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英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2015年5月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 从天气背景入手,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分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讨论了2015年5月6日山西中南部飑线导致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大气不稳定层结等特点,并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
- 赵海英
- 关键词:飑线雷雨大风冰雹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北中部初冬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探讨暴雪天气的成因和机理,为暴雪预报提炼技术指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5年11月5—7日出现在山西北中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雪产生在高低纬冷暖气流相互作用的有利背景下,地面倒槽与回流共同作用的形势中,冷空气从高压中分裂南下在东北平原堆积是回流形成的机制;(2)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叠置,为暴雪的出现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大值区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很吻合,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雪区很吻合,对暴雪落区预报有明显指示意义;(3)回流降雪的开始与辐合上升关系密切,当回流干冷东北风到达山西北部,与低空偏南暖湿急流汇合形成切变线和干线时,降雪开始,此后随着切变线和干线的南下,降雪也逐渐向南扩展。切变线和干线是此次暴雪的抬升触发系统,切变线和干线北侧的东北气流起着冷垫作用,使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促使暴雪产生。
- 赵海英赵桂香李新生赵海荣申李文
- 关键词:暴雪低空急流切变线
- 近40年晋城地区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山西晋城地区5个气象站1987—2016年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全年霾现象冬季出现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时分(10月—次年3月)是一年中霾现象多发时段。M-K突变检验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87—1992年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1993—2016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96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同时,1996年是晋城地区1987—2016年间霾日数突变开始的时间。小波分析显示,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存在显著的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1996年后,等值线分布逐渐由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向4~8年的年际尺度倾斜。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内,周期变化在时域内表现异常显著,表明这段时间处于霾现象的显著多发期。
- 赵珺赵海英
- 关键词:气候特征小波分析
- 山西多次暴雨过程微物理方案敏感性试验
- 为了能够使中尺度数值模式更精确预报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暴雨短期预报业务能力,笔者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山西汛期的5次暴雨个例分别进行分析和多次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申李文赵海英
-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
- 文献传递
- 数值天气预报效果检验
- 赵海英于万荣史源香郝寿昌苗爱梅杨东
- 该课题是2007年山西省气象局重点课题,划拨科研经费5万元,在该课题的支持下,采用了visual basic、fortran90、ASP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建立一个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的数值预报产品效果检验平台,完成应用于...
- 关键词:
- 关键词:服务器
- 春季一次易漏报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和雷达特征
- 本文对山西春季一次易漏报的冰雹伴雷暴大风天气的形成机制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发生在春季的冰雹天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这次过程中热力因子起了主导作用,低层暖平流和暖区位置较通常偏西、偏北、偏强,造成高低...
- 赵海英
- 关键词:冰雹天气大气层结地形作用雷达特征
-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 利用山西省气象台站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45a来山西气候变化,表明暖士化的趋势较为显著。对气温的研究表明:最高气温出现在1999年,最低出现在1984年;以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期为界将45a的气温变化划分为...
-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山西“6.13”致灾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预警提前量分析
- 2016年
- 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提炼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卫星和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3日发生在山西的一次致灾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发生在①“上千冷、下暖湿”的高低空环境配置下,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比较充足,0℃层和-20℃层高度适宜,0—6km垂直风切变较大,对流在地面辐合线和低空切变线上触发,并迅速发展成为飑线。②飑线出流偏北风与环境偏南风形成了辐合线,在辐合线上不断有新的对流触发生成,引导风暴快速发展并移动。③此次过程中,冰雹由孤立对流单体造成,基本不可预警,雷雨大风由飑线造成,有2—6小时的预警提前量。
- 赵海英赵珺王思慜刘宇庆郝一骄
- 关键词:强对流飑线
- 重旱背景下山西春季一次异常暴雨过程分析
- 2012年
-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物理量场,对山西春季一次重旱背景下的异常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两支低值系统相互作用是这次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两支低值系统在山西发生同位相叠加,其前方的西南气流合并加强,导致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上升运动加剧,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环流条件。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表明,地面东西路冷空气的交替影响也是山西出现持续性降水的原因。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降水落区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θse的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赵海英赵建峰
- 关键词:异常暴雨相互作用
- 近60a山西省极端气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山西省境内7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使用8个不同的极端气温指数分析其1960—2019年近60a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日最低气温极小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2)极端最高(低)气温的极大、极小值均上升,并且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的极小值增温幅度更大。(3)山西省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26℃,空间上气温增幅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各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的响应,其中霜冻日数对于山西省区域增暖的响应最显著,其次为日最低气温极大值。(4)山西省半干旱区的日最低气温极小、极大值增温更快,冰冻日数减少速度快;半湿润区的热夜日数增加速度快,霜冻日数减少速度快。
- 李娜武永利赵桂香钱锦霞李芬赵海英韩普
-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