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伟
-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初学者对Proseal喉罩和气管插管人工气道建立方法掌握难易度的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比较初学者对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法掌握难易度,寻找易于在基层部队推广的战创伤早期人工气道建立方法.方法 选5年制医科大学第5年实习生作为气道建立方法实施人,分别给予3周时间系统培训Proseal喉罩和喉镜气管插管两种人工气道建立方法.120例18 ~ 45岁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喉罩(P)组和气管插管(T)组.各初学者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每例患者人仅行一次操作,如不成功,则由麻醉科主治医师进行操作.比较这些初学者的各类人工气道建立的成功率、记录成功建立气道时间,同时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插管(喉罩)前(T2)、插管(喉罩)即刻(T3)、插管(喉罩)后3min(T4)、拔管(喉罩)时(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结果 P组首次插入成功率86.67%,插入喉罩平均时间为55.38±25.4s.T首次插入成功率为56.67%,插管平均时间为108.1±21.2s.P组首次插入成功率较T组明显增高,且人工气道建立时间明显缩短(P<0.05).T组HR、MAP在T3、T5时较T1时明显升高.在T3、T4、T5时T组HR明显高于P组,在T3、T5时T组MAP较P组也显著增高(P<0.05).PETCO2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初学者易于掌握喉罩技术,且喉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引入到野战环境下伤员救治的早期人工气道建立.
- 傅强卢斌公茂伟米卫东张宏
- 关键词:喉罩人工气道
- 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成像对麻醉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对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开颅胶质瘤切除(iMRI组),30例在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传统开颅胶质瘤切除(N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体温、肌肉松弛剂用量、围术期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情况等。结果与N组比较,iMRI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体温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肌松药用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均无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发生。结论 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提高了手术精确度,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其他围术期特点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并无差别。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处理在遵循一般神经外科麻醉处理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关注长时间手术的麻醉调控。
- 公茂伟时文珠孙立米卫东张宏陈晓雷许百男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麻醉神经外科手术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侧卧位手术患者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左侧卧位时,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8月择期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例,静吸复合麻醉,左侧卧位,观察机械通气加用PEEP时各指标的变化。分别记录使用PEEP前(P0)以及PEEP水平为4cmH2O(P4)、6cmH2O(P6)、8cmH2O(P8)、10cmH2O(P10)、12cmH2O(P12)、14cmH2O(P14)时动态性血流动力学参数每搏量变异(SVV)、动脉脉压变异(PPV)以及循环参数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随PEEP水平的升高,SVV、PPV逐渐增加,且与PEEP呈正相关(r=0.507,r=0.359,P<0.01),CI逐渐降低,且与PEEP呈负相关(r=-0.108,P<0.05),而MAP、H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应用SVV和PPV等指标监测容量状况时,应考虑PEEP对其数值的影响,以免造成对机体循环容量状态的误判。
- 郭芳米卫东潘伟张永强公茂伟
- 关键词:正压呼吸每搏量变异
- 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侧卧位对SVV与PPV监测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对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数值的影响,探讨侧卧位时SVV、PPV是否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容量状态。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左侧卧位手术16例,右侧卧位手术12例。静脉全麻诱导完成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将体位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记录改变体位前即刻(T1)、改变体位后5min(T2)患者的CI、SVV、PPV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上述指标记录完毕后,侧卧位行容量治疗,以CI增加百分比(△CI)≥15%作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的标准,将28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R组)、无反应组(N组),记录容量治疗前(R1)、容量治疗后(R2)患者的CI、SVV、PPV以及MAP、HR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前后(T1与T2相比)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的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17例,N组11例,R组与N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1相比,R2时刻R组、N组SVV、PPV数值均显著下降(P<0.05),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与R2时刻的SVV变化值(△SVV)、PPV变化值(△PPV)均分别与△CI呈负相关。分别绘制SVV、PPV诊断机体容量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0.813,SVV诊断机体容量不足的阈值为9.5、PPV为1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不会引起CI、SVV、PPV数值的变化;SVV、PPV能正确反映侧卧位时体内的容量状态,能够指导临床容量治疗。
- 郭芳潘伟公茂伟张永强米卫东
- 关键词:每搏量变异度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成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21年2-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在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2μg/kg)和C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不良反应,主要结局指标为检查过程中呛咳发生率及呛咳程度,次要结局指标为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等。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D1组18例,D2组19例,C组20例。D1组和D2组的术中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2.1%,较C组(80.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以轻度呛咳为主,未发生重度呛咳。D2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D1组(47.4%比22.2%,21.1%比0.0%)和C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不良记忆2~3级14例,明显多于D1组的7例和C组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28±0.46)分和(2.53±0.91)分,明显优于C组的(2.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能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还能减少呛咳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安全性优于2μg/kg。
