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超声
  • 4篇甲状腺
  • 3篇心室
  • 3篇左心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心动图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诊断
  • 2篇造影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肿瘤
  • 2篇左心室
  • 2篇腺肿瘤

机构

  • 13篇东莞东华医院

作者

  • 13篇黄小平
  • 7篇丁苇
  • 2篇梁志超
  • 1篇李恒
  • 1篇郑德清
  • 1篇谭莹
  • 1篇曾清
  • 1篇朱丽华
  • 1篇阮丽娜
  • 1篇彭理明
  • 1篇袁冰

传媒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进行二维超声(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UES)、弹性超声成像技术(elastic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DUS、CUES、UE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超声特征。【结果】90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病理结果显示,55例(61.11%)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5例(38.89%)患者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DUS、CUES、UE联合检查诊断PTC伴颈部淋巴转移的准确度为92.22%(83/90),明显高于DUS(73.33%)、CUES(80.00%)、UE(81.11%)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CUES未见明显差异,但均高于DUS、UE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供模式、病灶组织所在区域、灌注均匀度、弹性评分、边缘规则及微钙化情况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模态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需重视血供模式为周边血流型、病灶位于颈上部及中部、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等超声特征的病灶,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黄小平吴丽林少鹏段若男李开林尹静
关键词:淋巴转移
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代偿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代偿期肺源性心脏病(CP)患者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确诊的早期C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2例。常规测量各参与者各心腔大小、右室游离壁厚度(RV-FW)、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并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统计分析以上两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房左右径(RAD1)、右房上下径(RAD2)、右室基底部左右径(RVD)、RV-FW、PASP、E/e’均增高,S’、GLS减低(P<0.05),左心房(LA)、左心室(LV)、LVEF、e’测值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功能代偿期CP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已发生改变,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GLS和E/e’可在左室结构及LVEF发生改变之前敏感的识别出这种变化。
尹静吴向东李恒李开林黄小平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心室功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心室肥大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心室肥大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左心室肥大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厚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长于对照组,实验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Tei指数、E/A比值、LVEF、IVST、LVPWT、LVFS、LVESD、LVEDD、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E/A比值、LVEF、LV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能根据Tei指数、E/A比值、LVEF、IVST等指标精准评估心功能,对准确诊断左心室肥大合并左心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林少鹏黄小平丁苇梁志超莫才春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肥大左心衰竭高血压
连环蛋白和核增殖相关蛋白与乳腺肿块显像特征的统计分析及在疾病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连环蛋白(P120ctn)和核增殖相关蛋白(Ki67)与乳腺肿块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探讨此两种蛋白对乳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样本46例,对癌组织样本的分析根据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执行。分析所有样本的超声显像特征;例如肿块的边缘、直径、形态、微小钙化灶、转移情况、血流分级等;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癌组织样本中的P120ctn和Ki6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两种蛋白与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直径<2 cm的15例,直径≥2 cm的31例;形态规则的12例,形态不规则的34例;边缘“毛刺状”的20例;存在微小钙化灶的26例,其中簇状分布的16例,散状分布的12例,沿导管走行的18例;乳腺癌发生转移的17例;血流分级为0~1级的10例,2~3级的36例;P120ctn和Ki67以细胞核内阳性染色为主,仅少部分在细胞浆中呈阳性染色。其中,P120ctn在26例癌组织切片中呈现阴性染色,阴性表达率为56.52%;Ki67在40例癌组织切片中呈现阳性染色,阳性表达率为86.96%;肿块不同直径、形态、边缘间P120ctn的阴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沿导管走行钙化灶的P120ctn阴性表达率高于散在分布者(P<0.05);血流分级为2~3级的P120ctn阴性表达率高于0~1级者(P<0.05);发生转移肿块的P120ctn阴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者(P<0.05)。肿块不同直径、形态、边缘间Ki67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边缘不规则的肿块Ki67表达阳性率高于规则者(P<0.05);血流分级为2~3级的Ki67表达阳性率高于0~1级者(P<0.05);发生转移的肿块Ki67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肿块(P<0.05);在所有患者的组织切片中,P120ctn和Ki67同时阳性染色的5例,仅P120ctn阳性染色的8例,仅Ki67阳性染色的32例,两种蛋白均为阴性染色的1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120ctn与Ki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肿块的显像特征与P120ct
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
关键词:乳腺肿块KI67蛋白显像特征
