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开明

作品数:172 被引量:4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09篇细胞
  • 87篇银屑
  • 87篇银屑病
  • 61篇银屑病患者
  • 46篇骨髓
  • 39篇干细胞
  • 29篇间充质干细胞
  • 29篇充质干细胞
  • 21篇皮损
  • 21篇间充质
  • 19篇T细胞
  • 17篇造血
  • 17篇增殖
  • 14篇基因
  • 12篇血管
  • 12篇肿瘤坏死因子
  • 12篇角质
  • 12篇角质形成
  • 12篇分化
  • 10篇造血细胞

机构

  • 165篇太原市中心医...
  • 17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北大学
  • 2篇山西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68篇张开明
  • 60篇李新华
  • 57篇尹国华
  • 50篇刘瑞风
  • 35篇李俊琴
  • 31篇侯瑞霞
  • 20篇张静
  • 17篇唱文娟
  • 15篇牛旭平
  • 12篇赵新程
  • 12篇尹兴平
  • 9篇杨元文
  • 9篇杨小英
  • 9篇周敏
  • 8篇程月爱
  • 8篇张瑞丽
  • 7篇张永翠
  • 7篇李慧仙
  • 7篇闫鑫
  • 6篇潘智慧

传媒

  • 3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7篇临床皮肤科杂...
  • 1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0篇中国免疫学杂...
  • 9篇中国药物与临...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药杂志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2008年
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其发病与CD8^+T细胞、CD4^+T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直接相关,其中,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均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周慜张开明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中波紫外线治疗血清TNFCD8^+T细胞TH2型细胞因子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0
1998年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的检测张开明刘梅青尹兴平杨小英由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故推测可溶性TNF受体(sTNFR)在银屑病发病中可能也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TNFR...
张开明刘梅青尹兴平杨小英
关键词:银屑病肿瘤坏死因子STNFR
免疫磁珠法分离骨髓CD34^+细胞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后采用免疫磁珠法从单一核细胞中分选出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结果各样品分离出的CD34+细胞占骨髓单一核细胞含量的(2.19±0.12)%,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应用免疫磁珠分离的CD34+细胞纯度为(94.6±2.1)%。结论免疫磁珠法是分离CD34+细胞较理想的方法。
万永山李新华张开明
关键词:CD34^+细胞免疫磁珠法骨髓造血细胞
毛囊角化病皮损中ICAM-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杨小英温江杨张开明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ICAM-1粘附分子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水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至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和GM-CSF的水平。结果:90%以上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人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M-CSF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8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邓起刘瑞风王丽张开明尹国华
关键词:银屑病骨髓基质细胞白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反应及抗原提呈功能有明显差异,而与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单一核细胞并培养、传代,传至第2代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CD34+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磁珠分选仪分选出的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CD34+细胞加入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h后,细胞形态无差别。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王荣刘瑞风张永翠潘智慧李欣刘小民尹国华张静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CD34+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
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特性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学特性的差异,为实验室及临床MSC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成人和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MSC。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以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观察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情况;收集第3代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将第3代细胞与外周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MTT法绘制MSC生长曲线。研究发现,成人与胎儿来源的骨髓MSC都具有体外扩增能力,并且形态相似、表型相同。成人MSC对T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胎儿MSC。成人及胎儿来源的骨髓MSC都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而且,成人MSC在免疫调节功能上优于胎儿MSC,因此更适合于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及免疫抑制剂。
锁利琼刘瑞风侯瑞霞李俊琴张开明
关键词:成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sTNFRI水平及与ESR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I)水平及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方法严格选取32例T2DM患者及32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sTNFRI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ESR。结果T2DM患者血清TNF-α、sTNFRI水平及ESR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TNF-α、sTNFRI水平与ESR值均具有相关性。结论TNF-α及sTNFRI与T2DM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关。
张静张景萍张瑞丽张开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红细胞沉降率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培养的情况,包括细胞的形态改变、贴壁情况和增殖状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接种2d后首次换液时去除未贴壁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改变、生长和贴壁情况,MTT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银屑病组BMSCs形态发生改变、贴壁晚,增殖活性低(8d时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活性异常,可能对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李俊琴李新华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骨髓基质细胞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序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评价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序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221例轻度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进行2个阶段的治疗。起始治疗阶段4周,3组均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每日1次;维持治疗阶段8周,A组(序贯治疗组)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B组(单药治疗组)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C组(对照组)予尿素软膏。3组总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判定。结果:共184例患者完成所有疗程。起始阶段,使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4周后,3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维持阶段,继续治疗8周后,A组和B组PASI评分及QOL评分均得到进一步改善,但PASI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达到PASI75及PASI50改善率与B组相似(P>0.05),但达PASI90的改善率低于B组(P<0.05);C组PASI评分及QOL评分较治疗4周时加重,维持治疗效果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治疗对瘙痒评分均有进一步改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始阶段及维持治疗阶段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序贯治疗轻度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且在维持阶段治疗中可进一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反复,与持续使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疗效相似,安全可靠,更适用于长期治疗。
俞晨顾恒李振鲁张开明王刚
关键词:寻常性银屑病序贯治疗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