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47-shRNA重组质粒对裸鼠肝癌细胞SMMC-7721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2013年
- 目的研究CD147-shRNA重组质粒对裸鼠肝癌细胞SMMC-7721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MMC-7721细胞、转染空载质粒的SMMC-7721/pBS/U6以及转染本室前期构建的靶向肝癌细胞CD147的重组质粒的肝癌细胞SMMC-7721/pBS/U6/CD147-shRNA3接种到裸鼠皮下,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CD147-shRNA重组质粒的肝癌细胞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瘤块平均体积减小,重量减小,移植瘤生长明显减缓,抑瘤率为64.8%。结论转染CD147-shRNA重组质粒的SMMC-7721细胞致瘤性明显降低。
- 田广刘晶晶房学东宫路路
- 关键词:肝癌细胞重组质粒裸鼠移植瘤
- 意外胆囊癌18例报告被引量:2
- 2012年
-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未有明确诊断,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的胆囊癌,又称为偶发胆囊癌、亚临床胆囊癌、机遇性胆囊癌.UGC在所有诊断的胆囊癌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各家报道不一.随着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普及,UGC的数量也有逐年增多趋势.
- 姜伟栋宫路路刘晶晶姜义曹宏
- 关键词:胆囊肿瘤
- 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无血管替代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手术技术的应用
- 目的探讨横结肠近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胰头及门静脉行右半结肠(RH)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PD)无血管替代门静脉(PV)切除重建手术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5月~2011年5月5例RH联合PD手术病人采用Child方式...
- 任辉刘晶晶房学东
- 关键词:结肠肝曲癌门静脉联合手术
- 文献传递
- 全腔镜下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腔镜下吻合(36例,全腔镜吻合组)与小切口辅助吻合(47例, 小切口辅助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小切口辅助组切口长度为(7.1±0.9) cm,全腔镜吻合组为(2.6±0.4) cm.小切口辅助组吻合时间为(70.9±9.0) min,全腔镜吻合组为(29.1±4.9) min.术后小切口辅助组中度疼痛者6例,余41例为重度疼痛;全腔镜吻合组中度疼痛者29例,余7例为重度疼痛.小切口辅助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全腔镜吻合组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全腔镜下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与小切口辅助吻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疼痛感减轻等优势.
- 朱甲明刘晶晶文大成房学东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 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腹腔镜辅助:“理想”与“现实”的选择被引量:6
- 2017年
- 自1994年日本医师Kitano等首次实施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进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技术亦逐渐从辅助性消化道重建向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转变。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尚无统一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但是重建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1)在保持消化道连续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如食物贮存和排出的功能),尽量利用生理路径;
- 乔小放刘晶晶文大成朱甲明
-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后胃癌根治术胃切除术治疗腹腔镜技术
- 全腔镜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径路技术要点解析被引量:5
- 2020年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SiewertⅡ型AEG的手术方式争议较大,主要集中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安全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SiewertⅡ型AEG患者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和经腹右胸Ivor⁃Lewis径路施行全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型AEG施行全腔镜手术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笔者团队临床实践运用两种全腔镜手术径路,并证明了其可行性。笔者将详述手术操作要点。
- 刘天舟王骏扬刘晶晶马志明乔小放刘通陈超朱甲明
- 关键词:手术径路腹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
-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手术应用单层缝合技术关闭共同开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6
- 2018年
-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胃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的消化道重建,国内只有少数中心常规开展该技术[1-3]。腹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可以简化消化道重建的步骤,但对于在处理闭合后共同开口方面还存在局限,可能引起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花费也较高。
- 刘天舟马志明刘昊刘晶晶唐小欢陈超朱甲明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 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手术前后抑胃肽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手术(GBP)前后抑胃肽(GIP)水平的变化,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饮食控制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自由进食,饮食控制组控制大鼠进食量为15g.d-1,假手术组大鼠行GBP后行原位端端吻合,手术组大鼠行GBP;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4、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及GIP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手术组大鼠术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显著下降并低于其他各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空腹和餐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术后第4和8周手术组大鼠空腹、餐后血清GI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相应时间点(P<0.01);术后1周,手术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平均进食量均减少,之后均逐渐增加。手术组大鼠平均进食量自术后第2周起再次减少,术后第3周至实验结束少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内手术组、假手术组、饮食控制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施行GBP后血糖及血清GIP水平下降,其机制可能与GIP分泌减少和解除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有关。
- 刘斌徐景伟刘晶晶田晓丰乔士兴
- 枣核致十二指肠穿孔一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患者女,64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8h”,于2015年3月5日急诊入院。该患者8h前行体力劳动后突感上腹部呈持续性疼痛,休息后无缓解,于乡镇卫生院予以解痉及对症治疗后,腹痛未见缓解,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
- 马志明刘天舟刘晶晶文大成房学东朱甲明
- 关键词:十二指肠穿孔上腹部疼痛持续性疼痛乡镇卫生院急诊入院对症治疗
- 全腔镜下单层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技术在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共同开口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通过单层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共同开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并由同一术者实施全腔镜下全胃切除后行食管空肠吻合的45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45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55~76)岁;平均体质指数22.6(19.8~28.6)kg/m2。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操作,通过单层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共同开口,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手术时间(268.6±89.0)min,完成食管空肠吻合口重建的时间(28.5±16.4)min,关闭该吻合口共同开口的时间(15.5±8.0)min,术中出血量为(140.0±60.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中位时间3(3~5)d,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中位时间3(3~5)d,术后住院期间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术后有效随访3~30个月,手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未见狭窄病例,术后发生进食哽咽感6例,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全腔镜下通过单层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共同开口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刘天舟刘晶晶马志明陈超唐小欢朱甲明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