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肢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四肢骨折病人在伤后 2~ 3d(第一阶段 ) ,8~ 10d(第二阶段 ) ,两个阶段中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 ,DD)水平测定的意义。方法 :随机各选择 5 0例本院骨科上肢、下肢骨折住院病人 ,组成A(上肢 )、B(下肢 ) 2组 ,于伤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用ELISA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 :A、B 2组第一阶段血浆DD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A、B 2组第二阶段血浆DD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组第一、二阶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B组第一、二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组病人第二阶段其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本组第一阶段和A组第一、二阶段 ,提示下肢骨折病人第二阶段血凝状态明显增高 ,应注意预防血栓形成。
- 李晓东马建民尚咏马庆文
- 关键词:D-二聚体血浆四肢骨折
- 手部巨大哑铃形脂肪瘤一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 女,69岁。发观左手掌部逐渐膨降3年,并伴有手指麻木、无力入院。临床检查:左手掌大、小鱼际隆起(图1),可触及肿块,质软,无明显压痛,边界不清晰,无波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桡侧三指半掌侧感觉减退,以中指为著,中、环指不能完全伸直,夹指试验阳性。
- 李晓东孙国锋王玉海张娟
- 关键词:脂肪瘤手部血管杂音手掌部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015年5月收治的30例陈旧性股骨胫骨折手术的患者,对比手术前后Parris评分及VAS评分,并且应在手术后对X线进行复查,对其假体...
- 于洪建李宝克李晓东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效果
- 文献传递
- 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成年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骨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及合作医院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肘外后小切口显露桡骨头,应用多枚第3代可吸收棒(直径2mm)交叉骨内固定骨折的桡骨小头,术后石膏固定3~4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Metaizeau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其对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率100%;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0.5)年;按Metaizeau的肘关节评分标准: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28例中,优20例,良8例,可0例,差0例;Mason一Ⅲ型桡骨头骨折的41例中,优17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而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11例中,优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可见,第3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最佳,其次为Mason—Ⅲ型,而疗效最差的为Mason—Ⅳ型。80例患者中有1例Mason—Ⅳ桡骨头骨折患者因并发症需进行2次手术。[结论]应用第3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操作简便,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内固定物取出术,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李晓东王玉海孙国锋王来旭
- 关键词:桡骨头可吸收棒骨折
- 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利多卡因、副肾素及CPM的体会
- 2003年
- 王黎明李晓东
- 关键词:利多卡因CPM关节镜
-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探索双头加压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C形臂X线机透视下 ,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 ,经皮穿置直径 2mm骨圆针 4~ 6根预固定 ,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三枚骨针作为导针 ,引导旋入直径为 5mm双头加压螺纹钉3枚 ,治疗股骨颈骨折 5 7例 ,术后随访 2~ 5年 ,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CT等作总结分析。结果 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者47例 ,占 86 2 % ,骨折愈合 5 3例 ,占 92 7% ,股骨头坏死 6例 ,占 10 5 %。骨折不愈合并股骨头坏死者 1例 ,术后 3年 2个月 ,仍有良好的功能。结论 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经皮固定股骨颈骨折 ,方法简单 ,固定可靠 ,治疗效果好 。
- 王永凯于益民李晓东王学华马庆文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手术疗法
- 股骨颈骨折患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Hb水平、受伤时间和手术时间的间隔时间、术前合并症及术前的身体状况,分析其对术后1年的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合并症(89.6%与10.4%)、身体状况分级(84.9%与15.1%)、Hb水平(98.4%与1.6%)、血清白蛋白水平(98.9%与1.1%)以及总淋巴细胞数目(96.6%与3.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7.227、13.855、16.201、6.678、4.649,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症〉2种、身体状况分级处于Ⅲ级或Ⅳ级、Hb水平〈100g/L、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以及总淋巴细胞数目〈1.5×10 9/L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症、身体状况分级、Hb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总淋巴细胞数目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增加临床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 孙国锋李晓东于洪建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
- 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3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III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35例Mason-III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交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6周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18(11.3±5.6)个月,35例Mason-III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术后评分90.2±5.1,其中优23例,良10,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94.28%。结论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III型桡骨头骨折可避免二次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孙国锋李晓东傅峥王玉海
-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可吸收棒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5例临床观察
- 2001年
- 李晓东马建民马庆文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骨折内固定术
- 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被引量:4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05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5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都行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和凝血相关指标的状态。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有4例(6.15%)。常规治疗组形成血栓的患者有13例(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0d的血红蛋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十分理想。
- 李晓东安可英孙国锋王玉海于洪建穆卫东
- 关键词:骨折髋关节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