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明雪

作品数:80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鸣禽
  • 22篇白腰文鸟
  • 12篇免疫
  • 11篇发声控制
  • 11篇P物质
  • 10篇神经元
  • 10篇组织化学
  • 10篇免疫组织
  • 10篇免疫组织化学
  • 10篇环鸽
  • 9篇前脑
  • 9篇细胞
  • 9篇脑啡肽
  • 8篇发声
  • 7篇听觉
  • 7篇下丘
  • 7篇下丘脑
  • 6篇端脑
  • 6篇神经联系
  • 6篇发声控制核团

机构

  • 72篇北京师范大学
  • 30篇海南师范大学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动物园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研究...

作者

  • 80篇左明雪
  • 40篇曾少举
  • 30篇张信文
  • 11篇孙颖郁
  • 10篇张学博
  • 8篇李佳
  • 8篇黄鑫欣
  • 7篇蓝书成
  • 5篇李东风
  • 5篇马骏
  • 4篇彭卫民
  • 4篇周荔平
  • 3篇陈琼
  • 3篇熊朝阳
  • 3篇刘斌
  • 2篇夏勇
  • 2篇尉红季
  • 2篇张占军
  • 2篇张小燕
  • 2篇赵文龙

传媒

  • 13篇Curren...
  • 9篇生物学通报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解剖学报
  • 5篇Zoolog...
  • 4篇海南师范学院...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国生理学会...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理学报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生命科学
  • 1篇野生动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2
  • 2篇1990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锡嘴雀、家鸽发声控制核团的定位和比较被引量:1
1990年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轴突示踪法,对鸣禽锡嘴雀、非鸣禽家鸽的发声控制核团,从外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定位,以确定鸟类发声控制神经通路。结果表明,鸣禽与非鸣禽中脑水平以下的发声控制核团相同,均由中脑丘间核经延髓中间核支配鸣肌;但前脑核团二者差异明显,鸣禽为上纹状体腹侧尾端和原纹状体粗核,非鸣禽为原纹状体腹侧。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鸟类鸣叫能力差异的结构基础。
蓝书成李东风左明雪凌长英曾庆华姜秋波迟先煊
关键词:发声控制核团锡嘴雀家鸽
血清性激素在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神经元早期性双态分化中的作用
2003年
本文究了雌、雄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swinhoei)不同发育时期前脑四个控制发声重要核团古纹状体栎核 (R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 (LMAN)、X区 (AreaX)和高级发声中枢 (HVC)中神经元数量、体积和体内雌二醇 (E2 )和睾酮 (T)浓度的变化 ,以揭示性激素对鸣禽发声核团性双态性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 1)HVC、LMAN和X区在发育早期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均呈显著性双态性差异 ,而RA神经元直至 30日龄 (P30 )后才显示出明显性别差异 (P <0 0 5 ) ;( 2 )除RA外 ,HVC、LMAN和X区神经元体积的显著性双态性差异均发生在P2 0左右 ,P2 0后雌、雄核团内的神经元体积仅有较小范围的波动 ;( 3)RA和LMAN神经元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雌、雄鸟HVC和雄鸟X区的神经元数量在P2 0~ 30间均增长 ,雄鸟HVC的增长幅度显著大于雌鸟。P30后HVC和X区的神经元数量不再增加 ,开始小幅度减少 ;( 4)四个发声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在P5~ 12 0期间均出现 1~ 2个急剧变化期 ,此变化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临界期及核团间神经联系开始建立的时期相对应 ;( 5 )雌、雄鸟血清中E2 的水平在核团发育初期 (P5 )差异显著 ,雌鸟为雄鸟的 7 45倍 ,P5后则呈相反方向变化趋势 ,在P15时雄鸟中的E2 水平反超过雌鸟 ,差异?
曾少举张信文李雪生左明雪
关键词:血清性激素白腰文鸟神经元雌二醇睾酮
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传出神经投射的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应用神经示踪物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对环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的传出神经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丘脑卵圆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端脑新纹状体内侧的L2听区;(2)卵圆核壳的传出纤维投射至L1、L3和部分L2听区,在L区周围亦存在许多标记终末;(3)尾侧卵圆核壳的传出投射参与了卵圆核壳的形成并发出二束纤维分别投射至下丘脑腹内侧核和端脑新纹状体L区外侧的旁听区。本实验结果首次揭示在鸟类丘脑听中继核团、端脑新纹状体听区和与内分泌相关的下丘脑核团间存在一条直接联系的神经通路。
左明雪
关键词:环鸽下丘脑腹内侧核
血管活性肠肽在环鸽旁听觉神经通路中的分布被引量:7
1998年
