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明

作品数:32 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腹腔
  • 17篇腹腔镜
  • 10篇切除
  • 9篇手术
  • 9篇肿瘤
  • 8篇切除术
  • 8篇全腹腔镜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6篇食管
  • 6篇消化道重建
  • 6篇镜检
  • 6篇腹腔镜检
  • 6篇腹腔镜检查
  • 5篇直肠
  • 5篇完全腹腔镜
  • 5篇胃癌
  • 5篇胃肿瘤
  • 5篇肠癌
  • 4篇术后

机构

  • 3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安图县中医院
  • 1篇乾安县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2篇马志明
  • 16篇朱甲明
  • 16篇刘天舟
  • 12篇刘晶晶
  • 6篇李金龙
  • 4篇房学东
  • 4篇王旭东
  • 2篇孙鹏达
  • 2篇韩刚
  • 2篇徐华
  • 2篇佟倜
  • 2篇刘昊
  • 1篇韩莹波
  • 1篇文大成
  • 1篇于卫华
  • 1篇张健
  • 1篇赵术涛
  • 1篇吴颖
  • 1篇曹毅
  • 1篇臧潞

传媒

  • 12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结直肠肛门外...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比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临床研究(TaLaR研究)方案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术式。既往研究表明,与经腹手术相比,taTME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供更高质量的手术标本,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非劣效性临床研究(TaLaR研究),比较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pTME)治疗直肠癌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方法:TaLaR研究是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经MRI成像、直肠指诊或结肠镜检查诊断为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若肿瘤分期≤cT3N2则直接手术,若肿瘤分期>cT3N2则先行新辅助治疗。通过计算,本研究需纳入1114例患者(每组557例)。纳入患者被随机分配到taTME或lapTME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为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次要终点指标包括手术标本质量、围手术期结果、骨盆和肛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论:TaLaR研究将阐明taTME是否可以达到与lapTME相似的肿瘤学结果,以及是否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质量及恢复情况。
马志明KANG LZENG ZLUO S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MRI成像无病生存率直肠指诊
腹腔镜部分小肠切除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部分小肠切除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部分小肠切除同时行疝修补术的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辅助切除小肠加补片无张力修补(腔镜组,28例)和开放手术切除小肠加Bassini修补(开放组,39例)。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术后疝复发率和慢性疼痛或不适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部分小肠切除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
李金龙刘天舟马志明朱甲明
关键词:疝修补术补片
枣核致十二指肠穿孔一例被引量:10
2015年
患者女,64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8h”,于2015年3月5日急诊入院。该患者8h前行体力劳动后突感上腹部呈持续性疼痛,休息后无缓解,于乡镇卫生院予以解痉及对症治疗后,腹痛未见缓解,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
马志明刘天舟刘晶晶文大成房学东朱甲明
关键词:十二指肠穿孔上腹部疼痛持续性疼痛乡镇卫生院急诊入院对症治疗
腹腔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诊治被引量:5
2018年
腹腔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十分常见,多表现为T3 水平下降、伴有或不伴有T4水平的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不升高,这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被称为"低T3综合征"或"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近年来多称之为"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下 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异常、外周甲状腺激素代谢障碍、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受体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微量元素硒的缺乏有关.腹腔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需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相鉴别,其可能是患者精神抑郁、合成代谢不足和组织愈合不良的原因之一,故对严重或长时间腹腔感染的患者应积极监测T3、T4水平的变化.腹腔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否需要治疗尚存在争议,T3替代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在低T3综合征表现为一种疾病介导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我们建议使用左甲状腺素(L-T4)或碘塞罗宁(L-T3)治疗,以期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肠内营养的应用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状态,对合并腹腔感染的肠外瘘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韩刚乔小放马志明
关键词:腹腔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肠内营养
从胚层切除的视角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器械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人体的胚胎是以分层(胚层)的模式发育的,这使其成为一个类似“圆葱”样的结构。而外科医生喜欢的筋膜间隙其实并非解剖学意义上器官之间的界限,而是胚层间的界限(间隙)。相反在器官之间,以胃肠道为例却找不到类似筋膜间隙的明确界限。
王旭东马志明
关键词:外科手术器械胃肠道胚层筋膜间隙外科医生
不同远端切缘长度对保留括约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长期肿瘤学效果的影响
