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堪兴
- 作品数:459 被引量:2,04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视觉训练相关的方位调制特性可塑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方位调制特性是V1区神经元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方位调制特性的发育具有视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和分析关键期后期幼猫V1区神经元由配对光栅视觉训练诱发的方位调制特性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轻微麻醉和完全麻痹状态下3只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神经元的最优方位和方位选择指数(orientation selection index,OSI),采用非最优方位的高频配对光栅视觉训练13m in,观察训练后神经元最优方位偏移方向和偏移度大小,比较训练前后OSI的大小。结果 视觉训练后,最优方位在86%(24/28)的神经元中偏向训练刺激的方向(正偏离),在14%(4/28)的神经元中偏离训练刺激的方向(负偏离),平均偏移度为7.978°(SD=7.463°)。训练后OSI(0.199±0.096)较训练前OSI(0.159±0.07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5)。结论 在发育关键期后期幼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方位调制特性,感受野内非最优方位参数的光栅训练,通过高频配对刺激诱发的短时程突触传递效能可塑性变化的方式介导了神经元的方位调制特性的修饰变化。
- 谢芳史学锋许丽敏张腾月王嘉星宁玉贤赵堪兴
- 关键词:初级视皮层
- 玻璃体切除术拯救外伤后无光感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伤后无光感眼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临床资料。开放性眼外伤8例,闭合性眼外伤2例。术前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10眼、脉络膜脱离8眼、睫状体脱离4眼、玻璃体积血10眼、无晶状体5眼、无虹膜3眼及角膜血染1眼。所有病例均为硅油填充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9眼视网膜解剖复位。5眼硅油填充眼压正常,2眼硅油填充眼压低,2眼取硅油后眼压正常,1眼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术。术后视力5眼仍为无光感。2眼为手动,1眼为数指,1眼为0.05,1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2。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拯救部分外伤后早期无光感眼,甚至可以恢复部分视功能。
- 姜浩赵堪兴韩梅
- 关键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无光感眼
- 烟台地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及栖霞(县)市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共有1 376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145名,女130名;4岁组男268名,女262名;5岁组男286名,女285名。3岁组、4岁组及5岁组的Log MAR视力分别为(0.25±0.09)、(0.20±0.10)、(0.13±0.10),3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09)、(0.25±0.09);4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0±0.10)、(0.20±0.10);5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12±0.10)、(0.13±0.10)。3组内不同性别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儿童视力发育与性别无关。
- 左绪宏王首雁吴飞云陈国民赵堪兴
- 关键词:视力普查弱视
- 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发育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外侧膝状体(LGN)是视觉通路中重要的视觉信息处理器官,近年来发现LGN参与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表明在LGN水平存在着双眼竞争,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有关。然而,LGN神经元时空频率特性的研究多限于猴或者猫,大鼠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特性。方法取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及睁眼后60d组Wistar大鼠各5只,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通过正弦光栅视觉刺激分别对各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调谐特性进行检测,观察大鼠LGN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随着发育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及睁眼后60d组大鼠LGN神经元时间和空间频率调谐低通调制和带通调制间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68、0.47,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最优时间频率调谐特性成年后达最高值,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时间频率均值分别为(2.5±1.3)、(2.6±1.2)、(2.6±1.1)、(3.6+1.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P〈0.05),睁眼后60d组的最优时间频率明显高于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43、4.10、4.03,P〈0.05),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均值分别为(0.04±0.04)、(0.04±0.03)、(0.05±0.03)、(0.05±0.04)c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而时间频率瞬时带宽及空间频率带宽各年龄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1.22,P〉0.05)。结论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发育特性的不同可能与其在视觉通路中的功能有关。
- 左绪宏史学锋谢芳许丽敏赵堪兴
- 关键词:外侧膝状体空间频率感受野
