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洛尔、佩尔地平、硝普钠用于成人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史传岗王祥
-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艾司洛尔佩尔地平硝普钠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人
- 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曲马多400mg+氟哌利多10mg+生理盐水配至150ml;B组:曲马多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C组:氯胺酮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分别于术毕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后接镇痛泵。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镇痛液累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马多、氯胺酮配伍用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P<0.01)。
- 王广森杨以钧王祥史传岗
- 关键词:曲马多氯胺酮硬膜外腔镇痛
- 盐酸戊乙奎醚在控制性降压中对全麻患者心率和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商品名:长托宁)和阿托品在控制性降压中对全麻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45岁择期手术患者30例,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15例和阿托品组15例,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0mg或阿托品0.5mg,然后实施全麻插管。观察给药前、给药后30min和控制性降压后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后5、15、30min及术毕拔管时即刻及拨管后2min各时点心率、血压变化。结果给药前2组间比较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min盐酸戊乙奎醚组较阿托品组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P〈0.05)。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后各时点及术毕拔管即刻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快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5)。术毕苏醒拔管后2min2组间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min阿托品组血压明显高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5)。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后及拔管即刻各时点盐酸戊乙奎醚组血压显著低于阿托品组(P〈0.05)。术毕苏醒拔管后2min2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患者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但其对填塞含。肾上腺素棉条后的心率稳定与盐酸戊乙奎醚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之间是否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 唐桂圣王广森史传岗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全身麻醉术前用药控制性降压
- 盐酸戊乙奎醚在控制性降压中对心率和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在控制性降压中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45岁择期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15例(应用盐酸戊乙奎醚1.0 mg)、阿托品组15例(应用阿托品0.5 mg),麻醉前肌注,然后实施全麻醉插管。观察给药前、给药后30 min和控制性降压后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后5、15、30 min及术毕拔管时即刻及拨管后2 min各时点心率、血压变化。结果肌注30 min时盐酸戊乙奎醚组较阿托品组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P〈0.05);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后各时点及术毕苏醒后拔管即刻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快于盐酸戊乙奎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 min后及拔管即刻基础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阿托品组与盐酸戊乙奎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含0.01%肾上腺素棉条时各时点的收缩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仅30 min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个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但其对填塞含肾上腺素棉条后的心率稳定与盐酸戊乙奎醚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之间是否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 王广森杨以钧史传岗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术前药控制性降压
- 辅助用药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辅助应用异丙酚或哌氟合剂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21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微泵输注异丙酚2mg/(kg·h);Ⅱ组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合剂。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拉胆囊及术毕采静脉血测定NO和ET含量。结果麻醉后两组BP和ET均明显下降,NO升高;牵拉胆囊时HR、BP、NO和ET下降;Ⅰ组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麻醉后血压下降与神经和体液因素均有关;牵拉胆囊时血压下降可能系神经调节因素占主导所致;小剂量异丙酚对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应不够理想,但可提供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 史传岗杨以均陈为国
- 关键词:异丙酚硬膜外阻滞血浆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胆囊切除术
- 复合麻醉用于短小手术50例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单药麻醉效果,探究复合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手术病人10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并进行试验对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中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较单用氯胺酮麻醉患者稳定,术中苏醒、肢动及术后精神症状较单药麻醉发生率小。结论:两药在联合应用时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减轻副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 史传岗
- 关键词:复合麻醉短小手术
- 重复膝关节腔内脉冲射频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首次经膝关节腔内脉冲射频治疗有效者间隔2周后再次行膝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疼痛加重后再次行脉冲射频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科疼痛门诊就诊的慢性膝关节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和B组,每组50例。A组为首次治疗有效,间隔2周后再次行膝关节腔内脉冲射频;B组为首次治疗有效,疼痛加重后再次行膝关节腔内脉冲射频。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VAS评分,A组连续脉冲射频后患者疼痛加重再次行脉冲射频时间,以及B组单次脉冲射频术后至疼痛加重再次行脉冲射频时间。结果 A组需要再次行脉冲射频的平均时间为(10.15±1.37)个月,B组为(5.65±1.44)个月。A组治疗后VAS评分<3分的持续时间为(11.32±1.76)个月,B组为(6.12±1.42)个月。与B组相比,A组在再次行脉冲射频时间和VAS评分<3分的维持时间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治疗有效间隔2周重复膝关节腔脉冲射频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的疗效优于疼痛加重后再次行脉冲射频的疗效。
- 史传岗徐小青
- 关键词:慢性膝关节痛脉冲射频视觉模拟评分
- 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7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5例,对两组患者在腰麻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镇痛,观察组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地塞米松8 mg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患者静息VAS评分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静息VAS评分)=4.785,t=7.906,t=14.869,t=4.248;t_(运动VAS评分)=6.287,t=4.518,t=13.838,t=2.40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及感觉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χ^(2)=4.751;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对照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4,t=7.538,t=7.319,t=9.521;P<0.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助于减轻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陈霞周晓林史传岗李志勇
- 关键词:超声引导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腹股沟疝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
-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无痛人流镇痛效果的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手术的90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在静脉推注丙泊酚前,丙舒组患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丙芬组静脉推注芬太尼1.0μg/kg,单纯丙组不进行其它静脉推注,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和下腹疼痛情况。结果丙舒组、丙芬组及单纯丙组在血压、心率变化上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只有术后1h仍腹痛难忍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P<0.05),头晕及恶心呕吐症状发生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使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联合使用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而且术后不良反应较轻微,可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 史传岗
-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
- 硝酸甘油复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05年
- 将控制性降压麻醉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观察并比较降压组与非降压组术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探讨硝酸甘油复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的优点。
- 陈为国史传岗王进单玉兰
- 关键词:硝酸甘油盐酸艾司洛尔鼻内窥镜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