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锦六 作品数:28 被引量:10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州市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体位改变对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肺隔离技术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重要意义。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是目前实现这—技术最常用的支气管插管。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Robertshaw导管。DLT位置易受术中病人体位变动、手术牵拉及头部活动等因素的影响,DLT位置改... 詹锦六 温海明 刘刚 代冬梅 李红新 何丽香关键词:胸科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体位变动 文献传递 仰卧枕高对非插管全麻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仰卧枕高度对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浅表淋巴结核手术150例,按用枕情况依手术时间顺序分成5组,Ⅰ组传统枕自选高度、Ⅱ组传统枕高度与颈弧高度相同、Ⅲ组自选改良仰卧枕高度、Ⅳ组改良仰卧枕高度与颈弧高度相同,Ⅴ组为自选传统枕出现通气道阻塞时去枕平卧,每组30例。各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方法相同,在手术同一时段观察其鼾音发生率,SpO2的下降最低数值、对用枕舒适程度比较。结果自选高度的改良仰卧枕(Ⅲ组)比传统枕舒适,P<0.05,对SpO2的影响,改良枕Ⅲ、Ⅳ、Ⅴ组明显优于传统枕Ⅰ、Ⅱ组,P<0.05,对鼾音的消除Ⅲ、Ⅳ、Ⅴ组显著,尤其是侧头的效果更明显,上述指标Ⅳ组与Ⅴ组无差异。结论改良仰卧枕可以改善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通气功能,不合理的枕高或无枕对颈椎可能造成伤害。 温海明 徐宁 代冬梅 詹锦六 陈敏敏 梁永怡关键词:通气功能 仰卧 全麻患者 全身麻醉 SPO2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诱导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择期开胸肺部手术患者,按诱导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0.05 mg/kg,Ⅱ组0.1 mg/kg。诱导使用芬太尼2 ug/kg,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0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1 min(T3)、5 min(T4)、10 min(T5)记录HR、SBP、DBP和MAP。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SBP、DBP均下降(p<0.05),而Ⅱ组下降更明显(p<0.01)。T2、T3时Ⅰ组SBP明显增高(p<0.01),DBP增高,HR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Ⅱ组SBP、DBP增高,HR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0.1 mg/kg联合异丙酚、芬太尼能较好地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代冬梅 詹锦六 伍静仪关键词:咪唑安定 二异丙酚 气管插管 老年 高血压 不同室温对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体温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术中不同手术室温度对全麻患者体温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3℃,Ⅲ室温设定为25℃。以鼻腔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麻醉后10,30,60,90,150min各时点体温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气管拔管时间;术后2h寒战、躁动等发生率情况。结果体表温度麻醉后10min各组均比麻醉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后30minⅠ,Ⅱ组温度逐渐下降,Ⅰ组下降幅度较大,在30,60min,Ⅰ组与Ⅲ组同时点比较P<0.05。中心体温变化,Ⅰ组在麻醉后30min,Ⅱ组60min,Ⅲ组在90min逐渐下降,Ⅰ组下降幅度最大,在60min,与Ⅲ组比较P<0.05。Ⅰ组麻醉复苏慢,寒战躁动率高,但该组室温下台上医务人员较满意,评分较高,以上复苏期指标与Ⅱ,Ⅲ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25℃室温较21℃的室温能有效预防胸科手术患者的中心体温过低,可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温海明 詹锦六 徐宁 刘刚 代冬梅 李红新 何丽香关键词:麻醉 胸科手术 室温 体温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代冬梅 温海明 李红新 陈树明 詹锦六关键词:肺通气 肺功能试验 肺内分流 醒脑静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全麻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下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为30例。A组在患者术毕清醒时注射醒脑静注射液20 mL,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分别测试记录其术前1 d(T0),注药后30 min(T1)、1h(T2)、2 h(T3)、24 h(T4)时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1、T2、T3、T4评分均低于T0(P<0.05);A组患者在T1、T2、T3评分高于B组患者(P<0.05),T4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术毕早期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促进其认知功能的及早恢复。 李红新 温海明 劳燕萍 詹锦六关键词:醒脑静 老年患者 醒脑静复合纳美芬用于全麻催醒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用于手术全麻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肺科手术需行全麻催醒的65岁以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醒脑静组(B组)及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组(C组),每组20例。A组不给予任何拮抗催醒药,B组于缝皮时给予醒脑静0.5mL/kg静脉滴注,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纳美芬0.25μg/kg。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提前于A组,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又提前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苏醒拔管期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应用纳美芬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且能减少清醒过程的躁动、血压剧升及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代冬梅 温海明 詹锦六关键词:醒脑静 纳美芬 麻醉 催醒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本文观察了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7例ASAI-II级短小手术的患儿,那男19例,女8例,年龄1~12岁,体重8~23 kg。采用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术前、术中5、15、25、35时的MAP、RR、SPO值,取术中4次数值的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并观察记录肢动等反应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所记录的MAP、HR、RR及SPO2与术前比较,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中较平稳,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躁动、低血压症等不良反应减少,本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詹锦六 温海明 代冬梅 刘刚 李红新 陈树明 何丽香关键词:异丙酚 氯胺酮 小儿手术麻醉 术前血必净治疗对结核毁损肺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结核毁损肺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择期行单侧全肺切除术的肺结核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常规胸外科术前准备,B组在A组基础上,术前1周开始给予中药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静滴,2次/d。分别在入院时(T0)、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60 min(T2)和120 min(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TNF-α、IL-6、IL-8及IL-10水平。结果:与T0比较,两组T2、T3时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2及T3时TNF-α、IL-6及IL-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IL-1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术前血必净治疗可抑制结核毁损肺患者单肺通气期间TNF-α、IL-6、IL-8水平的上升,减轻肺损伤早期的全身炎性反应。 代冬梅 肖泽林 胡丽珍 温海明 陈敏敏 詹锦六关键词:血必净 炎性因子 单肺通气 肺切除术 体温对国产维库溴铵体内清除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观察病人体温对国产维库溴铵体内清除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I~Ⅱ级行择期手术患者6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保温组(36例),Ⅱ组为未保温组(32例)。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观察两组病人体温与国产维库溴铵作用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值的差别,并对病人体温与肌松药体内清除各时相值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与I组比较,Ⅱ组的病人体温明显降低,肌松药总用量明显减少,肌松药的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病人体温与肌松药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值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3、-0.67、-0.71,P均<0.01。结论低体温影响国产维库溴铵的体内清除过程,延长其作用时间。 温海明 黄文起 代冬梅 詹锦六关键词:体温 维库溴铵 剂量效应关系 肌松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