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角膜碱烧伤的共焦显微镜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动态观察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改变,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NaOH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4d、20d、36d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碱烧伤后4d,角膜即有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少许CD4+、CD8+细胞;碱烧伤后20d,角膜基质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CD4+、CD8+细胞增多,瘢痕及新生血管形成;碱烧伤后36d,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D4+、CD8+细胞消失,仍可见瘢痕及新生血管。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的创伤修复,反映角膜的病理状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汪玲朱秀萍吴洁杨华王伟
- 关键词:碱烧伤免疫组化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HAML病例进行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肿瘤内均可见平滑肌、脂肪及血管成分,其中上皮样肌细胞为肿瘤的主要成分,免疫组化染色3例肌细胞actin、Vimentin、HMB-45、CD117均(+),CD34血管内皮细胞(+),1例肌细胞desmin灶状(+),1例S-100脂肪细胞(+)。结论:HAML的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变化多样,瘤细胞表达HMB-45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 王伟
-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免疫组织化学HMB-45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病变角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汪玲王伟朱秀萍银勇武鹏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病变角膜的表达
- <正> 眼表的感染、化学伤、炎症后常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危害视力,也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之一。在角膜,促新生血管生成因子与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之间存在一种平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 汪玲朱秀萍银勇王伟武鹏安
- 文献传递
- 胃癌手术切缘病理分析及p53、Ki67检测对比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探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 10 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上、下两端切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检测p5 3、Ki6 7,对比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切缘长度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 10 0例中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分化较好 ) 4 3例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分化较差 ) 5 7例。切缘有癌残留的 19例 (上切缘 14例 ,下切缘 4例 ,1例两端切缘均有癌残留 ) ,2例管状腺癌 ,17例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切缘无癌残留 81例 ,加前 19例中无癌残留切缘共计切缘 180个 (上切缘 85个 ,下切缘 95个 ) ,分化较好组切缘 84个 ,分化较差组切缘 96个。无癌残留切缘中有p5 3阳性表达的 18个 ,Ki6 7阳性表达 4 4个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组切缘长度 <2 5cm组表达显著。结论 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切缘长短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切缘做p5 3、Ki6 7检测 。
- 王伟娄桂贤武鹏安闫艳吕静
- 关键词:胃癌手术切缘病理组织学P53KI67
- 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与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与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HE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轻度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14例、重度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病4例和导管原位癌8例中SMA、34βE12、Ki-67、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MA在轻度周围型乳头状瘤肌上皮呈阳性表达,表达完整,在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呈阳性表达,表达完整,与正常乳腺导管相比轻度变薄,在导管原位癌呈阴性或个别细胞阳性表达,34βE12在轻度周围型乳头状瘤、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中小型导管上皮细胞膜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0%、25.0%,Ki-67蛋白表达分别为21.4%、50.0%、75.0%,p53蛋白表达分别为12.8%、25.0%、87.5%。轻度与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及导管原位癌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有时仅凭组织形态学难与导管原位癌鉴别,需结合SMA、34βE12、Ki-67、p53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进行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 刘力米玮王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导管原位癌免疫组织化学
- 荧光染色法在实验性异种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异种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取正常兔角膜、腋窝淋巴结组织;鸵鸟-兔异种角膜移植术后1,2wk角膜组织,经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蜡复水,胃酶消化法进行抗原修复,用鼠抗兔CD4,CD8单克隆抗体及荧光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免疫组化测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鸵鸟-兔异种角膜移植后1wk角膜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为阴性,2wk时T淋巴细胞CD4呈强阳性表达,CD8呈阴性表达。结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动物异种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局部角膜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为异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及术后药物筛选奠定实验基础。
- 刘先宁武鹏安吴洁程燕潘士印肖湘华艾婷婷安娜王伟朱秀萍
- 关键词:异种角膜移植石蜡包埋组织
- 眼型瘢痕性类天疱疮临床分析(摘要)
- 朱斌良朱江王伟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标本做常规HE切片、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具有典型的简单和复杂的环状小管结构,部分区域瘤细胞轻度异型,呈小梁状及弥散性分布。肿瘤在腹腔内广泛转移,临床随访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在术后两年。结论此瘤是一种真性肿瘤,个别病例恶性度较高。
- 王伟武鹏安吕静
- 关键词: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