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宁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地震局科研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地震
  • 2篇水位
  • 1篇单井
  • 1篇地下含水层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震地下水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循环回路
  • 1篇震前
  • 1篇水层
  • 1篇水化学
  • 1篇水位观测
  • 1篇前兆
  • 1篇氡浓度
  • 1篇流体
  • 1篇含水
  • 1篇含水层
  • 1篇潮汐

机构

  • 4篇福建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程庆斌
  • 4篇杨鼎鸿
  • 4篇邓宁
  • 4篇蔡作馨
  • 2篇邓聪
  • 2篇林昊
  • 1篇蔡诗凰

传媒

  • 2篇地震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下水"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被引量:6
2003年
以探索水位与水化学单井综合观测新方法为目的,建立了改性动水位概念,即恒定小流量状态下的井孔动水位。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改性动水位与同一井孔对应的静水位之间相差一恒定水位落差。根据这一结果,可将观测得到的改性动水位值订正成相对应的静水位值。由此建立了以改性动水位和传统水化学为观测对象的"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从而实现了静水位与传统水化学的单井综合观测。
蔡作馨程庆斌杨鼎鸿邓宁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下水水化学
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潮汐现象与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被引量:3
2006年
在宁德地震台进行的地下水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实验中,采用“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配套相应的技术系统,实现了对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连续综合观测,而且记录到两者具有与固体潮相对应的同步性半日波微动态。分析认为,这一方面为地下水有关测项预报地震力学基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事实;另一方面,为试图通过综合观测以期有利于识别干扰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思路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蔡作馨杨鼎鸿程庆斌邓宁林昊邓聪
关键词:地下含水层潮汐现象
地震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法研究
地震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问题早在80年代中期已被提出,随后出现了两类实现单井综合观测的技术方案。一类是在自流井中,通过自流出的水观测水化,在动水位状态下观测水位,这一类方案由于井水的流失造成的水头损失,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水...
蔡作馨蔡诗凰邓宁杨鼎鸿程庆斌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观测循环回路
文献传递
地下流体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技术方案的对比实验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已有的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案和宁德地震台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就若干种不同方案在宁德地震台开展对比观测,并对4种方案的实际观测效果和其它有关优缺点分别给出科学评价。然后根据实验和分析结果,从中选出在科学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优方案。
杨鼎鸿蔡作馨程庆斌邓聪邓宁林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