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胜辉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哮喘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儿童哮喘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蛋白尿
  • 1篇新生儿
  • 1篇血尿
  • 1篇营养相关
  • 1篇筛查分析
  • 1篇尿常规
  • 1篇尿筛查
  • 1篇外营养
  • 1篇胃肠
  • 1篇胃肠外
  • 1篇胃肠外营养
  • 1篇胃肠外营养相...
  • 1篇患病

机构

  • 5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作者

  • 5篇钟胜辉
  • 1篇吕文清
  • 1篇吴谨准
  • 1篇朱碧溱
  • 1篇杨运刚
  • 1篇方玫
  • 1篇杨一民
  • 1篇许志祥
  • 1篇程飞
  • 1篇陈梅
  • 1篇陈琪
  • 1篇游森水
  • 1篇张建民
  • 1篇沈玉红

传媒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厦门市3~14岁人群尿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沈彤史俊霞彭桂兰傅美娇张继永张慧芬黄种钦钟胜辉
厦门市同安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厦门市同安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厦门市同安区10 168名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其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在调查的10 168人中,哮喘患儿428人,总患病率为4.21%。男性患病率(5.88%)高于女性(2.28%)(P〈0.001)。哮喘患儿中,首次发病以3岁内居多占74.76%;发作诱因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占85.61%;发作先兆最常见的为打喷嚏占95.20%;经常发作强度以轻度最常见占68.25%;发作类型以突然发作最多占78.50%;好发季节为换季占50.60%;好发时间为夜间和清晨占71.45%。通过对428例哮喘患儿及428例非哮喘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P〈0.001)。结论厦门市同安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10年前厦门市区哮喘发病率。男性哮喘患病率高于女性。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哮喘史及家族过敏史是该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飞陈梅钟胜辉吕文清许志祥
关键词: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儿童
2000—2010年厦门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2000—2010年间厦门市区0~14岁儿童哮喘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儿童哮喘防治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次流调的儿童哮喘名册、哮喘初筛表及哮喘调查表均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提供。所有参加流调的哮喘专科医生进行统一培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两次调查样本均10 000名左右。要求花名册上的95%以上儿童都接受本次调查。现场调查中设有质控员进行审核。所有数据均采用双录入。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0年及2010年实际调查人数分别为11 845及11 058人,失访率分别为0.53%及0.9%。2000年及2010年哮喘发病率分别为3.96%及3.03%(P〈0.05),误诊率分别为35.56%及35.5%(P〉0.05);2/3的儿童首次发作年龄在3岁以内。2000年及2010年近1年内有过发作者分别为75.6%及71.7%,哮喘住院率分别为45.78%及34.5%。曾患过敏性鼻炎患儿分别占51.28%及59.5%。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100.0%及83.4%(P〈0.05)。结论厦门市区0~14岁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误诊率仍达1/3,一半以上的哮喘患儿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病率、住院率及抗生素应用比例有所下降。
杨运刚吴谨准张建民朱碧溱钟胜辉方玫沈玉红杨一民沈彤吴星东陈琪
关键词: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儿童
厦门市34455名儿童尿常规筛查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学龄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早期发现并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方法】以在厦门市居住达一年以上的3~14岁儿童为对象,抽取35003名幼儿园及小学儿童,取晨尿进行尿液常规检验。初次尿液检查阳性者2周后复查。观察结果分四组随访(无症状血尿、无症状蛋白尿、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结果】共有34455人留晨尿行尿液筛查。初筛阳性者3436人,初次尿筛阳性率3.0%~20.4%,平均9.51%;复查尿检阳性率0.50%~1.98%,幼儿园儿童无症状血尿阳性率1.21%、无症状蛋白尿0.03%,血尿+蛋白尿0.02%;小学生无症状血尿阳性率1.01%,蛋白尿0.19%,血尿+蛋白尿0.09%。小学生蛋白尿及血尿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幼儿园儿童(P〈0.05)。【结论】①儿童集体尿筛查是发现隐匿性肾炎的有效办法;②本市儿童尿检阳性者女性多于男性,血尿阳性率高,蛋白尿阳性率低;③小学生慢性肾脏疾病的检出率高。
沈彤彭桂兰张慧芬黄种钦张继永王真真史俊霞钟胜辉
关键词:尿常规血尿蛋白尿集体儿童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117例新生儿,按照是否发生相关性胆汁淤积分成两组,其中PNAC组22例,非PNAC组95例。对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外营养干预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新生儿湿肺、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AC组患儿体质量显著低于非PNAC,禁食时间长,贫血发生率高,新生儿感染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总时间、葡萄糖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数据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禁食时间、新生儿感染、脂肪乳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为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偏低、发生感染、肠外营养支持葡萄糖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大、PN总时间长是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的主要因素,对于相关因素的掌握和临床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NAC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游森水钟胜辉林鼎煜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