- 复杂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复杂代偿头位即两个及两个以上轴位存在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38例复杂代偿头位同时不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29例(76.32%),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3例(7.89%),分别行水平中间带移位术以及垂直中间带移位术;以头向一侧肩倾斜为主2例(5.26%),行垂直肌肉退后联合水平方向移位一个肌肉宽度;水平及垂直方向头位扭转角基本相等4例(10.53%),2例行一组水平配偶肌伴垂直配偶肌退后手术,2例联合减弱双眼协同斜肌。行Parks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头位扭转角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改良Parks和Anderson手术患者因样本量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在29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中,术前头位扭转角25°-30°的15例患者行Parks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术前头位扭转角35°-40°的7例患者Parks术后残余5°-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头位扭转角〉40°的3例患者行改良的Parks手术术后残留10°-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水平头位扭转角15°-20°的4例患者行Anderson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对术前头位扭转角在25°-40°的22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进行分析,行Parks手术后水平、垂直、旋转3个轴向头位扭转角分别为3.18°±1.01°、4.32°±1.14°、4.55°±1.95°,均较术前减小(t=63.13,3.57,3.95;P〈0.01)。3例代偿头位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患者,行一组垂直肌肉退后5mm或合并斜肌手术,可矫正垂直头位扭转角20°患者的头位,对其他轴向头位改善5°-10°;2例头向一侧肩倾斜合并下颌上抬或内收患者,垂直肌肉退后5mm合并水平移位一个肌肉宽度能矫正10°旋转�
- 丁娟赵堪兴马惠芝陈霞李月平
- 关键词:眼震先天性体位眼外科手术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CNGA1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杆体αcGMP门离子通道基因(αcGMPgatedcationchannel,CNGA1)基因突变。设计对照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5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recessiveretinitispigmentosa,ARRP)家系的先证者和55名散发病例。随机收集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DNA分离试剂盒提取DNA,应用11对CNGA1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CNGA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内含子外显子的拼接区。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技术,将PCR产物进行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硝酸银染色,观察有无变异带。如果发现变异带,再将该PCR产物进行DNA测序。主要指标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果未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论CNGA1基因突变在国人RP患者中的致病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 熊世红赵堪兴王立陈薇樱王犁明王擎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突变
- 脉冲时间依赖性突触可塑性(Spike-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在不同年龄大鼠视皮层中的层间差异
- 张腾月史学锋赵堪兴
- 小鼠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与突触可塑性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小鼠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特点。方法选择生后13~17d的C57BL/6J小鼠48只,分别采用在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及离体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小鼠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在体记录在小鼠麻醉下进行,在电流钳模式下给予步阶电流刺激,测量其在体膜反应特性。给予最优刺激参数的移动光棒刺激,测量其视觉诱发反应特性。完成在体实验后行离体实验,分别测量神经元离体膜反应特性及白质-第Ⅳ层通路刺激条件下的诱发反应特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个组,各组雌雄比例分配均匀。每组测定12个细胞,按照刺激频率的不同分别行低频刺激(LFS)和高频刺激[0波脉冲刺激(TBS)]模式训练,按照刺激时序的不同进行突触前一后(pre-post)模式和突触后-前(post—pre)模式训练,在-70mV电压钳制下分别记录训练前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采用pClmap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Matlab2008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成功记录的细胞数为39个,离体记录48个。在体和离体条件下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稳态平均发放动作电位(AP)个数分别为1.01±0.03和1.01±0.05,AP阈值分别为(-40.2±3.2)mV和(-39.6+2.0)mV,阈电流水平分别为(126.7±17.4)pA和(129.6±17.5)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数:t=0.512,P=0.610;AP阈值:t=-1.074,P=0.286;阈电流:t=-0.776,P=0.440)。在体最优视觉刺激条件下平均膜电位峰值幅度为(7
- 史学锋赵堪兴
- 关键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甘油醛滴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短期观察
- 王莹韩风梅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 大鼠视皮层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修饰
- 张卫鹏史学锋赵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