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流
  • 2篇自旋标记
  • 2篇脑灌注
  • 2篇脑血
  • 2篇护理
  • 2篇灌注
  • 2篇干预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流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新生儿畸形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衣原体
  • 1篇衣原体感染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9篇王彬
  • 2篇徐发林
  • 2篇张萌
  • 2篇李魏
  • 1篇刘爱清
  • 1篇崔世红
  • 1篇张曦
  • 1篇杨培兰
  • 1篇杨佩兰
  • 1篇陆林
  • 1篇张晨

传媒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彩超对重度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的监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王彬岳秀云张曦崔世红杨培兰
关键词:血流速度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035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将孕妇学校来源的孕产妇列为实验组,非孕妇学校来源的孕产妇列为对照组,对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妇健康教育具有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等优点。
王鲁文王彬
关键词:健康教育分娩
新生儿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132例新生儿畸形资料,了解本地区先天性畸形发生的相关因素,畸形儿的发生率及其与孕妇的孕、产次、孕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9月~2007年12月间出生的132例畸形儿与同期出生的对照正常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时期畸形儿的发生率为3.26%,其中乡村来源的产妇畸形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畸形儿组的平均孕产次较对照组高(P<0.05);多胎妊娠时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加(P<0.01);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结论畸形的发生与孕妇的职业、居住环境、孕产次及药物史有关,加强产前监测和产前诊断,积极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畸形的发生。
王彬李魏
关键词:产前诊断干预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被引量:5
2006年
王彬刘爱清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
输卵管性不孕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2005年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已婚生育年龄的妇女分为不孕组(120例)和对照组(142例),分别对两组进行妇科检查,并取宫颈分泌物检验沙眼衣原体;同时对两组中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进行治疗。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者,不孕组46例(38.33%),对照组28例(19.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治疗后转阴率为72.97%。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治疗,多数沙眼衣原体可以转阴。
王彬杨佩兰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沙眼衣原体生殖道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
2006年
王彬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腔填塞护理
两种疫苗接种方式对20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干预效果分析
2007年
王彬李魏
关键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出生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校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ASL检查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出生1周内头颅超声结果分为轻度IVH组(25例)和无出血组(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VH-IVH对额叶皮质、颞叶皮质、顶叶皮质、枕叶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核等不同ASL感兴趣区CBF值的影响。结果与无出血组相比,轻度IVH组出生胎龄更大[29.0(28.5,30.4)周比28.2(27.0,31.0)周,Z=-2.398、P=0.016]、头颅MRI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HCT)更高[29.6(26.4,32.3)%比27.8(25.6,30.5)%,Z=-2.155、P=0.031]、检查时体重更大[2015.0(1930.0,2127.5)g比1950.0(1900.0,1997.5)g,Z=-3.314、P=0.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出生胎龄、最近一次HCT、检查时体重)后,轻度IVH组额叶(95%CI:-8.367~-4.042,P<0.001)、颞叶(95%CI:-19.077~-2.854,P=0.008)、顶叶(95%CI:-8.344~-3.502,P<0.001)、枕叶(95%CI:-9.446~-3.645,P<0.001)、基底神经核(95%CI:-7.543~-1.963,P=0.001)、丘脑(95%CI:-8.051~-2.372,P<0.001)的CBF值仍低于无出血组。结论相同纠正胎龄时,轻度IVH与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区域的低CBF相关,但其对远期神经系统预后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马徜徉张晨陆林张萌薛倩茹王彬徐发林
关键词:脑灌注动脉自旋标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基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早产儿脑灌注的特点
2024年
目的:基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测量脑血流,探讨早产儿脑灌注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胎龄28~32周的单胎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极早产组),按照1∶1的比例匹配同期住院的胎龄≥37周单胎足月儿为对照(足月组)。极早产组于校正胎龄38~42周、足月组于生后1周内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ASL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ASL相同感兴趣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和丘脑)脑血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极早产组42例,足月组42例。极早产组校正胎龄38~42周两侧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脑血流值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时的校正胎龄、体重、头围、日龄,以及辅助通气时间等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早产儿高灌注状态与出生胎龄、机械通气时间相关(P<0.05)。结论:校正胎龄足月时极早产儿部分大脑感兴趣区脑血流值较足月儿高,高脑血流状态可能与极早产儿脑成熟度异常有关。
张萌邢景月薛倩茹马徜徉王彬徐发林
关键词:脑血流早产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