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莉荣

作品数:2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破骨
  • 6篇破骨细胞
  • 6篇破骨细胞分化
  • 6篇细胞
  • 6篇细胞分化
  • 6篇骨细胞
  • 6篇骨细胞分化
  • 6篇分化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金黄色葡萄球...
  • 4篇黄色葡萄球菌
  • 4篇骨髓炎
  • 3篇后凸
  • 3篇后凸畸形
  • 3篇畸形
  • 3篇脊柱
  • 3篇骨吸收
  • 3篇骨折
  • 2篇腰椎

机构

  • 18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20篇任莉荣
  • 12篇舒钧
  • 6篇徐永清
  • 4篇何晓清
  • 4篇陈学秋
  • 4篇王海
  • 3篇赵刚
  • 3篇王志华
  • 2篇劳汉昌
  • 2篇尚炜
  • 1篇吕佳
  • 1篇浦波
  • 1篇杨鑫
  • 1篇孙勇
  • 1篇向东
  • 1篇魏炜
  • 1篇郭立民
  • 1篇张润垚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已有半个世纪,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随访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与融合节段相关并发症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保留颈椎稳定性及活动度双重要求下,非融合理念孕育而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作为颈椎非融合技术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人工假体材料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熟练,CADR取得了优于ACD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CADR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恢复快,维持植入节段颈椎活动度及稳定性,恢复颈椎间隙高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及手术翻修率。在临床工作中,CADR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要求脊柱外科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患者整体情况。该文对CAD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吴巷任莉荣舒钧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颈椎病
改良Steindler术在屈肘重建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Steindler术在屈肘功能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治疗因外伤致臂丛神经损伤后2年、遗留单纯性屈肘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均采用改良Steindler术重建屈肘功能;测量主动屈肘的活动范围及屈肘肌力,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肘关节功能评分试用标准评价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患者的主动屈肘活动范围为40°~110°、平均改善78.3°,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平均改善20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平均改善7.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屈肘肌力达M3~M4,可提起0.5~3.0kg物体。结论改良Steindler术式以前臂屈肌为动力肌重建屈肘功能,能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临床疗效。
郭立民舒钧劳汉昌任莉荣李抒明胡加文
关键词:臂丛肌腱移位
兔椎间盘软骨终板总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良
2012年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总蛋白提取方法。方法:采用一般法、外加超声法及液氮研磨法提取兔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的总蛋白,并用BCA法测蛋白浓度,再用蛋白印迹检测软骨终板组织中目的蛋白1(65kDa)、目的蛋白2(30kDa)及β-actin(42kDa)的表达。结果:提取107个兔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其中一般法17个,其浓度为(0.911±0.211)mg/mL;外加超声法14个,其浓度为(2.021±0.258)mg/mL;液氮研磨法76个,其浓度为(3.121±0.248)mg/mL,经统计分析,任何两种方法间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氮研磨法所得蛋白浓度最高;且液氮研磨法所得的总蛋白经蛋白印迹得到目的蛋白-1、目的蛋白-2及β-actin的清晰条带。结论:液氮研磨法可以作为少量软骨组织蛋白提取的一种理想方法,可以在一般实验室中展开,进而可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相关功能的研究。
浦波任莉荣吕佳舒钧
关键词:软骨终板蛋白提取蛋白印迹
和谐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纠纷数量的增加、伤医杀医的报道屡见不鲜,使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了一个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时至今日,虽经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和谐医患关系的构...
任莉荣徐永清
两种截骨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撑开型经椎弓根截骨术(oPSO)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PSVR)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6例。其中,20例采用oPSO治疗,16例采用PSVR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oPS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SVR组(P<0.05)。随访12~4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功能逐步改善,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由术前oPSO组D级2例,PSVR组D组3例,末次随访时均进步为E级。末次随访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后凸Cobb角显著减少(P<0.05),而椎间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相比,两组的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SO及PSVR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均可取得满意的矫正和临床治疗效果。oPSO技术优于PSVR。
李雅琛王志华任莉荣劳汉昌舒钧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
破骨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破骨细胞为人体主要的骨吸收细胞,对骨骼的发育及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破骨细胞的异常活化对多种溶骨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破骨细胞的分化机制,可为多种骨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及药物靶点。大量的实验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确认有一些基因为破骨细胞分化形成所必需,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将导致破骨细胞形成障碍,进而引起骨质硬化;并且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及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介导的3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其分化过程,3条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但RANKL如何激活ITAM信号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破骨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任莉荣徐永清
关键词:破骨细胞骨吸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水泥肺栓塞1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ement 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CAPSI)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或脊柱退行性疾病并骨质疏松的患者[1,2]。虽骨水泥渗漏引起的肺栓塞极为少见,但存在潜在致命风险[3]。
石欣李盼盼赵刚任莉荣孙勇舒钧
关键词: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肺栓塞术后并发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Staphylococcal peptidoglycan,PGN-s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取Raw264.7细胞,以PGN-sa或SC75741(NF-κB激活的强效抑制剂)+PGNsa分别作用0、1、2、3 d,检测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蛋白表达;分别作用0、5、10、20、40、60 min,检测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NF-κB、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α)、Akt及磷酸化蛋白p-p38、p-ERK、p-JNK、p-Akt、p-NF-κB]表达。ELISA检测:取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以100(A组)、200(B组)、400 ng/m L PGN-sa(C组)及PBS(D组)作用1、2、3 d,检测TNF-α、IL-1α及IL-6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随培养时间延长,NFATc1蛋白表达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入SC75741后,NFATc1蛋白表达在2、3 d明显受到抑制,与未加入SC75741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GN-sa刺激后5、10 min时IκB-α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均于20 min后恢复正常,5、10 min时蛋白表达量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5 min时p-NF-κB蛋白表达量高于10 min时(P<0.001)。加入SC75741后,IκB-α及p-NF-κB的蛋白表达量无变化,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蛋白(ERK、p38、JNK、NF-κB、Akt及p-p38、p-ERK、p-JNK、p-Akt)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ELISA检测:各时间点A^D组TNF-α及IL-1α均未见表达。各组IL-6的表达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 d时,各组间比较IL-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d时,A、B、C组IL-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组,A、B、C组间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
任莉荣徐永清王海何晓清宋慕国陈学秋
关键词:破骨细胞分化NF-ΚB骨髓炎分子机制
金葡菌及SpA、PGN、LTA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葡菌及其菌壁蛋白SpA、PGN、LTA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及骨吸收的作用,并探讨金葡菌、SpA、PGN、LT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MTT试验,将RAW264.7细胞种植于96孔细胞...
任莉荣
关键词:骨髓炎破骨细胞
文献传递
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对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前后不同入路手术对老年胸椎结核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68例,包括前入路组37例和后入路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观察Cobb角度、ASIA分级变化及结核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末期随访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Cobb角显著低于前入路组(P<0.05),术后3个月Cobb角矫正率高于前入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率低于前入路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结核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或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后入路在后凸畸形矫正及维持上更具优势。
王志华舒钧任莉荣向东魏炜吕佳
关键词:脊柱后凸前入路后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