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龙 作品数:9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应用RFA治疗48个巨大肝血管瘤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成功率、消融相关并发症、完全消融率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38个突出肝表面血管瘤行腹腔镜下RFA治疗,成功率为100%。28例患者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占66.7%。Dindo-Clavien分级Ⅱ级并发症2例,Ⅳ级并发症1例,其余25例均为Ⅰ级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RFA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48个肝血管瘤平均直径降为(4.93±1.53)c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0.01),其中40个(83.33%)获得完全消融,8个(16.67%)未获得完全消融,病灶经长期随访未见增大趋势,遂未行重复RFA治疗。结论 RFA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具有安全性、微创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陈敬龙 王彦哲 叶松昀 张龙 李晓龙关键词:肝血管瘤 射频消融 疗效 并发症 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囊胰腺1例 被引量:3 2014年 多囊胰腺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疾病,是林岛( VHL)综合征的一种亚型。国外 VHL 病发病率较高,约为1/36000-1/45500[1],其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0%-17%,胰腺囊肿的发病率约为70%[2]。文献检索显示,国内仅有10例多囊胰腺的报道[3-6],其中有2例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5,6]。本文介绍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囊胰腺1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 王彦哲 张龙 陈敬龙 李晓龙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囊肿 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例报告 被引量:1 2008年 张彤 孟兴凯 陈敬龙关键词:胰腺 十二指肠 肿瘤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黏合剂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α氰基丙烯酸酯作为医用黏合剂应用于临床手术,不仅可以减少缝合线的使用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在遇有血液或组织液存在的条件下需保证黏合面清洁、干燥才能达到良好的黏合效果。本文就α氰基丙烯酸酯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陈敬龙 孟兴凯 张俊晶 张飞关键词:外科手术 改性研究 医用α-氰基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8年 医用胶对外科手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尚没有一种理想的医用胶问世,本文回顾了α-氰基丙烯酸酯化学合成医用胶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各型的优缺点,以期对化学合成医用胶的研究有所帮助。 张飞 孟兴凯 雷艳秋 武隽忞 陈敬龙关键词: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雷击伤致迟发性肠穿孔1例 2015年 患者,男,42岁,骑马于牧场牧羊时被雷电击伤,所骑马匹当场死亡,患者曾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颈部、前胸、上腹部、右大腿内侧及阴囊皮肤有明显烧伤,于当地医院留观,3d后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表现,急诊转入我科。 陈敬龙 王彦哲 李晓龙 叶松昀关键词:雷击伤 肠穿孔 72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2009年 急性胆囊炎因胆囊壁充血水肿明显、胆囊张力高、术中渗血多、分离操作困难等,曾被列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绝对禁忌证。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绝对禁忌。2006年1月~2009年7月间,我院共行急性胆囊炎LC 72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李晓龙 陈敬龙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胰胆分离式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介绍一种胰胆分离式吻合技术在胰十三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方法:对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切除标本后先做Roux-en-y空肠肠袢。长袢50-60cm。短袢30-40cm。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左侧土提短袢至胰腺断端。行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将长袢经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右侧上提,行胆肠吻合。于蛄肠前行胃空肠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胆漏1例,切冒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1例。无胰瘘、腹腔感染、脓肿、术后出盘等并发疾发生。术后随彷2个月-2年。无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疽。结论:胰胆分离式吻合可以有效预防胰十三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陈敬龙 王彦哲 张龙 陈少华 李晓龙 邱晓冬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28例腹股沟疝疝囊结扎后行人工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补片感染的发生率为0.93%,本组28例中24例为腹股沟斜疝,4例为腹股沟直疝。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22例,1个月后发生感染6例。其中有18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6例为大肠杆菌感染,有4例为混合感染。人工补片感染可能与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的发生相关。其中18例再次手术去除补片,另外10例应用抗生素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5-30个月,无复发感染病例。18例去除补片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疝复发,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人工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发生术后感染与患者BMI偏高和糖尿病病史密切相关,因此术前应严格掌握人工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指征。 王彦哲 陈敬龙 李晓龙 张龙关键词: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人工补片 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