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
- 作品数:34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非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65例
- 目的:观察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70-82岁,平均(73±4)岁;受伤原因主要为车祸外伤及不...
- 沈奕
-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
- 认识关节镜手术
- 2012年
- 关节镜由镜头、光源、监视器、镜下手术器械等组成。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医生手术时在关节相应的部位做两三个4~6毫米的切口,将关节镜从其中一个切口放入关节内,关节镜通过导线与监视器相连,这样关节内的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并且还可以动态地观察病变对关节的影响。
- 沈奕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手术器械微创手术监视器关节内切口
- Stro-1+细胞与股骨假体周围BMD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DEXA 检测与骨代谢相关的BMD 改变,临床应用于人工关节术后相关的BMD 检测,具有辐射量低,敏感性强,重复检查误差小和定量正确等优点.我们应用DEXA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1 周、3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
- 沈奕
- 关键词:骨重建假体
- 严重脊柱侧弯Marfan综合征患者躯干平衡功能的重建(英文)
- 2006年
- 背景:Marfan综合征脊柱侧弯患者一般年龄较小,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侧弯畸形进展较快,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许多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这又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目的:观察CD矫正法重建Marfan综合征患者脊柱功能效果。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5/2003-0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收治严重脊柱侧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8例。单侧弯2例,双侧弯6例,Cobb角平均为88°,4例心肺功能轻度不全,2例心肺功能中度不全。方法:患者全麻下采取俯卧位,定位后取后路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直至横突根部,应用CD矫正法(如CD,CD-Horison,TSRH,USS等),在脊椎的多个节段置钩或钉。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Cobb角、身高、植骨融合和心肺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8例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脊柱侧弯均得到了有效矫治,身高增加5~8cm,患者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满意,植骨均得以融合,校正后丢失的Cobb角度少于25°。结论:CD矫正法在矫正侧弯的同时可有效矫正合并有旋转畸形者,而且撑开力大,为多节段框架式固定,撑开张力较平均分布,不易发生脱钩,折棒等并发症。采用了选择性的多节段固定和去旋转力,三维纠正效果好,可满意重建躯干平衡、防止术后失偿、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纠正丢失少、术后不需外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沈奕刘祖德李展春李占玉
- 关键词:脊柱侧凸内固定器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梨状肌保留的临床探讨
- 目的:标准的骨科教程要求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使用后外侧入路时必须切断梨状肌从而暴露髋臼上缘及股骨髓腔。然而目前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修补关节囊及短外旋肌群可提高髋关节术后稳定性。我们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保留梨状肌并在术中对后外侧...
- 李晓淼沈奕王伟力傅晓东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梨状肌MRI
- 腕关节镜钩刀组件
- 一种腕关节镜钩刀组件,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减小创面疤痕、术后快速康复及提高手术操作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该组件包括钩刀、芯杆、套管;所述钩刀由刀杆、刀柄组成,所述刀杆是一直杆,刀柄固定在刀杆的右端,刀杆的左端形成...
- 沈奕高英健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辅助空心钉固定胫骨平台髁间棘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观察关节镜辅助空心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髁间棘骨折的疗效。将本院收治的95例胫骨平台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手术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关节镜辅助空心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髁间骨折效果显著好于传统切开复位术,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李浩李晓淼沈奕王伟力
- 关键词:关节镜空心钉固定胫骨骨折
- 低功率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脊髓损伤治疗困难,终生残障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不断寻找各种治疗的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尤其近10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和材料、工...
- 沈奕
- 关键词:脊髓损伤激光血管内照射神经系统
- 文献传递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科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1年
-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因具有独特的异位骨诱导活性而被发现并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是诱导骨发生的主要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在骨、肾组织中表达,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发育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电子检索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0/2010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生物学作用及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望在骨折愈合、退行性骨关节炎、相关骨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对骨折、骨缺损、延迟愈合,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有证据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局部应用或骨形态发生蛋白涂层有利于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包括假体周围骨缺损的治疗。
- 沈奕李晓淼王伟力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科
- 全髋关节置换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使用寿命与假体周围有效的骨生成密切相关,这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募集。碱性磷酸酶、Runx2、MSX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b的基因表达可反映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中取患者股骨近端的骨髓组织于体外在α-MEM与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扩增至子一代(Passage1),取出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或RNA检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检测成骨相关信号因子SOST、碱性磷酸酶、Runx2,MSX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b的RNA表达水平。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1a,b的关系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成骨相关因子与SOST的关联性应用Pearson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相关信号因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但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无相关性。SOST与碱性磷酸酶、MSX2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有相关性(P<0.05)。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稳定性可能与患者的成骨能力相关。尽管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等与成骨潜能无明显联系,但这些因素仍然可能影响假体的稳定性。
- 沈奕王伟力李晓淼张炜傅晓东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