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云丽

作品数:74 被引量:411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0篇术后
  • 19篇手术
  • 18篇麻醉
  • 12篇谵妄
  • 10篇术后谵妄
  • 10篇切除
  • 9篇镇痛
  • 9篇切除术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丙泊酚
  • 7篇胆囊
  • 7篇胆囊切除
  • 7篇神经病
  • 7篇神经痛
  • 7篇经痛
  • 6篇胆囊切除术
  • 6篇神经病理
  • 6篇神经病理性
  • 6篇氯胺酮

机构

  • 72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军区
  • 1篇腾冲县中医院

作者

  • 73篇杨云丽
  • 51篇麻伟青
  • 44篇董发团
  • 32篇张承华
  • 27篇魏辉明
  • 22篇王慧明
  • 17篇李棋
  • 11篇李治贵
  • 9篇李文锋
  • 5篇于涛
  • 4篇奚曦
  • 4篇刘洁
  • 3篇郭军
  • 3篇刘璟
  • 3篇赵珍
  • 3篇黄章翔
  • 3篇杨正峰
  • 2篇刘苗
  • 2篇张丽萍
  • 2篇洪英才

传媒

  • 24篇昆明医学院学...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8篇西南国防医药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西南军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信息(手...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190~220 g,随机分为3组(n=6):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假手术组、氯胺酮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后1周、2周和3周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后1周、2周和3周时测定痛阈;于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3 d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氯胺酮组HFS前20 min经腹腔注射25 mg/kg。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氯胺酮组各时点痛阈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氯胺酮组LTP程度减弱(P〈0.01)。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LTP的易化作用。
魏辉明麻伟青杨云丽董发团张承华王慧明
关键词:神经痛长时程增强海马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60例,年龄13~18岁,ASA分级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Ds组)。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靶控吸入七氟醚复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维持麻醉。DS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gg·kg-1·h-1至术毕,s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唤醒试验前停止输注顺阿曲库铵,下调七氟醚呼气末靶浓度至0;S组、Ds组分别下调舒芬太尼ce至0.1、O.08ng/ml。5mn后开始唤醒试验。记录唤醒时间、唤醒期间呛咳/躁动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Ds组唤醒时无心血管事件发生。与s组比较,Ds组唤醒时间缩短,心血管事件、呛咳,躁动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唤醒时间短,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
张承华麻伟青杨云丽王慧明董发团奚曦刘洁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脊柱侧凸唤醒试验
不同时间点鼻腔黏膜注射地佐辛对鼻中隔偏曲术后鼻腔填塞物所致疼痛的镇痛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切皮前与术毕鼻腔黏膜注射地佐辛对患者行鼻中隔偏曲术后鼻腔填塞物所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患者63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3组,每组21例。空白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术后镇痛措施,切皮前注射组患者于切皮前鼻腔黏膜注射地佐辛0.1mg/kg,术毕注射组患者于术毕鼻腔黏膜注射地佐辛0.1mg/kg。记录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即刻,气管插管即刻,麻醉诱导后30、60min时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MAP)。分别于术后1、2、4、8、18、24h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并记录追加镇痛药的患者例数。观察患者有无术后恶心呕吐、口干、头晕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术中各时间点间的MAP、HR、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切皮前注射组麻醉诱导后30、60min时的MAP有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术毕注射组同时间点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切皮注射组麻醉诱导后30、60min时的HR有低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点的趋势,麻醉诱导后30min时的HR有低于术毕注射组同时间点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切皮前注射组术后1、2、4、8、18、24h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术毕注射组术后1、2、4、8、24h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术毕注射组同时间点比较,切皮前注射组术后18、24h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切皮前注射组术后8、18、24h时的镇静Ramsay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
李娜麻伟青李棋李文锋洪英才黄章翔杨云丽
关键词:地佐辛疼痛治疗中隔偏曲鼻腔填塞
慢性心理应激对军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军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现役军人(A组)和非现役军人(B组)各30例,同期选择同龄健康现役军人志愿者(C组)和健康非现役军人志愿者(D组)各30例为对照组。A组和B组于术前2h(T0)和术后24h(T1)进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Stroop测验、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并采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进行以上测评。采用Z计分法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T0时数字广度测验分值显著低于C组T0时(P<0.05);A、B组T1时4项测验分值均显著低于C、D组T1时(P<0.05);A组T1时数字广度测验和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分值显著低于B组T1时(P<0.05);与本组T0时比较,A组T1时4项测验分值均显著降低,B组T1时数字符号测验、Stroop测验分值显著降低(P<0.05)。A组POCD发生率为20%,显著高于B组的10%(P<0.05);A组T1时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B组T1时水平(P<0.05);A、B组T1时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本组T0时水平(P<0.05)。结论:军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同龄非现役军人,这可能与慢性心理应激有关。
