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2篇外耳
  • 2篇外耳道
  • 2篇耳道
  • 2篇耳内
  • 2篇耳内镜
  • 1篇胆脂瘤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治疗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外耳道...
  • 1篇诊治
  • 1篇脂瘤
  • 1篇乳膏
  • 1篇乳膏治疗
  • 1篇乳突
  • 1篇乳突根治
  • 1篇乳突根治术
  • 1篇舌下
  • 1篇舌下含服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陈浩
  • 2篇蔡建良
  • 2篇冯锡坚
  • 1篇陈锡辉
  • 1篇达瑞

传媒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体骨重建听骨链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重建听骨链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38耳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观察6~24个月,干耳时间平均为6周,3个月内干耳率为92.1%(35/38)。所有患者术后纤维耳内镜检查见术腔光滑,上皮化好,鼓膜形态良好,与鼓室无粘连,无内陷袋形成。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查,术后听力提高至应用水平(30 dB)以上者23耳(23/38),占60.5%;术后听力提高10 dB,但未到应用水平8耳(8/38),占21%,总提高率为81.5%,其余7耳听力无改变或稍有下降。术后语言频率(0.5-2kHz)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平均约20 dB。结论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采用自体骨重建听骨链并1期鼓室成形术,有助于挽救或改善听力;且自体锤骨或砧骨体取材方便、易塑形、组织相容性好,并能节省费用,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重建听骨链的理想材料。
陈浩陈锡辉冯锡坚
关键词:自体骨乳突根治术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胆脂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耳内镜直视下诊断为EACC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耳内镜检查示32例均见外耳道白色鳞状上皮样物或黑褐色豆腐渣状物堵塞,其中15例见外耳道有脓性引流和皮肤糜烂,8例伴有真菌感染,5例伴有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增生,12例见外耳道口或外耳道软骨部相对狭窄。术前纯音测听:22例语言频率(0.5~2kHz)听阈均值提高,骨气导差10~25dB,平均17.8dB,10例基本正常。术前颞骨高分辨力螺旋CT扫描检查示:所有患耳外耳道均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吸收现象,其中3例乳突和上鼓室见高密度软组织影。耳内镜下治疗:术中见EACC直接破坏外耳道后壁及下壁,严重者甚至侵入乳突,形成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术中彻底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术后听力纯音测听:32例中22例语言频率(0.5~2kHz)较术前提高10~20dB,无变化10例,均达到应用水平(30dB)。术后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EACC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临床上易被误诊。在耳内镜直视下检查有助于发现细小的病变,利于早期诊断。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有有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视野,可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明确病变组织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利于彻底清除外耳道深在、狭小空间内EACC病灶,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一般无需外耳道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陈浩
关键词:耳内镜外耳道胆脂瘤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下鼻道穹隆部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常规前鼻镜检查无法探查到出血部位的,或经前、后鼻孔填塞无效的鼻出血即难治性鼻出血,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棘手。而下鼻道穹隆部出血是难治性鼻出血最多见的情形之一,因其出血灶位置深在隐蔽,填塞物不易压迫到位,往往止血效果不佳;多次填塞可造成鼻腔黏膜损伤,而且鼻腔填塞对患者心理、生理上均伤害较大,尤其后鼻孔填塞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急性中耳炎、急性鼻一鼻窦炎、鼻部损伤、低氧血症、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对老年患者更具危险性。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治疗已成为一种常规方法。我院2005-O1-2013-01门诊及住院的2200例鼻出血患者中,有98例患者经鼻内镜下探查明确出血灶位于下鼻道穹隆部,同期进行射频止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陈浩冯锡坚蔡建良达瑞
关键词:内镜检查鼻出血射频
舌下含服变应性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8例尘螨过敏为主的AR患者,其中441例愿意接受舌下含服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为免疫治疗组,其余77例为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1年半。随访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体征评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半后其鼻部症状得分、体征评分、用药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1年半后症状得分、体征评分、药物评分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免疫治疗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多为中等或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SLIT是治疗尘螨引起的AR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陈浩蔡建良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粉尘螨
耳内镜下清理并涂布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清理并涂布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118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愿意接受耳内镜检查和治疗者78例,采用耳内镜下清理冲洗并涂擦联苯苄唑乳膏。其余40例不愿意接受耳内镜检查和治疗者为对照组,在额镜下清理,患者回家自行涂擦联苯苄唑乳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后随访观察6~12月,治疗组78例,痊愈48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对照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清理并涂布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陈浩
关键词:真菌性外耳道炎耳内镜联苯苄唑乳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