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素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1株医院真菌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01株真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 YST Test Kit在VITEK 2 Compact System进行鉴定,用ATB FUNGUS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01株真菌经鉴定,共有14种真菌,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占49.5%)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3.3%)为主。各种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各不相同。结论:真菌感染逐年上升,实验室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陈焕文张彧梅邱素娟
- 关键词:真菌感染药敏试验抗生素
- 38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33例NGU患者用珠海浪峰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检出支原体感染阳性的患者381例,阳性率40.84%,其中男性患者102例(26.77%),女性患者279例(73.23%),患者中单独UU感染者336例(36.01%),单独MH感染者18例(1.93%),UU+MH混合感染者27例(2.89%),单独UU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MH感染对大环内脂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而UU+MH混合感染中这两类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建议选用四环素类药物。本地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女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并以21~40岁年龄段病人最为多见。结论:应根据三种不同的支原体感染类型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NGU的传播和蔓延。
- 陈焕文张彧梅邱素娟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33例NGU患者用珠海浪峰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检出支原体感染阳性的患者381例,阳性率40.84%,其中男102例(26.77%),女279例(73.23%),患者中单独解脲支原体(UU)感染者336例(36.01%),单独人型支原体(MH)感染者18例(1.93%),UU加MH混合感染者27例(2.89%),单独UU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MH感染对大环内脂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而UU加MH混合感染中这两类药物均有耐药率均较高,建议选用四环素类药物。本地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女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并以21~40岁年龄段患者最为多见。结论:临床应根据三种不同的支原体感染类型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控制NGU的传播和蔓延。
- 陈焕文张彧梅邱素娟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 临床微生物标本实验室检验不合格原因和优化措施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标本实验室检验不合格原因和优化措施。方法选取微生物检验标本500例,在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进行实验室检验,严格检查其检验结果、复查结果、采集时间、外观状态,分析其不合格因素,并仔细记录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共46例(9.20%),其中包含粪便标本1例(1.14%),无菌体液3例(5.56%),血液2例(2.33%),尿液2例(2.02%),分泌物2例(2.67%),痰液36例(36.73%),占比最高的是痰液标本,较其他标本的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形码及标识错误、采血量不足、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以及取样操作不合格,均是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论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实验室检验不合格原因,发现注意标本送检的时间、提高微生物标本取样操作规范性、注意条形码的正确性、防止标本污染,均能够实现对临床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显著降低,并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 邱素娟陈焕文叶峰山
-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
- 289例结核感染患者外周全血T-SPOT.TB检测与结核抗体IgM比较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T-SPOT.TB检测结核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作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控制结核感染蔓延新法。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结核病患者289例,分别进行T-SPOT.TB及结核抗体IgM检测。结果外周血检测T-SPOT.TB阳性263例,结核抗体IgM检测阳性243例,对照阳性率: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1.0%(263/289),结核抗体IgM检测阳性为84.1%(243/289),经统计学处理P<0.05,T-SPOT.TB检测优于结核抗体IgM检测。T-SPOT.TB优于结核抗体IgM检测,T-SPOT.TB检测诊断,可在保持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结论对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该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T-SPOT.TB快速检测有一定优势。
- 邱素娟欧宏杰马筱玲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血液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结核抗体
- 脑卒中患者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8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脑卒中患者MDRO尿路感染发生率。收集MDRO尿路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等资料。鉴定MDRO菌株名称、检测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72例,发生率为3.97%(72/1812)。72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检出致病菌56株,检出率77.78%(56/7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检出38株,占比67.85%(38/56);革兰阳性球菌检出11株,占比19.65%(11/56);真菌检出7株,占比12.50%(7/56)。对革兰阴性菌株检测发现,在38株病原菌中,有13株产ESBLs,总检出率为34.21%。其中,有8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40.00%;有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为45.00%。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疾病患者发生MDRO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在3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整体耐药性较强,尤其是对青霉素、莫西沙星、氧氟沙星不敏感,对利福平较敏感,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高;粪肠球菌、屎肠球均对青霉素、利福平敏感率低,粪肠球菌对氧氟沙星较敏感,但屎肠球菌对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率较低,二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结论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合并症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重视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检测,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进而降低抗生素滥用和MDRO感染发生
- 陈文青邱素娟
- 关键词:脑卒中尿路感染耐药性
- 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目的探究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9例。根据患者预后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为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为不良组(21例)。比较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PT、APTT、TT、FIB;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PT、APTT、TT、FIB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血小板计数、FIB低于良好组,D-二聚体、PT、APTT、TT高于良好组,(P<0.05)。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灵敏度、特异度相对单一指标较好,AUC最大,为0.968,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985。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的预测阈值分别为189.080×10^(9)/L、0.795mg/L、13.610s、31.475s、15.840s、2.980g/L。结论结论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可作为临床上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因子。
- 陈文青邱素娟蔡巧萍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四项颅脑外伤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200名体检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所有人的血浆标本,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化学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与化学治疗前相比较,有效组明显下降(P<0.05),稳定组无明显变化(P>0.05),进展组出现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NSCL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邱素娟
- 关键词:血浆检测限预后
- 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2月痰培养分离的841株病原菌,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上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2.9%,真菌23.3%,革兰阳性菌占13.8%。主要病原菌分布:白色念珠菌20.9%、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7.1%、大肠埃希菌9.5%、金黄色葡萄球菌8.3%。结论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加强对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叶峰山邱素娟
-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 15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临床研究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以此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用明胶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154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25.97%),发病率最高年龄阶段为6~13岁(35.29%);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84.62%,而非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6.96%。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P-IgM抗体检测也有效提高MP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 侯娟邱素娟陈建丽
-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