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作品数:119 被引量:47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Gli-1 siRNA对PAN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排名第四位。其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不到3/%。胰腺癌的发生和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失活存在联系,其中Hh-Gli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的... 王伟关键词:胰腺癌 转染 HH 文献传递 一种脑创伤组织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创伤组织检测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圆环以及移动检测床,检测圆环的两侧均连接有防菌机构,两组防菌机构的顶部且位于检测圆环的上方共同连接有薄膜,通过设置两组防菌机构,使薄膜卷筒的两端共同... 王向东 郭铁柱 李帆 赵志强 王伟 邵双伟 常雷军 杨涛 崔振奋文献传递 一碳代谢相关基因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宫颈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1]。目前已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因[2],但还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及相关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近几年,肿瘤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3]。肿瘤细胞可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改变其代谢通量,以满足生物合成所需的物质及能量。 常晶晶 郝敏 王伟关键词:宫颈癌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胸苷酸合成酶 吉非替尼亚稳态晶型定量测定和转晶动力学研究 目的: 吉非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原研吉非替尼晶型1属于稳定型晶型,化合物溶解度较低。亚宝北京药物研究院新研发了吉非替尼亚稳态晶型7。本文首先对该晶型7和晶型1进行表征,之后建立吉非替尼多晶型1和... 王伟关键词:吉非替尼 动力学分析 皮瓣修复治疗四肢严重烧伤的疗效评价 2024年 研究在四肢严重烧伤治疗中,皮瓣修复治疗的实施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四肢严重烧伤患者为例,样本数量为66例(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入组后,将上述样本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共计2组,每组33例,分别实施随意皮瓣方式手术治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治疗,以上治疗实施前后的数据分别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SPSS26.0系统,对上述方案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治疗的可行性。结果 组间住院及患肢功能恢复用时差异显示,研究组患者上述时间更短,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数据显示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之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皮瓣修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实施后,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对加快患肢功能恢复速度具有促进作用,推广价值高。 王伟关键词:皮瓣修复 治疗有效率 住院时间 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的免疫和靶向治疗 2024年 子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2022年估计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660000例和死亡病例350000例^([1])。目前手术和放化疗仍然是子宫颈癌患者的主流治疗方式,但是对于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也是子宫颈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伴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等免疫药物,抗血管生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等靶向药物的问世,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成功的临床试验证据,开启了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治疗的新时代。 王伟 郝敏关键词:复发转移性 女性健康 抗血管生成 新发病例 子宫颈癌 吉非替尼亚稳态晶型的定量测定和转晶动力学研究 2016年 目的为应用吉非替尼亚稳态晶型7,建立其定量测定方法并且研究其转晶动力学。方法利用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亚稳态晶型7和稳态晶型1进行表征研究,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建立晶型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考察温度、湿度和光照对晶型7转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晶型7转晶动力学。结果晶型7和晶型1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326 mg/ml和0.249 mg/ml,晶型7在6%-100%质量分数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影响因素实验发现温度是影响亚稳态晶型7转晶的因素。通过计算晶型7的转晶度,拟合动力学方程,求得晶型7最佳转晶动力学方程为[1-(1-α)1/3]2=kt。结论 X射线粉末衍射法适用于吉非替尼晶型含量的测定,利用所得定量检测方法和转晶动力学方程能够为亚稳态晶型7的生产和储存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以便控制和保证晶型7的质量。 王伟 刘红 乔佛晓 禹玉洪关键词:吉非替尼 动力学分析 宫颈鳞癌预后相关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拟筛选宫颈鳞癌预后相关的miRNAs分子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改善宫颈鳞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宫颈鳞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基因表达情况,获得差异表达的miRNA;然后进行生存分析,找到与预后相关的关键miRNA;最后通过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及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探索预后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共获得宫颈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 106个,其中,9个miRNAs(hsa-miR-425-5p、hsa-miR-145-3p、hsa-miR-1307-3p、hsa-miR-200c-3p、hsa-miR-142-5p、hsa-miR-145-5p、hsa-miR-155-5p、hsa-miR-210-5p、hsa-miR-142-3p)与预后显著相关。成功构建了一个宫颈鳞癌预后相关的ceRNA网络,其中包括5个miRNA节点、132个mRNA节点、44个lncRNA节点和181条边。最后,GO和KEGG分析显示该网络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生长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的活化、DNA特异序列的结合等功能,主要参与环磷酸鸟苷酸-蛋白激酶(cGMP-PK)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等的调节。结论hsa-miR-425-5p等9个miRNAs与宫颈鳞癌预后显著相关,并可能通过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的方式参与预后调控,为宫颈鳞癌预后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建兵 刘建兵 王伟 王伟 李莉关键词:宫颈鳞癌 MIRNA 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选择期别为Ⅰa2~Ⅱa2期、行B型或C型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9041例,其中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1888例(≤35岁组),年龄>35岁的中老年患者17153例(>35岁组),分析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004-2016年的13年间,≤35岁组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119.543,P<0.01);在≤35岁组患者中,2004-2010年间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1-2016年间[分别为12.6%(820/6484)、8.5%(1068/12557);χ^2=82.101,P<0.01].(2)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结婚年龄较晚、孕次和产次较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分别为68.5%、83.4%)、外生型肿瘤(分别为56.2%、63.2%)、非鳞癌(分别为12.0%、13.9%)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低分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切缘阳性(分别为1.8%、1.1%)、间质浸润深度>1/2(分别为50.9%、40.1%)所占比例均较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浸润、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方面,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中老年患者,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Ⅰ期和非鳞癌比� 王伟 郝敏 陈春林 刘萍 凌斌 康山 陆安伟 王武亮 赵卫东 朱前勇 赵岳阳 赵宏伟 靳双玲 倪妍 郎景和关键词:年龄因素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肿瘤侵润 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的胆道造影及病理特点和预后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病例的特点,总结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中通过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8例胆道发育不良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术中见2例年长患儿肝脏增大,且有结节状改变;其余6例肝脏大小、质地均基本正常;7例胆囊发育偏小,充盈差。造影结果均示左右肝管、胆总管细小,肝内胆管无明显显影。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出少量黄色稀薄胆汁,某些患儿口服熊去氧胆酸可以增加胆汁引流量。病理结果示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显示肝内胆汁淤积表现,所有标本汇管区及小叶间胆管减少或消失;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其中2例手术年龄较大者有假小叶形成趋势,即早期肝硬化表现。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4年。2例于6~8月龄死亡;存活至今的6例患儿,其黄疸缓慢加重或无明显变化,伴有生长发育不良、腹胀。其中1例再次行胆囊结肠吻合术,另1例术后2年行肝移植。结论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是一类在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方面具有共性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其他婴幼儿梗阻性黄疸性疾病不同,对其进行早期确诊有重要临床意义。其诊断依据可能包括:①病史:出生后早期即出现梗阻性黄疸并持续加重;②胆道造影:肝外胆管纤细≤2mm,肠道有造影剂进人,肝内胆管可有细微显影但不清晰;③病理特点:肝内淤胆表现,伴有肝内小胆管减少或消失;④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可有少量胆汁。 王伟 黄柳明 刘钢 邢国栋 余梦楠 覃胜灵 张璟 段炼 孟浩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胆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