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惠根

作品数:50 被引量:254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化学工程
  • 2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乙烯
  • 21篇丙烯
  • 18篇苯乙烯
  • 15篇共聚
  • 12篇丙烯酸
  • 11篇乳液
  • 10篇动力学
  • 9篇乳液聚合
  • 8篇接枝
  • 7篇酰胺
  • 7篇接枝共聚
  • 7篇甲基
  • 7篇甲基丙烯
  • 7篇甲基丙烯酸
  • 7篇丙烯酰胺
  • 6篇微乳液
  • 6篇微乳液聚合
  • 6篇IPN
  • 5篇丁二烯
  • 5篇乙烯-甲基丙...

机构

  • 50篇浙江大学
  • 8篇福州大学
  • 1篇淄博塑料助剂...

作者

  • 50篇袁惠根
  • 25篇潘仁云
  • 17篇周其云
  • 15篇李晓
  • 11篇潘祖仁
  • 6篇赵建青
  • 4篇张卫英
  • 3篇谢芳宁
  • 3篇方仕江
  • 3篇李伯耿
  • 2篇徐玲
  • 2篇何光伟
  • 2篇刘戈
  • 2篇赵秋
  • 1篇徐世忠
  • 1篇魏晓文
  • 1篇谢雪奋
  • 1篇陈申
  • 1篇蒋静坪
  • 1篇杨蜀黔

传媒

  • 14篇合成树脂及塑...
  • 9篇合成橡胶工业
  • 8篇化学反应工程...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高分子通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塑料工业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中国塑料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全国计算机控...
  • 1篇中国化学会"...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7
  • 5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7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搅拌槽中液-液分散的放大研究 Ⅰ.湍流液-液分散理论分析
1990年
研究了搅拌槽内流体的湍流结构,提出了各个子域的能谱函数表达式,利用能谱函数研究了搅拌槽内的液-液分散,得到了各个子域的液-液分散机理方程。液-液分散是悬浮聚合、液-液萃取和传质等过程的基础。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实验测定结果,提出了不同波数域的能谱函数,并导出了液滴的分裂机理方程。
谢松桂袁惠根潘仁云周其云唐舜英
关键词:搅拌槽湍流结构
煤油/Span80-Twen60/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被引量:24
1999年
以煤油为油相,以Span80与Twen60为复合乳化剂,对AIBN引发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Rp∝[M]1.50[I]0.69[E]1.56,聚合表观活化能为68.8KJ/mol,并且发现聚合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恒速期。同时对KPS引发聚合体系亦进行了比较考察。最后对乳胶粒作了初步讨论,发现每个粒子内所含的大分子链数量很少。
李晓刘戈袁惠根
关键词: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煤油
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研究进展被引量:14
1992年
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动力学数学模型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和最新研究成果.
赵建青李伯耿袁惠根潘祖仁
关键词: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动力学
MMA-St共聚凝胶效应临界转化率的确定被引量:1
1990年
在60~90℃范围内,以AIBN和BPO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本体共聚,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共聚反应凝胶效应的影响,比较了几种确定凝胶效应临界转化率的方法。发现各种方法求得的临界转化率实验值与聚合温度及引发剂浓度均有线性关系,并导出了计算各种聚合条件下凝胶效应临界转化率的半经验公式。
徐玲唐舜英潘仁云周其云袁惠根
关键词:转化率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形成被引量:11
1999年
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40~50℃下,将复合乳化体系的亲水/憎水平衡值控制在8.33附近,添加适量的醋酸钠,可以维持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在较长的时间处于均一稳定状态,最终相平衡时微乳液相分率可达0.95以上。而且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和醋酸钠均有助于微乳液的稳定,但2者作用恰好相反,丙烯酰胺与醋酸钠相互配合可以使微乳液体系处于较佳状态。
李晓袁惠根
关键词:丙烯酰胺微乳液乳液聚合
接枝改性淀粉作为LLDPE/淀粉共混体系增容剂的研究被引量:13
1996年
采用接枝改性淀粉作为LLDPE/淀粉共混体系增容剂,对其单体作用和与接枝改性PE配合作用的增容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作用增容效果比较明显,体系拉伸强度可达9.77MPa,伸长率为128%,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偶联淀粉与LLDPE共混的效果。
李晓袁惠根唐舜英周其云潘仁云
关键词:淀粉接枝共聚低密度聚乙烯增容剂
焦磷酸锰(Mn^(3+))络阴离子引发淀粉与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的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以廉价无毒的Mn3+作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与淀粉接枝共聚,重点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淀粉接枝丙烯酸乙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均可达95%,接枝效率和接枝率最高分别可达60%和170%,接枝物分子量在1.0×105~2.5×105。
李晓赵秋袁惠根唐舜英周其云潘仁云
关键词:接枝共聚淀粉丙烯酸酯生物降解塑料
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电导行为被引量:12
2000年
以Span80 -Tween60复合作为乳化剂 ,研究复合乳化体系的HLB值对丙烯酰胺及丙烯酸反相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水相分率的提高 ,体系电导率经历突变从油相电导趋向于水相电导 ,而且水相单体浓度越高 ,出现电导率突变的水相分率越低 .确定了Span80 -Tween60复合稳定的煤油 -水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体系 ,HLB值以 7.4 8左右为佳 .
李晓刘戈袁惠根张卫英
关键词:丙烯酰胺电导率丙烯酸
丁苯乳液共聚合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详细考察了高转化率下各种因素对丁苯乳液共聚合速率的影响。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岐化松香皂和硬脂酸钾的混合物为乳化剂,正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在5升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了丁苯乳液共聚合实验。随着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乳化剂中硬脂酸钾相对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聚合速率均加快;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加入少量硫醇与完全不加硫醇相比,聚合速率有很大提高。另外,还发现氧对聚合有明显的阻聚作用、水油比对单体转化速率影响不大。同时理论推导了乳胶粒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在自由基聚合机理,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连续下降等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高转化率下乳液聚合的数学模型,对于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体系,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
宋尧本潘仁云周其云唐舜英袁惠根
关键词:丁苯乳液共聚动力学
LLDPE熔融接枝丙烯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在Brabender中对L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改性研究,考察了共混温度、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AA用量以及混合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接枝率可达9%,而且反应温度以220℃左右为宜,DCP用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严重的交联反应。研究LLDPE-g-AA对LLDPE/淀粉可降解体系的增容效果表明,接枝物提高了LLDPE/淀粉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与淀粉接枝物配合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李晓赵秋袁惠根唐舜英周其云潘仁云
关键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熔融接枝生物降解塑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