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中

作品数:5 被引量:2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中尺度
  • 2篇强降水
  • 2篇强降雪
  • 2篇强降雪过程
  • 2篇降雪
  • 2篇降雪过程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湿对称不稳定
  • 1篇强降水天气
  • 1篇强降水天气过...
  • 1篇位涡
  • 1篇稳定性
  • 1篇细结构
  • 1篇降水天气
  • 1篇降水天气过程
  • 1篇暴雨
  • 1篇暴雨成因
  • 1篇暴雨成因分析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5篇王建中
  • 3篇丁一汇
  • 2篇薛秋芳
  • 1篇马淑芬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7
1996年
应用位涡理论,对1991年江淮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位涡及其有关物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总是落在干位涡比较小的地方和湿位涡负中心暧气流一侧,它和相对湿位涡的关系更直接.湿位涡斜压部分可清楚地反映湿斜压性对对流不稳定系统所起的作用.大气在湿位涡值比较小的区域对锋生强迫有更强的响应.
王建中马淑芬丁一汇
关键词:暴雨位涡
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07
1995年
运用湿球位涡和倾斜有效位能的概念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和局地对称不稳定(LSI)这两个侧面计算了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湿对称不稳定对1986年11月22—23日发生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林东、林西地区附近的一条狭长的强降雪带的可能作用以及湿对称不稳定与基本气流走向、风垂直切变和水汽的关系,发现:这条降雪带与雪区附近低层的湿球位涡负值区走向大体平行;在降雪带中分别位于呼和浩特、东胜地区和林东、林西地区的强降雪中心有着不同的动力学机制,前者主要为在暖区具有弱的对称不稳定的情形下锋生强迫作用所致,后者则是由明显的湿对称不稳定所致。
王建中丁一汇
关键词:降雪中尺度稳定性
一次强降水系统的演变和细结构分析被引量:4
1995年
文章分析1992年7月23日河北省东部平原地区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研究了产生特大暴雨的中心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细结构,讨论了该系统内部中心暖区形成的物理机制,并指出几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这次暴雨系统的重要影响。
薛秋芳丁一汇王建中
关键词:降水细结构
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对称不稳定性研究
王建中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的重要性,并用物理量诊断探讨雨团形成的物理机制。
薛秋芳王建中
关键词:降水中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