张承华麻伟青杨云丽董发团王慧明
关键词:军人慢性心理应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新型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17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芬太尼组(B组)和帕瑞昔布组(C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及维持.关胸前B组患者给予芬太尼0.1 mg,C组患者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停麻醉药后5、10、15、20 min患者动脉血压(MAP)、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测定患者入室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并记录患者在PACU驻留时间.结果 (1)停麻醉药后10、15及20 min,B、C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0.01);与A组相比,B组停药后及C组停药后15、20 min心率明显降低;(2)B组停药后5、10 min BIS值明显低于A、C 2组;(3)B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PACU驻留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4)B、C 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5)C组SaO2及PaO2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可明显改善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通气,缓解循环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
李治贵麻伟青杨云丽张承华李文锋
关键词:开胸手术苏醒
低剂量氯胺酮治疗慢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患者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顽固性神经痛患者11例,于疼痛缓解期静注氯胺酮0.1 mg/kg后,持续静脉输注氯胺酮6μg/(kg.min),连续4 d。如果患者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则停止输注;反之如果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时,再次给药,方法、剂量同前。分别于每次输注前、输注24、48、72、96 h及输注后每周1次、4 w后每月1次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输注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11例均进行了至少2次输注,8例3次。第1次与第2次输注平均间隔4.2 w,第2次与第3次间隔6.9个月。输注氯胺酮后,VAS及触诱发痛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输注期间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P>0.05),输注期间不良反应少。结论持续静脉输注低剂量氯胺酮对慢性顽固性神经痛患者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杨云丽魏辉明于涛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痛低剂量
198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并发症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4月至2009年3月19876例LC临床麻醉资料.结果共发生麻醉相关的并发症3543例(17.83%),其中牙齿脱落28例,呼吸心跳停止5例(0.025%),急性肺水肿6例(0.03%),心率失常185例(0.93%),术中低氧血症165例(0.83%),误吸3例(0.015%),显著苏醒延迟183例(0.92%),急性心肌梗死1例(0.005%),脑血栓或脑溢血32例(0.16%),恶心呕吐623例(3.13%),声音嘶哑362例(1.82%).结论严格遵守麻醉操作原则,接台全麻送麻醉苏醒室(PACU),能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从而有效地保证患者安全.
董发团张承华杨云丽麻伟青秦榕
关键词:全身麻醉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ERCP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取石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PR组),观察记录不同时点HR、MAP、RR、SpO2,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诱导入睡后P组MAP、RR下降(P<0.05),PR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无差异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适用于ERCP诊疗中,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杨云丽魏辉明董发团张承华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逆行胰胆管造影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海马突触机制及NMD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作用
魏辉明麻伟青李治贵杨云丽李棋张承华王慧明李文锋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机制不清,临床疗效欠佳。海马在痛觉传导通路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学习记忆等脑高级功能关系密切,而实现疼痛信息在神经网络中流动(编码、储存和再现)的关键是突触。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何影响海马突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不...
关键词:
关键词:疼痛治疗受体拮抗剂
小儿骶管阻滞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6岁患儿180例,分别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3 mg/kg),A组90例,罗哌卡因2.5mg/mL;B组90例,罗哌卡因3.75mg/mL.结果:低浓度大容量可取得较大阻滞范围,麻醉维持时间缩短,较高浓度和小容量则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不同种类的手术应用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能更好地满足手术需要,取得完善的麻醉效果.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是安全和有效的.
董发团杨云丽麻伟青杨正峰
关键词: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基础麻醉麻醉维持手术应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