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妍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魏亚新袁琛郎妍
-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微量蛋白测定尿微量蛋白检测肾功能检查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儿童肺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的最常见的诱因,由此引发的呼吸道炎性反应则是发生哮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促使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产生的主要因素。哮喘的发生其本质在于气道慢性炎症,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的发生在免疫学机制方面具有相似性刚。目前,有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且可能是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阁。
- 潘佳惠郎妍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儿童气道慢性炎症炎性细胞因子热程
- 儿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提高医院儿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方法:对儿科医师进行半年沟通能力培养,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对儿科医师进行沟通的先进理念,培训沟通技能,并鼓励支持医师寻找问题主动学习。半年培养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儿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医师的自信心也得到有效提升。结论:通过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能有效提高儿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
- 潘佳惠郎妍
- 关键词:儿科医师医患沟通
- 2016—2021年湖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 2023年
-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粪口以及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播~([1])。在发病患者中,年龄在5岁以下的儿童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位置的疱疹、斑丘疹,部分患者合并有发热的表现。研究显示,该病的主要致病血清型有柯萨奇病毒A组4-7以及9、10、16型和B组的1-3以及5型,除此之外,还包括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其中最为多见的是EV-A71和CV-A16两种~([2])。
- 汪岭郎妍朱焰
- 关键词:手足口病埃可病毒儿童传染病斑丘疹流行病学特征接种效果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说明书,挖掘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互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通路。结果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肌醇和维生素B_(12),共预测出40个靶基因,其中有13个靶基因与厌食症极为密切,主要涉及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分子。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可能发挥类似于谷氨酸的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来改善小儿的厌食症,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 钦云峰郎妍钟亚敏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厌食
- 湖州市哨点医院2010-2011年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临床分析
- <正>目的分析2010-2011年湖州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疫情流行特征,探讨临床诊治方法和病原学特点,旨在对该病的诊治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6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
- 郎妍
-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手足口病患儿
- 文献传递
- 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手足口病(HFMD)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Cox),1969年分离出EV71,目前主要为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通过污染的食物经口进入后在肠道增殖。HFMD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疱疹,可引起心肌炎、
- 郎妍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EV71HFMD
- 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 6年4月该院儿科收治RMPP患儿7 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 0例和观察组4 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比较两组治疗7天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R)。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CRP、ESR和NEU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辅治小儿RMPP效果良好,能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且用药较安全。
- 潘佳惠郎妍
-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难治性肺炎
- 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姜志强郎妍谭稼荣郁峰
-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全身血管炎出疹性疾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
- 糖皮质激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对现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儿。所有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嘧达莫,研究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双嘧达莫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趋化素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凝血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冠脉病变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ESR、FGF23、趋化素、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淋巴结肿胀、结膜充血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18.60%)低于对照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1,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7,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双嘧达莫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ESR、FGF23、趋化素、凝血指标水平及临床症状,缓解炎症反应,降低冠脉病变发生率,效果较好。
- 潘佳惠袁琛郎妍汪岭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双嘧达莫川崎病红细胞沉降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趋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