2021年
引言: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亚厘米级的远端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长度似乎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关于DRM长度是否会影响肿瘤复发的长期随访结果与特定亚组分析,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有行保留括约肌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排除进行扩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和环周切缘(CRM)阳性的患者。结果:23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DRM长度>20 mm的患者为117例(49.6%),DRM长度介于10 mm至20 mm之间的患者为78例(33%),DRM长度<10 mm的患者为41例(17.4%)。DRM病理阳性的患者为4例(1.7%)。中位随访78.5个月,65例复发。DRM长度不影响任何肿瘤学结局。在对新辅助放疗病理反应较差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TRG>3)进行的亚组分析中,DRM长度影响无病生存率(DFS),但不影响总生存率(OS),风险比为4.4(P=0.02)。这在该亚组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也得到证实,同时该亚组的多变量回归分析证实了病理淋巴结状态和DRM长度<10 mm是DFS的独立预测因素。
马志明KAZI MBHAMRE RDESOUZA A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亚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
全腔镜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径路技术要点解析被引量:5
2020年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SiewertⅡ型AEG的手术方式争议较大,主要集中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安全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SiewertⅡ型AEG患者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和经腹右胸Ivor⁃Lewis径路施行全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型AEG施行全腔镜手术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笔者团队临床实践运用两种全腔镜手术径路,并证明了其可行性。笔者将详述手术操作要点。
刘天舟王骏扬刘晶晶马志明乔小放刘通陈超朱甲明
关键词:手术径路腹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
直肠癌切除术后2周和12周临时性回肠造口关闭对比:来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警示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低位前切除术后临时性回肠造口关闭的最佳时机仍然是未能明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早期(2周)和晚期(12周)造口关闭进行比较。设计:平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置:该研究在3家瑞士医院开展。患者:因癌症而接受低位前切除术和临时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干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早期关闭组或晚期关闭组。在造口关闭之前,对结肠吻合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马志明ELSNER ABROSI PWALENSI M
关键词:低位前切除术直肠癌切除术回肠造口结肠吻合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手术应用单层缝合技术关闭共同开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6
2018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胃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的消化道重建,国内只有少数中心常规开展该技术[1-3]。腹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可以简化消化道重建的步骤,但对于在处理闭合后共同开口方面还存在局限,可能引起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花费也较高。
刘天舟马志明刘昊刘晶晶唐小欢陈超朱甲明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评论】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网片直肠固定术对直肠脱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功能结果和复发情况的对比研究
2024年
背景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是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直肠脱垂治疗术式,但尚缺乏关于长期复发率和功能结果的报告。目的比较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术后生活质量、长期功能结局和直肠脱垂复发情况。设计回顾性分析直肠脱垂手术数据库中的临床资料。设置纳入2009年至2016年间在本中心接受切除直肠固定术或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的患者。患者共纳入患者220例,其中女性208例(94%);接受切除直肠固定术85例(39%),接受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135例(61%)。主要观察指标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切除直肠固定术组患者更年轻(52岁vs.60岁,P=0.02),开放性手术占比更多(20%vs.9%,P<0.001)。切除直肠固定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0(94,146)个月,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3(87,137)个月。切除直肠固定术组复发21例(26%),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复发50例(39%)(P=0.041)。切除直肠固定术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44(18,80)个月,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8.5(11.0,52.5)个月(P=0.14)。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10年内再脱垂率为63%,切除直肠固定术组为25%(P=0.006)。两组的功能结果相似。局限性回顾性研究,回忆偏倚。结论切除直肠固定术和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功能结果相当。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与复发性直肠脱垂修复术后脱垂复发率较高有关。
尹忠明马志明
关键词:直肠脱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