...
- 袁亮江建明付兆宗刘鹏林振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疾病临床疗效
- 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是影响其细胞定位与成骨作用的关键区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为其重要的功能片段,进一步研究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突变(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是否影响其进核及成骨分化,探讨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 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培养2 d,用100 nmol/L PTH(1-34)刺激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共聚焦镜下观察细胞内CITED1位置变化。将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按相应体系转染MC3T3-E1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成骨诱导4周,另一组成骨诱导基础上进行10 nmol/L PTH(1-34)间歇刺激(每48 h刺激4 h)4周,测ALP酶活性及Ca离子浓度并进行ALP及茜素红染色。行RT-PCR实验分析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的表达量。结果 PTH(1-34)可促进CITED1进核,将CITED1氨基酸63-84片段突变后,可明显抑制该反应。4周成骨诱导后,CITED1过表达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分化,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CITED1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进一步研究表明,CITED1过表达抑制PTH(1-34)诱导的成骨细胞分化,而CITED1突变质粒(9S>A)可逆转该反应。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也验证了以上结论。RT-PCR结果提示: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明显高于CITED1质粒过表达。结论 CITED1 63-84片段丝氨酸为其重要的功能位点,可影响其细胞进核及成骨分化。
- 林振袁亮孟越冯瑞强付兆宗杨德鸿
- 关键词:PTH成骨分化基因突变
- 一种新型大鼠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脊柱融合模型,并证实不同融合骨量对融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制备椎间融合模型,取双侧髂骨制成颗粒骨,A组0.3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B组0.2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C组空白对照组,融合节段选择第1尾椎。3、6周后进行手触检查、X线评分,6周后组织学观察。结果 3周时手触检查:A组融合率为10%、B组、C组无一例出现融合;6周:A组融合率为40%,B组为40%,C组未融合。X线评分系统,术后3周:A组(2.567±0.876)分,B组为(2.467±0.878)分,C组为(0.233±0.316)分;术后6周:A组为(3.233±1.218)分,B组为(3.267±1.235)分,C组为(0.467±0.322)分。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已融合区有大量新生骨形成,C组可见纤维组织分布占大多数。结论本实验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大鼠脊柱融合模型。
- 张兆飞江建明付兆宗王凤龙王飞杨德鸿
-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柱融合骨移植
- 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疼痛和ODI评分、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结果:(1)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明显更少,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5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应用于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可靠安全,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 赵振东付兆宗刘一涛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近期疗效
- 退变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探讨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取腰椎退变和未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HE染色、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V/PI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PCR等方法,对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情况、凋亡、及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进检测。结果软骨终板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关节软骨,有II型胶原表达。退变软骨终板较未退变软骨终板活性及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Ⅱ型胶原合成减少。结论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腰椎终板软骨细胞,并证明了退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增加,而活性降低,基质合成减少。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软骨的生物学性状奠定基础。
- 王飞江建明王凤龙付兆宗张兆飞瞿东滨
- 关键词:生物学凋亡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入路及方法。方法 自2009-01-2013-01行连续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63例患者,其中36例行前路分节段脊髓减压,27例行后路改良锚定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24个月(12-36个月)。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前路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后路组(P〈0.05),而住院天数后路组长于前路组,前路组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方面明显好于后路组,在末次随访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om评分、NDI评分等2组无明显区别,在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方面后路组多于前路组。结论 前路组及后路组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后路组,前路组恢复颈椎的序列,并发症少于后路组,但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付朝华陈忠羡梁胜根范全薛忠林付兆宗谢清华向珊珊蒋雄健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
- 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的初期临床应用
- 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初步评价CoflexTM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方法]:2007年8月到2008年12月间在本院行棘突间稳定装置Co...
- 江建明瞿东滨陈建庭毛仲轩杨德鸿王风龙张兆飞付兆宗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腰椎退行性变终板形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并进一步研究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普通X线及MRI检查,依据MRI正中位像进行软骨终板形态分类及T2像对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在侧位平片上进行椎间盘高度测量。结果退变腰椎软骨终板形态以扁平型多见。腰椎退行性变其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加重,且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退变椎间盘高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降低,但扁平形与不规则形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腰椎退行性变中扁平型软骨终板患者出现几率较高。凹形、扁平型和不规则形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扁平型和不规则形椎间隙高度降低明显,这对椎间盘髓核假体置换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王飞江建明王凤龙付兆宗张兆飞
- 关键词:MRI腰椎退行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