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士印

作品数:34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角膜
  • 7篇细胞
  • 5篇滴眼
  • 5篇滴眼液
  • 5篇眼液
  • 5篇干眼
  • 4篇眼病
  • 4篇抗炎
  • 4篇干眼病
  • 3篇单疱病毒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荧光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去细胞
  • 3篇相色谱
  • 3篇环孢素
  • 3篇环孢素A
  • 3篇角膜塑形

机构

  • 34篇西安市第一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4篇潘士印
  • 27篇肖湘华
  • 26篇朱秀萍
  • 14篇王养正
  • 6篇程燕
  • 6篇吴洁
  • 5篇安娜
  • 4篇杨晓钊
  • 3篇杨华
  • 3篇汪耀
  • 2篇王亚妮
  • 2篇马强
  • 1篇王璇
  • 1篇韦伟
  • 1篇吕沛霖
  • 1篇宋金鑫
  • 1篇赵俊宏
  • 1篇郑博
  • 1篇郭建强
  • 1篇王伟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西北药学杂志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3篇陕西省医学会...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酸钠滴眼液抗单疱病毒抗炎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胆酸钠滴眼液的抗单疱病毒、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损伤合并HSV-1感染建立家兔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模型、巴豆油刺激家兔眼结膜建立家兔急性结膜炎和混合致炎剂涂抹小鼠耳廓建立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来观察胆酸钠滴眼液的抗病毒和抗炎疗效。结果:胆酸钠滴眼液明显减轻了家兔HSK和急性结膜炎的病变程度,缩短治愈时间;显著地抑制了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胆酸钠滴眼液具有良好的抗HSV-1和抗炎作用。
王养正潘士印肖湘华银勇朱秀萍刘先宁
关键词:滴眼液抗炎单疱病毒
应用HPIC测定环孢素A在房水及血液中浓度的实验研究
潘士印肖湘华王养正朱秀萍
胆酸钠滴眼液抗单疱病毒抗炎实验研究
王养正潘士印肖湘华银勇朱秀萍刘先宁
环孢素A缓释微球的释药性能研究
目的:针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开发可降解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微球长效缓释载体,考察微球性能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微球制备材料,以环孢霉素为包裹药物,采用脉冲电场微球制备工艺,制备载药微...
肖湘华潘士印王养正薛伟明朱秀萍
复方倍他米松对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隔7d一次),对照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隔7d一次)。分别于术后1、2wk,1、2mo取兔角膜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特点,同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mo,实验组角膜植片在位,并保持透明,新生血管极少,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仅见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炎症反应明显,角膜植片混浊,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可见CD4^+、CD8^+T淋巴细胞。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作为长效缓释剂可有效抑制鸵鸟-兔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程燕刘先宁吴洁肖湘华潘士印朱秀萍
关键词:免疫排斥反应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
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抗真菌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 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那他霉素与核黄素、那他霉素与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潘士印安娜肖湘华程燕王养正刘先宁朱秀萍吴洁
关键词:那他霉素真菌性角膜炎
无荧光素角膜着色的干眼病临床研究
肖湘华潘士印朱秀萍
非坐位炊烟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渗漏方向的研究
目的 观察非坐位炊烟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荧光渗漏方向的变化,探讨相关的机制.方法 临床观察:20名典型的炊烟型CSC患者被分为两组,第一组8人,荧光造影时保持低头位40~60 s,然后坐位照眼底像;第...
赵俊宏吕沛霖郭建强肖湘华潘士印
异种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对CHL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通过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毒性的实验观察,筛选出浸提液的最大无毒浓度,为进一步完成该去细胞角膜基质材料的染色体畸变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材料制备成浸提液,用浸提原液、1:2,1:4稀释的浸提液与传代培养的CHL细胞共同培养,同时设立阴性、阳性对照,参考MTT比色法评价24h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4稀释的浸提液既无毒性,又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采用CHL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依据分级结果并结合细胞形态学特征可筛选出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进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基准无毒浓度。
刘先宁汪耀肖湘华潘士印银勇安娜朱秀萍
关键词:细胞毒性试验
渗透压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及牛磺酸对高渗环境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渗透压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及牛磺酸对高渗环境细胞的保护作用,为人工泪液的处方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分为低渗组(143,229和257 mOsm·L^-1)、等渗对照组(286 mOsm·L^-1)和高渗组(315,343和429 mOsm·L^-1),用不同渗透压的培养液作用3 h后,换回正常培养液培养3 d,记录作用3 h及恢复培养3 d时的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作用3 h、恢复培养1 d和恢复培养3 d后的细胞活性。在正常培养液286 mOsm·L^-1中加入牛磺酸培养细胞24 h后,换为429 mOsm·L^-1的高渗培养液培养3 h后,换回含牛磺酸的等渗培养液恢复培养1 d,倒置显微镜下记录作用3 h及恢复培养1 d时的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高渗环境会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甚至死亡;低渗环境会改变细胞形态及活性。257 mOsm·L^-1渗透压组与等渗对照组相比,在作用3 h及恢复培养1和3 d后细胞形态及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有不同浓度牛磺酸培养基的各组细胞也有轻度肿胀,高渗培养基作用3 h后以及恢复正常培养基培养1 d后,细胞活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液高渗透压会造成眼表损伤。应用渗透压为257 mOsm·L^-1的人工泪液,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的条件下,可降低干眼患者泪液的高渗透压,有助于干眼病的治疗。牛磺酸作为细胞保护剂,可降低高渗透压对细胞的损害,在干眼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潘士印肖湘华赵娜安娜刘先宁朱秀萍银勇王养正
关键词:牛磺酸渗透压角膜上皮细胞干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