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梅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心肌
  • 2篇缺血
  • 2篇儿童
  • 1篇动脉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改变
  • 1篇心肌酶谱
  • 1篇心肌损害
  • 1篇血性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窒息
  • 1篇窒息后
  • 1篇三体

机构

  • 6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陈梅
  • 2篇吕文清
  • 2篇许志祥
  • 2篇程飞
  • 2篇游森水
  • 1篇卢景彤
  • 1篇钟胜辉
  • 1篇吴明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改变及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心肌酶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 2013-01间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的50例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与曲同期5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计并分析HIE组与正常组新生儿外周血的心肌酶谱,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HIE组新生儿伴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中AST、LDH、CK、CK-MB、α-HBDH指标较正常组升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此5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IE组新生儿心肌酶谱各项指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肌酶谱指标是诊断新生儿HIE的重要临床依据之一,可用来判断新生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估患儿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明陈梅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将9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保证内环境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治疗或其他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而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0 g/d,7~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68.9%(31/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1);治疗组的症状体征、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游森水陈梅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
Dandy-Walker畸形并18-三体综合征1例
2012年
病历资料 患儿,男,生后1小时,G3P2,孕40+2周孕母高龄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3kg,因"生后口吐白沫、口周发绀1小时"于2009年3月5日由外院转入.查体:体温36.8℃,呼吸66次/分,心率148次/分,反应差,头颅畸形,前后径长,枕部突出,双耳畸形,耳位低,耳廓小、紧贴皮肤.口吐白沫,唇周发绀,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率148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Ⅲ/6吹风样杂音.
游森水陈梅
关键词:DANDY-WALKER畸形18-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病
厦门市同安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厦门市同安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厦门市同安区10 168名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其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在调查的10 168人中,哮喘患儿428人,总患病率为4.21%。男性患病率(5.88%)高于女性(2.28%)(P〈0.001)。哮喘患儿中,首次发病以3岁内居多占74.76%;发作诱因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占85.61%;发作先兆最常见的为打喷嚏占95.20%;经常发作强度以轻度最常见占68.25%;发作类型以突然发作最多占78.50%;好发季节为换季占50.60%;好发时间为夜间和清晨占71.45%。通过对428例哮喘患儿及428例非哮喘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P〈0.001)。结论厦门市同安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10年前厦门市区哮喘发病率。男性哮喘患病率高于女性。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哮喘史及家族过敏史是该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飞陈梅钟胜辉吕文清许志祥
关键词: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儿童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科2010年5--6月收治的2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尽早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积极脱水降颅压等治疗。结果28例患儿均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病程3d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嗜睡、肢体抖动、惊跳、呕吐等;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14d;随访所有患儿3~4个月一切均正常,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手足151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3岁以下患儿,及时发现重症倾向,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后溃痒的发牛。
程飞卢景彤陈梅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IKD)早期诊断的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在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住院的21例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持续发热、川崎病面容、手足硬肿、肛周潮红或脱皮、卡巴红等症状及体征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炎症指标(ESR及CRP)、WBC及BNP早期增高以及发病10 d内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是早期诊断IKD可靠的辅助指标。21例IKD患者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10例,占47.6%,与典型K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IKD病例中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对持续发热5天以上的婴幼儿,当出现川崎病面容、手足硬肿、肛周潮红或脱皮及卡巴红等表现中的2~3项时要引起重视,尽早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及心脏冠状动脉检测,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早期治疗,以避免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许志祥陈梅吕文清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