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虹

作品数:23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护理
  • 7篇影像
  • 6篇对比剂
  • 5篇影像检查
  • 5篇外渗
  • 4篇CT增强
  • 3篇对比剂外渗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CT增强检查
  • 3篇成像
  • 2篇单中心研究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造影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护理流程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农垦中...

作者

  • 22篇邓虹
  • 7篇梁佩仲
  • 6篇魏雪群
  • 5篇杨泽宏
  • 5篇苏赟
  • 4篇胡辉军
  • 3篇冯晓薇
  • 3篇黎彩霞
  • 3篇张翔
  • 3篇蒋伟
  • 3篇罗文丹
  • 3篇李叶红
  • 3篇张萍萍
  • 2篇曾伟科
  • 2篇王东烨
  • 2篇沈君
  • 2篇谢明伟
  • 2篇高明
  • 2篇王一凡
  • 1篇白志强

传媒

  • 9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耐高压PICC作为CT增强检查对比剂注射通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新型耐高压PICC导管用于CT增强检查对比剂通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完成新型耐高压PICC管(Power PICC SOLO)置管且需要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其中选用新型耐高压PICC管作为对比剂注射通路的患者30例为PICC管组,其余30例患者为常规组,采用放射科常规耐高压静脉留置针作为对比剂通路。进行CT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影像检查图片质量,包括总体和肝脏、肺血管质量以及侧支、伪影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和图片总体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两组伪影评价中,PICC管组的锁骨下动脉、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分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的侧支血管及反流情况显著低于PICC组(P<0.01)。结论新型耐高压PICC作为影像增强检查对比剂注射通路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图像质量好。
邓虹杨泽宏苏赟王东烨梁佩仲魏雪群
关键词:CT影像检查对比剂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腋窝转移性小淋巴结中的研究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定量参数在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小淋巴结(small metastatic lymph nodes,SMLN)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腋窝SMLN患者80例(SMLN组)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5例[良性淋巴结(benign lymph nodes,BLN)组],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及腋窝部常规MRI序列和IVIM-DWI序列扫描。比较乳腺癌腋窝SMLN组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组之间IVIM-DWI参数在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中的差异。绘制双指数非线性模型参数(D、D^(*)和f值)及ADC值鉴别乳腺癌腋窝SMLN组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组的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乳腺癌腋窝SMLN组和腋窝BLN中各参数的诊断效果。结果乳腺癌腋窝SMLN组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组之间的D值(F=6.975,P<0.01)、D^(*)值(F=3.206,P<0.01)和ADC值(F=5.11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f值(F=-0.17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腋窝SMLN组的D值和ADC值均低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组(P<0.001),D^(*)值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组(P=0.002),D、D^(*)、ADC值及ADC与D联合预测用于鉴别乳腺癌腋窝SMLN与乳腺良性病变腋窝BLN的AUC分别为0.817、0.643、0.734、0.833。D、D^(*)及ADC值的诊断阈值分别为0.750×10-3、17.500×10-3、0.836×10-3 mm2/s,其敏感度分别为81.8%、52.7%、78.2%,特异度分别为80.0%、75.0%、61.3%。结论D值在诊断乳腺癌腋窝SMLN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明显优于ADC值,对诊断腋窝SMLN有一定的意义。
蒋伟邓虹张翔贺绍云赵雅琪高明
关键词:乳腺癌扩散加权成像腋窝
双能CT在术前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在术前诊断直肠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直肠癌患者,每例患者术前进进行三期增强DECT检查,每例选取区域最大淋巴结,测量林巴结短径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DECT定量参数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和能谱衰减曲线斜率(λHu)。90例患者共选取90枚最大淋巴结,其中36枚为转移性,54枚为非转移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及nIC、nZeff和λHu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分析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DECT定量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淋巴结短径及DECT定量参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非转移性淋巴结肝动脉期、门静脉期nIC、nZeff和λHu及平衡期nIC、nZeff高于转移性淋巴结,两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衡期λHu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显示门静脉期nZeff-P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定量参数,ROC分析其鉴别诊断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准确率为83.3%;高于淋巴结短径的AUC(0.714)及准确率(74.4%)。结论 DECT的定量参数nZeff-P有助于提高术前评价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能力。
刘远芳曾伟科邓虹胡辉军杨泽宏沈君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双能CT
规范化护理降低影像检查对比剂外渗的单中心研究
邓虹苏赟梁佩仲魏雪群
