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国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类型玻璃膜疣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玻璃膜疣为眼底较常见的征象,但病变部位不同,病理组织成分各异,其临床表现、疾病损害和治疗预后亦有不同,本文就不同类型玻璃膜疣的眼底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研究报道如下。
- 常翠荣于建国齐世欣
- 关键词:玻璃膜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脂褐质
- 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向微创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于剥除较为透明的视网膜前膜(ERM)、视网膜内界膜(ILM)及彻底切除后部玻璃体是每一位手术医师面临的挑战。近几年,国外学者对于染色玻璃体切除术做了大量的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本文就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齐世欣于建国
- 关键词:活性染料内界膜视网膜前膜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9-04收治的急性或慢性PAC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患者31例32眼,小梁切除病史3mo^12a,均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及术后1、3、6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术后6mo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k,1、3、6mo眼压(14.38±3.04、18.26±3.12、15.21±2.84、15.42±3.09mmHg)均较术前(36.52±12.26mmHg)大幅下降(P<0.01);术后6mo BCVA(LogMAR)(0.241±0.148)较术前(0.678±0.297)提高(P<0.01);术后1、3、6mo中央前房深度(4.18±0.22、4.21±0.24、4.16±0.25mm)较术前(1.45±0.25mm)加深(P<0.01)。术后前房角结构加宽,PAS范围减小,术后3mo后PAS范围未再增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26±412个/mm^2)与术前(1938±495个/mm^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及下、上、鼻、颞象限RNFL厚度(65.59±10.71、72.65±13.92、82.74±12.52、58.47±11.18、42.93±13.44μm)与术前(67.47±8.99、74.77±15.73、85.32±11.64、59.65±13.79、44.83±12.55μm)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角膜水肿7眼,前房炎性渗出3眼,经治疗均在7d内消退。无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发生。3例3眼慢性PACG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1~30mmHg,应用1~3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齐世欣刘会娟常翠荣于建国
- 关键词:眼压失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 统计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29例(男14例,女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变化,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幅度更明显,房角完全开放率更大(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具有视力恢复快、眼压降低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
- 刘洋于建国齐世欣刘艳丽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
- 改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的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 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s 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02/2014-12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定为高危PDR患者88例102眼纳入研究。采用倍频532激光对其中52眼行改良的E-PRP治疗,50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激光治疗后每3mo行FFA及彩色眼底照像,对新生血管未消退、大片无灌注区未消失的患者追加光凝,随访6-36mo。结果:高危PDR经改良的E-PRP和PRP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改良的E-PRP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35眼(67%),有效率88%;有6眼因严重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12%。经PRP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23眼(46%),有效率66%。有17眼出现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34%。两组比较,新生血管消退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E-PRP是治疗高危PDR的安全、有效手段,其疗效优于传统PRP。
- 齐世欣于建国
- 关键词:新生血管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品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 2015年
-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0+IOLI)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行PHAC0+IOLI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51~83岁,平均66±9.5岁。术前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行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10.6个月,复查术眼眼压、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等情况。结果:术前药物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6.5±4.3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18.3±4.7mmHg(t=-14.5,P〈0.05),术后1个月17.2±4.4mmHg(t=-17.8,P〈0.05);43眼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矫正视力O.4以上30眼,O.1~O.3者10眼;术前中央前厉深度2.38±0.36mm,术后为2.94±0.49mm,较术前明显加深(t=-3.92,P〈0.05);动态房角镜检查术前房角窄Ⅲ~窄Ⅳ42例,术后12例,共35例术后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PHAC0+IOLI可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并提高视力。
- 刘艳丽于建国齐世欣贺玮常翠荣
- 关键词:人工晶体
- 一种实用新型引流型眼科手术孔巾的制作及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 2021年
- 目的分析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引流型眼科手术孔巾在内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眼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57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引流型眼科手术孔巾,对照组采用常规孔巾。比较两组在术中的眼压变化、孔巾移位、污染面积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过程中观察组眼压为(18.37±1.3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2.25)mmHg(P<0.05);观察组移位量为(1.67±0.89)mm,少于对照组的(12.32±4.66)mm(P<0.05);观察组的污染面积为(2.12±1.73)cm^(2),少于对照组的(362.45±30.45)cm^(2)(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4.52±0.53)分,高于对照组的(2.57±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引流型眼科手术孔巾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避免了集液袋牵拉导致的眼压升高、移位过大,减少了手术污染面积,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在临床眼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 杨兰娜于建国刘艳丽
- 关键词:内眼手术灌注液引流
- 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治疗眼底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对眼底病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眼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内压(IO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5%,高于对照组的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视网膜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消失和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CMT、IO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治疗眼底病总有效率高,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视力恢复,减小CMT和降低眼内压,应用安全性良好。
- 王兆雄齐世欣刘艳丽于建国
- 关键词:玻璃体注射眼底病
- 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对术眼术前3 d,术后1 d、1周、2周、1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l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术后治愈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泪囊破裂时间明显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密集度明显减少,泪腺分泌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 刘洋于建国齐世欣刘艳丽
-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干眼症玻璃酸钠
- 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与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15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9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为62.82%;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2株、革兰阴性杆菌21株、革兰阳性杆菌2株、革兰阴性球菌1株、真菌2株,分别占73.47%、21.43%、2.04%、1.02%和2.04%;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4.44%、90.28%、91.67%和90.28%;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24%、90.48%、95.24%和90.48%。结论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由于慢性泪囊炎易反复发作导致病原菌耐药增加,应重视慢性泪囊炎患者的耐药性,为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 刘艳丽赵堪兴于建国齐世欣贺玮常翠荣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病原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