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瑾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临床病理
  • 6篇病理
  • 4篇临床病理学
  • 4篇病理学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临床病理学分...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病理分析
  • 2篇病理学分析
  • 1篇单发
  • 1篇低度
  • 1篇低度恶性
  • 1篇低度恶性子宫...
  • 1篇嗅神经
  • 1篇嗅神经母细胞...
  • 1篇原发性
  • 1篇早期胃癌
  • 1篇肉瘤

机构

  • 6篇徐州市第一人...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丁瑾
  • 4篇高立永
  • 1篇高立勇
  • 1篇王敏
  • 1篇张智弘
  • 1篇潘敏鸿
  • 1篇刘世育
  • 1篇张国新
  • 1篇陈光侠
  • 1篇范钦和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5例涎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涎腺肌上皮瘤主要发生在腮腺、上腭处,瘤细胞呈梭形、浆细胞样、上皮样、透明细胞样,细胞无明显异型,呈岛、片、网状结构分布,瘤细胞间可见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或大量黏液成分,免疫表型:CK5/6、S-100、p63、SMA、calponin。结论涎腺肌上皮瘤是少见肿瘤,细胞类型多,排列方式以片状为主,很少见到管腔样结构,确诊主要依靠其细胞形态以及排列方式,需与肌上皮癌、多形性腺瘤等鉴别。
高立永丁瑾潘二辉
关键词:肌上皮瘤涎腺病理学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表现为子宫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程度低,卵圆或短梭形,弥漫成片分布,瘤细胞间见多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性索样、腺管样、上皮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CD10、ER、PR,也可表达SMA、CK(Pan)、Desmin、α-inhibin。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向多种成分分化。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学变化、分化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与其他一些子宫肿瘤相鉴别。
高立永丁瑾潘二辉
关键词:子宫低度恶性临床病理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7~59岁。镜下:肿瘤组织排列成巢状、小叶状,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胞质稀少。细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呈“椒盐样”。部分可见Homer—Wright假菊形团及Flexner—Wintersteiner真菊形团。免疫组化:大部分病例肿瘤细胞表达Syn、CD56、CgA、S-100,Ki-67增殖指数15%~80%。6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个月~6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2例伴转移。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是发生于鼻腔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强,组织形态与鼻腔其他肿瘤有重叠,尚无特异的分子标记物,寻找特征性组织学表现,辅以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排除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有助于确诊。
丁瑾丁瑾王敏潘敏鸿张智弘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组化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7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滤泡型乳头状癌表现为甲状腺结节。17例中部分有完整包膜,部分无包膜或局部有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构成滤泡结构,滤泡不规则,不见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大,轮廓不规则,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可见。免疫组化可以表达CKl9、Galectin-3、HBME-1。结论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一个亚型,主要构成滤泡结构,不见乳头形成。可被分为包裹亚型与浸润亚型。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滤泡癌鉴别有一定困难,正确认识其细胞核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高立永丁瑾潘二辉
关键词:甲状腺临床病理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与单发早期胃癌临床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MEGC)和单发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检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历电子数据库,选取994例实施开放或腹腔镜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转移、周围神经侵犯和血型等情况。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94例早期胃癌患者中,27例(2.7%)为SMEGC,967例(97.3%)为单发早期胃癌。单发早期胃癌男女比例分别为71.4%(690/967)、28.6%(277/967),SMEGC男女比例分别为88.9%(24/27)、11.1%(3/27),单发早期胃癌与SMEGC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6)。单发早期胃癌和SMEGC溃疡发生率分别为50.6%(489/967)和29.6%(8/27),单发早期胃癌与SMEGC溃疡有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单发早期胃癌与SMEGC的肿瘤大体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转移、周围神经侵犯、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类型和血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EGC主要病变侵犯深度黏膜层为48.1%(13/27),黏膜下层占51.9%(14/27),次要病变分别为77.8%(21/27)、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SMEGC主要病变和次要病变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有无溃疡、肿瘤大体形态和肿瘤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MEGC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和无溃疡病变,SMEGC的主要病变与次要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
陈光侠吴传楠张海涵高立勇丁瑾刘世育张国新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点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发生,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女性膀胱的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现输尿管膀胱接合处肿块,镜下瘤细胞构成腺管状、乳头状、实性结构,细胞扁平、立方、柱状、鞋钉样,胞浆透明,核不规则,核仁可见。免疫组化显示CK7、CK20、EMA、p53(+),Vimentin(-)。结论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是罕见肿瘤,组织起源不定。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立永丁瑾潘二辉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