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若昱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7篇颈动脉
  • 6篇手术
  • 6篇内膜
  • 5篇动脉内
  • 5篇动脉内膜
  • 5篇血管
  • 5篇切除
  • 5篇缺血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内膜切除
  • 5篇颈动脉内
  • 5篇颈动脉内膜
  • 4篇切除术
  • 4篇卒中
  • 4篇膜切除术
  • 4篇脑卒中
  • 4篇内膜切除术
  • 4篇颈动脉内膜切...

机构

  • 9篇天津市胸科医...
  • 8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崔若昱
  • 9篇董双忠
  • 8篇栗力
  • 6篇周宁
  • 5篇栗力
  • 4篇于国涛
  • 4篇刘洪
  • 4篇朱占来
  • 3篇杨学全
  • 3篇潘仲杰
  • 3篇周宁
  • 2篇冯毅
  • 2篇杜心平
  • 2篇吕学思
  • 1篇李阳春
  • 1篇曹月娟
  • 1篇魏成志
  • 1篇粟力

传媒

  • 6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残端指数测定与颈动脉内膜切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栗力董双忠崔若昱周宁杨学全杜心平
该项目研究总结了了脑中风的在颈丛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0例(研究组)与 32例(对照组)使用抗凝等药物治疗对比。另外,对术中不能耐受颈动脉阻断而终止手术16例患者的原因进行研究。终止手术组16例全部病例术中颈内动脉阻...
关键词: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2月至2002年3月28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治疗陈旧性脑中风242例,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合并高血压59例(21·1%)、低血压30例(10·7%)、脑灌注损害16例(5·7%)、皮下血肿5例(1·8%)、脑卒中5例(1·8%)、颈动脉血栓4例(1·4%)、颅神经损害1例(0·4%)。术后随访:5年内血管再狭窄73例(26·1%)。结论根据残端指数选择性应用临时性转流,术中严格控制血压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栗力刘洪于国涛崔若昱周宁潘仲杰李阳春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发症脑卒中血压控制血管狭窄
颈动脉残端压与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重要危险因素,其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CEA已广泛用于治疗近期有颈动脉系统TIA或轻微卒中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动脉血栓来源,防止卒中的发生。CEA对于...
崔若昱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狭窄手术并发症
文献传递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1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是指因各种突发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出现肢体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该病临床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了159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采用手术、介入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崔若昱栗力于国涛周宁刘洪
关键词:吡罗昔康丁丙诺啡病人控制输注静脉内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方法:对396例DVT患者行VCF置入术,术后随访3~71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96例VCF均成功释放,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穿刺部位血栓形成8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3例。未出现滤器偏斜、移位等并发症。结论:VCF可以有效的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
崔若昱
关键词:肺栓塞静脉血栓
乙酰唑胺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液体潴留、电解质紊乱及睡眠呼吸暂停,且往往预后不良。目前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面临利尿剂耐药、多重并发症等难题。乙酰唑胺最初作为利尿剂用于临床,但近年发现其有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乙酰唑胺可与袢利尿剂协同提升利钠效果,改善充血症状,并调节氯离子代谢,纠正低氯血症,降低代谢性碱中毒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乙酰唑胺与袢利尿剂在不同表型心力衰竭中的协同机制、疗效及安全性,并优化应用策略。
妥少勇崔若昱刘洪泽曹月娟贾亚倩
关键词:心力衰竭乙酰唑胺利尿剂低氯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小切口经大隐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崔若昱栗力董双忠周宁杨学全
关键词:小切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30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改善大脑循环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法 1995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经核磁血管成像 (MRA)筛选的 30例颈动脉狭窄度超过 5 0 %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均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阻断颈动脉前 ,测定残端指数 (SI)。对于先前有严重脑功能障碍者 ,对侧颈动脉闭塞者及SI <40者使用颈动脉临时转流术。结果随访 3~ 36个月 ,97%(2 9/30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1例患者术后 30d死于肺部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栗力董双忠崔若昱周宁杜心平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缺血CEAMRA
经颅多普勒超声指导颈动脉转流管选择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其粥样硬化斑块所致栓子脱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60例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CEA手术,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进行监测,并据此指导转流管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潘仲杰栗力于国涛刘洪崔若昱冯毅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重度头臂型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1999年
栗力朱占来吕学思董双忠崔若昱
关键词:动脉炎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