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瑞鹏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成形术
  • 1篇单开门
  • 1篇单开门椎管扩...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引流术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马瑞鹏
  • 4篇赵文
  • 4篇甘泉
  • 1篇江昭林
  • 1篇魏朝阳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5
2015年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LMWH)与利伐沙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LMWH组40例术后6 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 100 IU 2次/d,利伐沙班组40例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失血量、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情况。结果 2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及出院后2周均未发生严重出血。2组术后各时点凝血指标及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LMWH或利伐沙班均可有效预防下肢DVT,二者均安全。
甘泉赵文马瑞鹏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深静脉血栓形成
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定制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5~88岁,平均76岁;原发肺癌病史5例(4例肺癌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食道癌术后2例,胃癌术后2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9例患者存活,均获得了较好的生活质量。结论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有效,生活质量术后明显提高。
赵文魏朝阳江昭林甘泉马瑞鹏
关键词:病理性骨折骨水泥
单开门微型钢板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62岁。其中3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例,〉3个椎体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患者3例,发育型椎管狭窄3例。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
甘泉赵文马瑞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钢板
引流管处理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3种引流管处理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行初次单侧TKA术的患者共有100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A组)、临时夹闭引流管4h组(B组)、临时夹闭引流管4~6h组(C组),其中A组34例,B组33例,C组33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患肢周径增加的差值、VAS疼痛评分、伤口周围出现瘀斑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结果:术后引流量:A组为(563.74±25.09)m L,B组为(526.25±21.37)m L,C组为(524.63±19.30)m L;总失血量:A组为(1601.94±24.85)m L,B组为(1536.96±17.57)m L,C组为(1527.06±18.51)m L;显性失血量:A组为(588.19±23.37)m L,B组为(550.91±22.21)m L,C组为(550.87±17.80)m L;输血率:A组为70.0%,B组为40.0%,C组为29.0%。上述四个指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A组为(1013.75±13.36)m L,B组为(985.72±9.27)m L,C组为(976.19±8.41)m L;输血量:A组为(337.93±256.92)m L,B组为(186.67±240.31)m L,C组为(70.97±121.64)m L。上述两个指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术后患肢周径增加的差值、VAS疼痛评分、伤围出现瘀斑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引流管处理方式对TKA术后的影响不同,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6h后再开放能显著减少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并且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甘泉赵文马瑞鹏
关键词:成形术引流术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将80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对比两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创伤面愈合时间、感染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伤面和感染面1周愈合率和2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3周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创伤、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马瑞鹏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