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春茂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2篇伤病
  • 2篇烧伤病人
  • 2篇重度烧伤
  • 2篇病人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内毒素
  • 1篇血浆内毒素水...
  • 1篇血清
  • 1篇愈合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 1篇烧伤感染
  • 1篇双盲法
  • 1篇尿液
  • 1篇重度烧伤病人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生物学
  • 1篇细菌
  • 1篇细菌感染

机构

  • 5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韩春茂
  • 1篇李兰娟
  • 1篇俞云松
  • 1篇鲁新
  • 1篇余朝恒
  • 1篇魏泽庆
  • 1篇王彬
  • 1篇徐志刚
  • 1篇付素珍
  • 1篇陈国贤

传媒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烧伤感染细菌学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细菌学变迁情况。方法:收集1987~1996年从创面、静脉插管尖端及血液培养细菌1620株,以1987~1991年收集标本为Ⅰ组.1992~1996年为Ⅱ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992年以后金葡菌、绿脓杆菌检出率显著下降,醋酸钙无动杆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则明显增加。1992年后检出的细菌菌株对所试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普遍降低。结论:检出菌株因用药情况而有改变,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霉菌仍需重视。
余朝恒鲁新韩春茂
关键词:烧伤微生物学细菌感染
烧伤与肠道细菌移居(综述)被引量:1
1995年
烧伤与肠道细菌移居(综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韩春茂胃肠道存在大量微生物丛。正常情况下,各种微生物相处平衡。然而,烧伤及随后的手术、感染、营养不良或免疫抑制均可使正常菌丛改变,破坏胃肠屏障,致微生物等穿过肠壁,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和其它脏器,这...
韩春茂
关键词:烧伤肠道细菌病理学
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探讨烧伤病人内毒素血症出现的规律及其与临床征象、治疗措施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3例住院病人,平均烧伤面积48.5%,Ⅲ°面积14.7%,定期采集静脉血用鲎试验的偶氮显色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内毒素血症(>40ng/l)总发生率92/192(48%),烧伤3天后与Ⅲ°面积、体温呈正相关,与中性白细胞%呈负相关。三例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40~50天内毒素水平再次呈现高峰。结论:鉴于影响内毒素血症的临床因素及其引起的机体反应均较复杂,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韩春茂李兰娟魏泽庆付素珍俞云松丁岳梁
关键词:烧伤内毒素
重度烧伤病人体内锌铜变化及双盲法口服硫酸锌疗效观察被引量:4
1990年
对二年内入院的46名重度烧伤病人采用双盲法服用硫酸锌660mg/日和安慰剂对照,发现治疗组血清锌回复至正常早于对照组,尿锌排出也相应多于对照组。两组基本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烧伤面积系数(Coefficient Unit of Burned Surface,UBS)大于180的重症病人治疗组较对照组提前8天愈合。愈合时治疗组血清锌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重症烧伤病人服用锌剂有一定疗效,但疗程不宜过长。另外,还观察到两组病人血清铜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但尿铜排出增加。
韩春茂丁岳梁徐志刚许鼎荣
关键词:创口愈合烧伤
重度烧伤病人血清及24小时尿中7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从1994年8月起对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血清和24小时尿中Zn、Fe、Cu、Mo、Se、Cr及Mn的含量进行了系统监测,从而了解治疗过程中血清和尿中元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中Zn、Fe、Se明显下降,Cu变化不明显;尿中7种元素排泄量明显超过报道的正常值,尤其多尿期丢失更大。这为治疗烧伤病人,对症补充,促进元素平衡,提高疗效,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韩春茂陈国贤王彬
关键词:烧伤血清微量元素血清尿液重度烧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