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6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为诊断对象,全部患者均使用常规超声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将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纳入对照组(n=126),将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纳入观察组(n=126),比较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结果,并选取到该院进行体检的12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9.21%)明显高于对照组(86.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6,P<0.05)。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学表现为全部患儿均诊断为多发淋巴结增大,一般数量为2~5个,增大的淋巴结数量主要位于右中下腹,仅有少数位于左中上腹,诊断影像中显示,淋巴结为长椭圆形,可见低回声包块,且内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明显、光滑,并且有增大现象,长短径比≥2,增大淋巴结中可见稀疏或丰富树枝条状、点状血流信号,以淋巴门型方式分布,少见液性暗区。结论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采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患儿进行疾病诊断,获取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病情特征,将其与阑尾炎等区分开来,相比于仅实施常规超声诊断方式,联合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更优,诊断结果可信度更高,可为患儿病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莫才春
关键词:常规超声高频超声
研究比较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析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超声造影结果为参考标准,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通过超声造影共检出斑块72个。经超微血管成像检查,检出斑块65个,其中包括低回声斑块14个,等回声斑块34个,混合回声斑块17个;颈总动脉分叉32个,颈总动脉中段20个,颈内动脉13个。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在斑块内强回声分级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Kappa检验,两种方法检测新生血管具备一致性(K=0. 705,P <0. 05)。结论:用超微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有无及分布情况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准确评价斑块的稳定性,且此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何昌颖方北李开林吴向东黄小平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超声心动图评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39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透析前后左心室结构、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透析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均显著小于透析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和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及二尖瓣e峰、a峰最大流速、E/A比值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可有效改善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有助于准确评价血液透析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
林少鹏黄小平丁苇梁志超林倩萍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超声心动图
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联合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筛查时段2017年6月-2019年6月,择取我院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以TI-RADS分级法对甲状腺结节予以分级,所有病例均接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及后期随访情况。结果:FNAB检查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整体符合率为85.19%(23/27例),恶性与良性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FNAB联合TI-RADS分级与病例检查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88.89%(24/27例)。结论:TI-RADS分级联合FNAB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欧阳林锋李开林黄小平丁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乳腺肿物与甲状腺改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乳腺肿物与甲状腺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22例乳腺腺瘤患者作为乳腺腺瘤组,13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乳腺增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四组均进行甲状腺二维以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为(18.5±10.8)ml,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2.8±8.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腺瘤组、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甲状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腺瘤组、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右甲状腺上动脉(RSTA)、右甲状腺下动脉(RITA)、左甲状腺上动脉(LSTA)、左甲状腺下动脉(LITA)内径(D),RSTA、RITA、LSTA、LIT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RSTA、LSTA加速度(SA)及减速度(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RSTA-D、RITA-D、LSTA-D、LITA-D均较对照组显著加宽,RSTA-SPV、RITA-SPV、LSTA-SPV、LITA-SPV较对照组明显加快,RSTA-SA、LSTA-SA及RSTA-SD、LSTA-S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RSTA、LSTA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和甲状腺改变具有某种关系。
丁苇黄小平龙柳冰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瘤
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高频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查,比较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检查与单纯高频超声及超微血流成像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共计90个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65个淋巴结发生颈中央区转移,25个淋巴结发生颈侧区转移。高频超声和超微血流成像联合检查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高频超声检查和超微血流成像检查(P<0.05)。高频超声检查显示,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短棒状、点状血流信号,5例患者病灶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查显示,40例患者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短棒状、点状血流信号,14例患者病灶内呈分支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价值高,值得临床借鉴。
黄小平吴丽林少鹏段若男李开林
关键词:淋巴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