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脓毒症患者4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25例(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组),B组24例(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组),进行不同方法的血液滤过治疗,记录开始和72h后APACHEⅢ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用量,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的变化。还记录每组患者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置换液使用总量,肝素使用总量,28d病死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72h后,A,B两组之间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使用的置换液量比A组明显增多,滤器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缩短,B组血小板下降,APTT延长,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达到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效果,又可以节约液体,耗材,减少对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
- 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血液滤过严重脓毒症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半卧位及俯卧位通气时血流动力学和肺顺应性的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半卧位改俯卧位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在半卧位时,俯卧位通气1h后,通气2h后,结束俯卧位通气后1h分别采集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Paw),氧合指数,心排血量(CO),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患者氧合指数较半卧位明显上升,肺静态顺应性下降,气道阻力上升(P〈0.05),心排血量下降,胸液成分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P〈0.05),心肌加速度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半卧位通气并短暂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和向流动力学状况。
- 杨秀洁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肺顺应性
-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功能不全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气囊上可吸引滞留物对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功能不全的气管切开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subballonet secretion drainage,SSD)组60例和未引流组(对照组)60例,记录细菌培养的结果、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时间、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SSD组痰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3.304,P<0.05),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每日达(53±9)mL/d,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P>0.05);SSD组HAP发生率、气道开放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最后转归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 郭发良卜会驹阎红霞杨秀洁陈亮秦志梅温海洋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获得性肺炎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肝素抗凝与体外枸橼酸钠抗凝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中常规肝素抗凝与体外枸橼酸钠抗凝两种方法的效果与特点。方法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50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 组(体外枸橼酸钠抗凝组)27例,B 组(常规肝素抗凝组)23例,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电解质、酸碱度、凝血指标的变化,管路及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并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电解质、血气指标稳定,肌酐、尿素清除效果明显,超滤可达目标值,A 组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优于 B 组,A 组体内凝血时间不受影响,A 组葡萄糖酸钙用量明显大于B组。结论体外枸橼酸钠抗凝对比常规肝素抗凝更有效和更安全。
- 林小茂泰志梅陈亮卜会驹
- 关键词:肝素枸橼酸钠
- 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可吸引滞留物对重症治疗病房(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ICU2004年5月-2006年5月气管切开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引流(Subballonet secretion drainage,SSD)组60例,对照组(未引流组)60例,记录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时间、细菌培养的结果,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天数。结果: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SSD组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相应的也减少ICU的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 郭发良卜会驹阎红霞杨秀洁陈亮秦志梅温海洋
-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医院获得性肺炎
- 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的液体复苏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组(A组,27例)和醋酸林格液+琥珀酰明胶组(B组,32例),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的效果及期间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B组[6、24h分别为(58±10)、(74±13)s和(48±7)、(54±11)s],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B组[6、24h分别为(3.3±0.8)、(1.6±0.3)g/L和(4.2±1.1)、(2.1±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乳酸、肌酐、钙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有与乳酸林格液联合羟乙基淀粉相似的效果,但对于凝血功能、血清乳酸水平、肾功能的影响更少,可能更适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但更容易发生低钙血症,也没有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证据。
- 杨秀洁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脓毒症琥珀酰明胶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
- 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的预警作用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患者46例,定时进行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根据3d后APACHEⅢ评分是否≥80,分为A组(23例)、B组(23例),比较入院时的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静脉血气。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休克,分为C组(17例)、D组(29例),比较休克前一次的动脉和静脉血气。3d后,选择生命体征平稳,疗效较好的患者,设定为E组(16例),比较每个时段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CVP、MAP、尿量变化。结果A,B二组患者入科时,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差异,但静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A-VpH(动静脉pH值差),A-VPC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休克发生前血气与无休克患者比较,动脉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VpH,A-VPCO2和静脉血气分析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组患者中,随着病情好转,A-VpH,A-VPCO2和静脉氧饱和度比MAP、CVP、每小时尿量等数据更快出现改善(P<0.05)。结论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有早期判断预后,提示休克发生,快速判断疗效等几大预警作用。
- 卜会驹杨秀洁杭寒皎陈亮
- 关键词:脓毒血症中心静脉动脉血气分析
- 不同肺复张方法在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比较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 林小茂王存陈亮温海洋
- 关键词:肺复张
- 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中常规肝素抗凝与体外枸橼酸钠抗凝两种方法的效果与特点。方法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体外枸橼酸钠抗凝组)(n=37),B组(常规肝素抗凝组)(n=33)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电解质,酸碱度,凝血指标的变化,管路及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并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电解质、血气指标稳定,肌酐、尿素清除效果明显,超滤可达目标值,A组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优于B组,A组体内凝血时间不受影响,A组葡萄糖酸钙用量明显大于B组。结论在CVVHDF体外枸橼酸钠抗凝对比常规肝素抗凝更有效和更安全。
- 温海洋陈亮卜会驹林小茂
- 关键词:肝素枸橼酸钠抗凝
- 鼻腔拭子筛查及局部用药用于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腔带菌者筛查及局部用药用于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防治效果。方法2008年上半年在ICU对病人和工作人员行鼻腔拭子筛查,对MRSA阳性者隔离,局部应用夫西地酸乳膏,观察阳性率和用药后清除率,回顾性对照分析2007年上半年重症监护室病人MRSA分离率和感染率。结果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鼻腔中不少有葡萄球菌甚至MRSA移生,工作人员鼻腔拭子阳性率很低,但是其中MRSA占的比例相当大,外用夫西地酸后,鼻腔的MRSA明显被清除,实行该措施后病人的MRSA分离率和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鼻腔带菌者筛查隔离及局部用药是防治重症监护室MRSA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杨秀洁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夫西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