- 姚四一吕雪彩王苗苗公茂伟曹江北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成人
- “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L组患者采用“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神经阻滞,F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2%罗哌卡因30ml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泵背景剂量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相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发生,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 公茂伟孙永海傅强
- 关键词:METHOD腰骶丛自主神经传导阻滞股神经术后镇痛
- 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评价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7岁,体重53~102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T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L组),每组30例。T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L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下肢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置入喉罩全麻。记录麻醉前(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即刻(T2)、手术切皮(T3)、屈膝剥离骨膜(T4)、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即刻(T5)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T2、T3、T4、T5时间点T组的HR均显著快于L组(P均<0.01),MAP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T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芬太尼使用总量及术后24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术毕苏醒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T组显著长于L组,T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均<0.01)。结论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其生理干扰轻微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少。
- 公茂伟袁维秀赵颖张永强米卫东
- 关键词:下肢神经阻滞喉罩老年全膝关节置换
- 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对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术中高场强(1.5T)磁共振扫描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12例术前心电图正常的成年患者,在术中磁共振成像及神经导航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采用磁兼容的无线心电图模块进行心电图监测,分别在磁体进入手术室前、磁体进入移至头部准备扫描前(静态磁场)、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张量成像各时间段描记患者II导联心电图,并观察患者扫描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患者在静态磁场环境及不同序列磁共振扫描时,心电图波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基线改变、ST-T改变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扫描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磁共振扫描时,心电图出现失真情况,需依靠脉搏及有创动脉压波形等监测综合判断,鉴别心脏事件,维护患者安全。
- 时文珠孙立公茂伟米卫东张宏
- 关键词:磁共振心电图
- 一次性双管喉罩和气管导管应用于介入神经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一次性双管喉罩(LMA SupremeTM)与气管导管应用于介入神经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生命体征,观察LMASupremeTM在介入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介入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LMASupremeTM(A组)和气管导管(B组),每组20例。于麻醉注药前(T0)、麻醉注药结束前(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前(T3)、拔管后(T4)、拔管后5min(T5)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反应。结果 A组无发生呛咳者;A组患者T1、T2、T3、T4、T5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T5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介入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LMASupremeTM作为全身麻醉呼吸通道管理,患者在苏醒期生命体征的改变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可以预防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 赵希超公茂伟赵国利米卫东
- 关键词:气管导管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 经阴道分娩史对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管理的影响——99例前瞻性临床试验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评估接受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女性患者,其术前经阴道分娩史对术中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收集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99例,依据是否有经阴道分娩史分为有经阴道分娩史组(VD组,43例)和无经阴道分娩史组(NVD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①麻醉前(T1)、麻醉后(T2)、扩宫后(T3)以及扩宫后3 min(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及血管活性药应用情况;②两组患者麻醉术中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诱导剂量、丙泊酚应用总量、丙泊酚追加剂量及次数、患者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手术时长、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③术后清醒时长、术后恢复时长、术后3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与T2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变化均未见差异;T3、T4时点NVD组较VD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P<0.01);NVD组心率在T3时点明显升高,T4时点未见差异;两组患者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VD组丙泊酚应用总量、术中丙泊酚追加剂量和次数均大于VD组(P<0.01);NVD组术中发生体动次数更多(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更低(P<0.01),术毕清醒(P<0.05)和恢复时间更长(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更高(P<0.05),其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是否存在经阴道分娩史明显影响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以及术后恢复质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此类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不同分娩史进行差异化麻醉围术期管理。
- 于晓萌郭英公茂伟王苗苗闫志风孙立娄景盛
- 关键词:麻醉管理静脉全麻宫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