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置管
  • 3篇中心静脉
  • 3篇外营养
  • 3篇静脉
  • 3篇肠外
  • 3篇肠外营养
  • 2篇营养支持
  • 2篇脂肪乳
  • 2篇脂肪乳剂
  • 2篇置管长度
  • 2篇乳剂
  • 2篇手术
  • 2篇颈部
  • 2篇腹部
  • 2篇腹部大手术
  • 2篇穿刺
  • 2篇大手
  • 2篇大手术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特点

机构

  • 9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彬
  • 6篇周连妹
  • 2篇王惠琴
  • 2篇唐彩虹
  • 1篇吴肇汉
  • 1篇李祖栋
  • 1篇韩春茂
  • 1篇刘坚
  • 1篇谢大静
  • 1篇刘荣兰
  • 1篇陈国贤
  • 1篇董文娟

传媒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各类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及其应用被引量:2
1998年
王彬
关键词:代谢脂肪乳剂胃肠外营养
腹部大手术后不同方式营养支持的比较研究
1996年
将经历腹部大手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常规输液组(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每组各12侧。术后第1天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连续7天,每天监测24h尿尿素氮(UUN),并计算氮平衡(NB);营养支持前、后各称体重一次。结果显示,EN和PN组的N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PN组、EN组体重下降较少(P<0.05)。每组7天平均体重下降分别为对照组4.56±0.05kg,PN组3.25±0.99kg,EN组2.96±0.72kg。结果表明:PN和EN是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EN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经济实惠。
董文娟王彬周连妹
关键词:营养支持PN腹部大手术NB体重下降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898例分析与护理被引量:1
1997年
周连妹刘荣兰唐彩虹王彬
关键词:护理学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腹部大手术后不同方式营养支持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将经历腹部大手术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36例,随机分成普通输液组(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各12列。术后1d开始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连续7d,每天监测24h尿中尿素氮(UUN)并计算氮平衡(NB);营养支持前、后体重对比。结果示EN组和PN组的N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7d平均体重下降4.56±0.50kg,PN组3.25±0.99kg,EN组2.96±0.72kg,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早期EN是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EN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经济实惠。
王彬唐彩虹周连妹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通过30具尸体(男20,女10)颈胸部深静脉的解剖测量,以及临床82例(男51,女31)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测量,对经皮颈部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学基础、进针部位及置管长度进行了讨论,经皮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进针标记是胸锁乳突肌二头分叉的内凹处,或胸锁关节上方3~4cm胸锁乳突肌两缘中点(无分叉者)。置管的长度左侧15~16cm,右侧14cm。经皮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的进针标记是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距顶角0.5~1.0cm处。置管长度左侧12~13cm,右侧10.5~11.5cm。
王彬王惠琴周连妹周连妹
关键词: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颈部解剖穿刺术
输注脂肪乳剂对肝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报道葡萄糖加10%脂肪乳剂双能源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病例118例,TPN时间1~2周者78例,2~4周者32例,4~8周者6例,8周以上者2例。TPN支持期间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ALT、AKP对肝功能进行动态观察。本组118例TPN支持前后肝功能无异常改变。结果表明,在双能源TPN支持时,脂肪供能占总热能的25%~30%是一个安全的剂量。
王彬李祖栋周连妹
关键词:TPN脂肪乳剂肝功能
重度烧伤病人血清及24小时尿中7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从1994年8月起对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血清和24小时尿中Zn、Fe、Cu、Mo、Se、Cr及Mn的含量进行了系统监测,从而了解治疗过程中血清和尿中元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中Zn、Fe、Se明显下降,Cu变化不明显;尿中7种元素排泄量明显超过报道的正常值,尤其多尿期丢失更大。这为治疗烧伤病人,对症补充,促进元素平衡,提高疗效,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韩春茂陈国贤王彬
关键词:烧伤血清微量元素血清尿液重度烧伤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随时监测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同时也提供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置管方法、材料、径路以及并发症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告,以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最普遍,但对其置管长度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结合30具尸体解剖和临床82例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长度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经低位颈内静脉(下 )穿刺置管和长度左侧15~16cm,右侧14cm;锁骨下静脉置管长度左侧12~13cm,右侧10.5cm~11.5cm。
王彬周连妹王惠琴崔功浩
关键词:静脉中心静脉置管长度颈部
^(15)N-甘氨酸、^(13)C-棕榈酸体内示踪在肠功能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15)N-甘氨酸和^(13)C-棕榈酸示踪测定全小肠切除术后患儿的肠吸收功能。方法:以 一例全小肠切除术后患儿作自身对照,两名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定期用~15N-甘氨酸示踪试验和~13C-棕榈酸呼气 试验来检测患儿残留消化道对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偿吸收功能。结果:患儿在术后15月及24月对氨基酸的相对 吸收率分别为50%和52%,吸收高峰时间均在2.5~3.5h。对脂肪酸的相对吸收率则分别为57%和75%,吸收高峰 时间在3.5~4.5h。结论:用稳定同位素法测定肠吸收功能不仅安全、灵敏、特异性好,而且还反映肠吸收高峰时 间。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断,结肠可能代偿吸收营养要素。
刘坚王彬吴肇汉
关键词:全小肠切除肠吸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