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旋辉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常规磁共振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I、增强MRI、FLAIR、DWI、1H-MRS、PWI扫描,分析扫描图像。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35个病灶,其中14例单发,5例多发,主要位于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区。病灶均呈T1等或者稍低信号,T2等或者稍高信号。瘤周水肿以轻、中度为主。35个病灶实性部分DWI均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信号较对侧正常脑实质区域信号低。26个病灶呈低灌注,9个病灶为等灌注,时间-信号曲线有缓慢增强的趋势,并逐渐到达峰值。1H-MRS波谱表明病灶实性区域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Cr(肌酸)峰有轻度降低,Cho(胆碱)峰升高,并出现异常高耸宽大的Lip(脂质)峰,另有4个病灶出现倒置Lac(乳酸)峰。结论常规与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为PCNSL患者的病灶分析与病情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刘旋辉蒋碧玉邝智飞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急性颅脑损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规律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对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确诊84例,检出率为97.67%,经MRI检查确诊76例,检出率为88.37%,CT检出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检查的敏感性优于MRI检查,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关注。
- 刘旋辉
- 关键词:CTMRI急性颅脑损伤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T表现(附62例异常脑CT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脑CT扫描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分析1032例精神障碍患者脑CT表现。结果:62例有异常脑CT表现,阳性率为6.0%,涉及9类12种疾病。脑血管疾病、先天性畸形(透明隔囊肿)、脑肿瘤与囊肿、Alzheimer病性脑萎缩、脑白质病分别列前四位。精神障碍病程≤2年与>2年患病人数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脑CT检查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对初发精神障碍患者脑CT扫描应作为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 黄祖平谭长连高至胜张伟刘旋辉
- 关键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CT表现
-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4例(男3例,女1例),结合文献综合分析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4例均平扫后增强,辅以FLAIR及DWI(b=1000)序列扫描。结果4例病灶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较均匀高信号,FLAIR序列像呈高信号,DWI均匀或欠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结论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MR影像特征,MR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刘旋辉黄祖平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7年
-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对其行CT、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0%、87.50%,CT检查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50%、75.00%,核磁共振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更高,且危害小。
- 邝智飞刘旋辉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
- 浅谈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4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行X线和CT检查,然后采用MRI复检,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本组74例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均呈阴性,但MRI检查后发现,隐匿性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29例,合并半月板撕裂患者23例,合并膝关节积液的患者16例,合并膝关节积血患者6例。结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情况及其并发症,从而有效避免漏诊或误诊,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刘旋辉
- 关键词: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 DWI在肝脏恶性肿瘤微血管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肝脏恶性肿瘤微血管侵犯(MV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在我院普外科确诊的6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术前DWI的肿瘤信号强度(SI)分为均匀SI和强SI,定量测定SI和表面弥散系数(ADC),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MVI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HCC病灶组织学分级与ADC、SI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3级、肿瘤体积大、高SI、低ADC与MVI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3级和低ADC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ADC在1.11×10-3mm2/sec的诊断界值(cutoff值)时,诊断MVI敏感性93.5%,特异性72.2%;与不存在MVI的HCC组织学2级病灶相比较,存在MVI的HCC组织学2级病灶的ADC明显降低(P<0.05);对于组织学3级病灶而言,存在MVI的HCC病灶的ADC有降低的趋势。此外,与不存在MVI的HCC组织学2级和3级病灶相比较,存在MVI的HCC病灶SI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DWI诊断MVI中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学3级和低ADC(<1.11×10-3mm2/sec)均是HCC术后MVI的预测因子,且HCC病灶组织学分级与ADC、SI均有紧密关联,可借助DWI参数评估组织学分级。
- 刘旋辉毛志群罗晓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DWI肝细胞癌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常规磁共振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I、增强MRI、FLA...
- 刘旋辉姜卉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40例的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本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改强的松口服等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资料的变化及治疗的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结果 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发病时间距放疗结束的时间为37~68(45±16)个月。就诊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包括智能下降及言语行为异常17例(42.50%),智能下降10例(25.00%),头晕、头痛、呕吐及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8例(20.00%),癫痫发作6例(15.00%),运动受损(言语含糊及偏瘫)4例(10.00%),发热3例(7.50%)。头颅影像资料显示病变部位位于单侧颞叶26例(65.00%),其中双侧颞叶同时受累14例(35.00%);累及额叶者5例(12.50%)。头颅CT影像表现:主要为指状、片状低密度水肿病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头颅MRI检查表现为片状、大片状病灶,T1加权像呈现低信号,T2像及早期DWI呈现高信号改变,增强后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区则呈环状强化。所有病例经过治疗后愈后良好。治疗完成后复查头颅CT或者MRI提示病灶缩小和水肿减轻。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及随访,6个月以上病情未见复发和加重。结论本组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发病时间距放疗结束的时间跨度大,智能下降及言语行为异常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需要结合病史及头颅CT或者MRI等资料诊断,治疗效果优劣与早期诊断、确诊后尽快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和联合高压氧等多种治疗方法有关。
- 李梅芳黄远桃颜福斌张伟刘旋辉余丽亚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脑病
- 颞骨非骨化性纤维瘤一例
- 2003年
- 黄祖平刘旋辉张伟李秋云
- 关键词:CT表现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