为了解非鸣禽环鸽脑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在旁听觉神经通路中的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研究了5只成年环鸽。结果表明,VIP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中脑丘间核(ICo)的内侧和腹侧、中央灰质(GCt)、蔡氏腹区(AVT)、内细胞层(SCI)、结节核(TU)、下丘脑外侧核(LHy)、下丘脑前内侧核(AM)和前视前区(POA)。由于许多VIP免疫反应细胞和标记纤维存在于上述神经通路中。
左明雪李锐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环鸽
幼年鸣禽白腰文鸟端脑高级发声中枢的离体培养被引量:1
2013年
离体培养技术在神经生物学以及神经系统性疾病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而在多数离体培养实验中,人们主要关注神经组织原有结构的维持,神经突触、通路的联系等方面,鲜有人注意体外培养组织内新生细胞的产生、细胞迁移、神经元分化等内容。本研究以幼年鸣禽白腰文鸟端脑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vocalcenter,HVC)为实验对象建立端脑组织离体培养方法,围绕体外培养组织中未分化成熟的新生细胞活动,分析了在此培养条件下,组织内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等活动特征与活体状态是否一致。
陈琼夏勇江镜全郭旭光曾少举左明雪
关键词:离体培养端脑鸣禽幼年神经元分化
黄雀与黄喉鹀端脑控制鸣啭学习中枢的神经联系和形态比较
1999年
应用CB—HRP方法和焦油紫染色,对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和黄喉鵐(Emberiza elegans)端脑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上纹状体腹侧尾端(Hyperstriatum ventrale,pars caudale,HVc)的纤维联系和相关核团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鸟HVc的主要中枢联系是基本上相似的,但存在以下差别:1、黄雀HVc只接受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内侧部(mMAN)内少数神经元的传入投射;黄喉鵐HVc接受mMAN及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测部(IMAN)大量的神经元的传入投射。2、黄喉鵐比黄雀的HVc接受更多的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NHf)神经元的传入投射。3、黄雀HVc接受长条形端脑听区的传入投射;黄喉鵐HVc接受端脑听区L1、L2、L3上、中、下三层结构的传入投射。这些差别对两种鸟的鸣叫差异及鸣啭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张信文曾少举左明雪
关键词:黄雀端脑纤维联系
鸣禽发声控制神经通路的左侧优势被引量:1
1989年
鸟类鸣叫机理是近年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已证明可为人类发声机理提供实验模型。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对鸣禽控制发声的外围和中枢侧向优势作了简要介绍。
左明雪蓝书成
关键词:鸣禽发声神经通路
鸣禽间脑听觉卵圆核壳区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神经联系(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尼氏染色及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鸣禽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间脑听觉中继核———卵圆核 (n .OvoidalisOv)中心核及其壳区 (shell)的形态学特征 ,再应用神经示踪剂BDA (biotionylateddextranamine)对壳区的神经投射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1)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较尼氏染色更能区分中心核及壳区 ,仅Ov壳区存在脑啡肽纤维或细胞 ,而中心核几乎不存在 ;(2 )Ov壳发出纤维投向端脑听区L2b ,L1,L3,下丘脑腹内侧核 (ventromedialnucleusVMN)和下丘脑前内侧核 (n .anteriormedialishypothalamiAM) ;(3)Ov壳接受端脑古纹状体粗核 (robustarchistriatumRA)壳区、中脑背内侧核 (mesencephalicuslateralisparsdorsalisMLd)与丘间核 (n .intercollicularisICo)界面区的投射。首次发现鸣禽卵圆核壳区同非鸣禽相似 ,也与下丘脑有神经投射联系 。
曾少举陈刚彭为民张信文左明雪
关键词:鸣禽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
非鸣禽脑中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被引量:6
1996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非鸣禽环鸽(Strepto pelia risoria)脑中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发现:(1)ER在间脑的视前区、旁嗅叶、下丘脑腹内侧、腹外侧区及中脑丘间核(ICo)水平有广泛分布:(2)大量脑啡肽(met-ENK)和 ER双标神经元集中分布在中脑丘间核的背内侧亚核(DM)中。结果提示:在鸟类可能存在一条联系发声、听觉和内分泌系统的神经网络。
左明雪
关键词:鸟纲环鸽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脑神经元的发生、迁移和分化
1995年
脑神经元的发生、迁移和分化左明雪(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100875)在高等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神经元起源于前脑室带区中(ventricularzone,VZ)有分裂能力的干细胞。神经元产生、迁移和分化的过程一般仅发生在动物的胚胎发育期...
左明雪
关键词:脑神经神经元迁移分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