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CT征象及病理等相关因素对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探究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征象及病理等相关因素对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收治且至少满足3年随访时间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截至2022年10月底将所纳入研究的135例患者分为无复发/转移组(n=90),复发/转移组(n=45)。观察无复发/转移组及复发/转移组各项CT征象指标及各项病理因素指标。结果 经对比,无复发/转移组的各项CT征象指标均优于复发/转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复发/转移组的各项病理指标均优于复发/转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比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的各CT征象和病理指标,CT征象及病理指标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决策,为精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张丽静
- 关键词:CT病理胃肠道间质瘤复发
- 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0例老年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X线和CT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X线和CT成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0例入选患者中24例为骨良性肿瘤,36例为骨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良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7.50%vs62.50%,P<0.05);CT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89%vs63.89%,P<0.05);CT诊断所有骨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33%vs63.33%,P<0.05)。结论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骨外软组织和病变内部组织显影更加清晰,病变检出率和准确性高,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春谦杨帅张丽静陈德强马建楠
- 关键词:老年骨肿瘤CT成像X线成像
- 胃间质瘤致胃套叠一例
- 2021年
- 患者女,64岁,因"间断呕吐咖啡样物4 d"入院。患者主诉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样物质,共呕吐5次,无晕厥,无意识不清。自服吗丁啉呕吐减轻,仍有腹痛,遂就诊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腹部柔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以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及过敏史。
- 陈德强张艳春张丽静孟高培路丽孟亮
- 关键词:胃肿瘤胃间质瘤胃套叠并发症
-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度分级的CT放射组学模型研究
- 2021年
- 目的构建胃肠道间质瘤(GISTs)病理危险度分级的CT放射学模型并验证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GISTs患者术前动脉期CT图像。将患者依据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分为极低危组(n=8)、低危组(n=47)、中危组(n=33)和高危组(n=52)4组,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100)和验证组(n=40)。比较训练组和验证组的临床特点。从肿瘤全部感兴趣体积(VOI)中提取396个CT放射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选择5个关键特征,构建放射组学模型,并分析放射组学模型性能。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的年龄和性别在GISTs危险度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844和0.464;P2=0.807和0.464;P3=0.638和0.392;P4=0.619和0.334)。放射组学模型性能结果显示,训练组准确性为0.621;特异度为0.812;敏感度为0.615;阳性预测值(PPV)为0.619;阴性预测值(NPV)为0.845;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56~0.902)。验证组准确性为0.633;特异性为0.824;敏感性为0.767;PPV为0.609;NPV为0.856;AUC为0.859(95%CI:0.792~0.926)。结论基于CT放射组学模型可于术前对GISTs危险度分级进行有效鉴别,对临床医师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很大帮助。
- 张丽静王艳平尹琳琳韩承刚马金花王艳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危险度分级
- 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对临床精准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GIST且具有完整术前CT增强扫描图像患者135例纳入研究。诊断医师于PACS系统观察各CT征象,并于在ITK-SNAP(版本3.6.0)软件勾画分割肿瘤容积,后导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A.K.GE Healthcare)软件中自动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依照2017年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专家组共识分为极低危、低危(合并为低危组),中危、高危(合并为高危组)。将135例病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7∶3比例分割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训练和验证,经过特征筛选剩余5个特征,将CT征象预测模型和组学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保留P<0.05的特征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建模并获得列线图。结果将CT征象中形态和放射组学特征分值进行建模并获取列线图,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度分别为0.983(0.965~1),0.947(0.881~0.983);验证组的AUC值,准确度分别为0.945(0.863~1),0.925(0.796~0.984),均高于CT征象模型和组学模型。结论通过放射组学的分析方法所建立基于CT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的GIST危险度分级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很好评估GIST术前危险度分级,对临床精准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有益辅助。
- 张丽静陈德强张春谦陈跃峰于淑靖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