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在梅尼埃病内耳淋巴造影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增强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3D FLAIR)与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real inversionrecovery,3D real IR)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梅尼埃病内耳内淋巴积水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梅尼埃病患者,男10例,女19例,年龄22~71岁,12例为双侧耳发病,17例为单侧耳发病,共患侧耳41只。29例患者均经咽鼓管向中耳鼓室内注入Gd-DTPA稀释液,24 h后行3D FLAIR序列及3D realIR序列MRI内耳造影,在两种序列图像上分别定量测量前庭最大切面及穿过窝轴的耳蜗底旋短轴切面的内淋巴间隙与总淋巴间隙面积比值R(前庭为RV,耳蜗为RC)及定性评估相应内淋巴积水分级G (前庭为GV,耳蜗为GC),比较两组扫描序列图像所测得的RV、RC、GV及GC的差异。结果 29例梅尼埃病患者41只患侧耳中,3D FLAIR与3D real IR两种序列所测得的RV、RC、GC及G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RV=0.000,PRC=0.000,PGV=0.000,PGC=0.001),3D real IR序列测得的RV及RC值大于3D FLAIR序列测得值,GV及GC达1~2级(即发现内淋巴积水)患耳数量大于3D FLAIR序列。结论相比于3D FLAIR序列,3D real IR序列内耳造影对于梅尼埃病患者内耳内淋巴积水的检测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陈仲良邓虹曾伟科易志龙苏赟杨泽宏谢明伟
关键词:梅尼埃病内耳淋巴造影术磁共振成像
不同温度对比剂与CT血管造影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温度的碘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时受检者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3200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受检者随机分为常温组(n=1520)和加温组(n=1680),常温组与加温组分别在室温下(18℃-22℃)与将对比剂放入恒温箱加热至37℃后进行血管造影,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注射碘普罗胺(优维显370)进行血管造影时,加温组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加热碘对比剂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胡辉军陈娇霞邓虹张翔沈君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外渗过敏样反应
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婴幼儿镇静效果提高影像检查成功率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Ramsay镇静评分在婴幼儿影像检查镇静中的评估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共54例需要影像检查的婴幼儿进行常规镇静,对比分析应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镇静深度前后,婴幼儿顺利完成影像检查的效果及质量。结果:在使用麻醉评分系统前主要依据给药时间和护士经验判断患儿镇静效果,总体完成影像检查率为66.67%,其中一次镇静成功率为66.67%;采用麻醉评分法评估婴幼儿镇静效果,总体完成影像检查率为96.29%,其中一次镇静成功率为88.8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需要影像检查的婴幼儿进行镇静效果的评估能够显著提升婴幼儿影像检查的成功率,并能大大提高相关诊疗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邓虹张萍萍魏雪群梁佩仲李叶红
关键词:婴幼儿影像检查
优化影像护理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影像检查效率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优化影像护理流程,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影像检查效率的价值。方法: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就诊的78例为对照组,以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的164例为观察组,分别按常规经验处理、根据既往经验和循证证据优化影像检查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完成影像检查和获取影像书面报告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完成影像检查时间和获取书面报告时间分别为(8.35±6.37)min和(22.07±15.08)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0.47±24.40)min和(53.48±30.15)min,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影像检查过程中优化影像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提高影像检查效率,缩短卒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邓虹戴惠华颜卓恒王一凡冯晓薇
关键词:脑卒中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手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本院资料完整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例15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方式连续治疗。结果患者的治疗转归,9例痊愈,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 CRRT临床实施时间较长,临床护理中需要规范严谨和严密监测保证治疗连续平稳和长时间进行。
黎彩霞饶绮罗文丹邓虹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护理血液透析
规范化护理降低影像检查对比剂外渗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规范化护理措施前后我院行影像增强造影的所有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情况,检验规范化影像护理流程的效能。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行计算机断面扫描(CT)增强或核磁共振(MRI)增强检查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均录入放射科信息化系统,汇总分析对比剂外渗不良事件报告表。2015年1月1日全面实施对比剂使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结果:我院2013-2016年总计231200例患者进行了CT或MRI增强扫描,发生对比剂外渗51例。规范化流程实施前(2013-2014年)发生对比剂外渗27例,总体发生率为0.033%,实施后(2015-2016年)发生对比剂外渗24例,总体发生率为0.0163%,显著降低。结论:建立规范化护理流程,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影像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邓虹苏赟梁佩仲魏雪群李叶红
关键词:护理对比剂外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