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浮聚合反应器放大规律的研究
- 1985年
- 对苯乙烯悬浮聚合进行试验研究,以聚苯乙烯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为放大准则,考察了不同挡板宽度、搅拌转速、反应釜直径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关联式,并提出了放大数学模型: N_(工业)=μexp[-(0.7872 d_(32)-0.03866)^(-1)] N模型这为悬浮聚合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设计依据。
- 潘仁云周其云赵建青袁惠根
- 关键词:搅拌转速折流板平均粒径泥沙粒径粒径分布
-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共聚物组成
- 1995年
- 测定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VAc/BA)为70/30(质量比)、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pH值调节剂的聚合反应体系在60℃反应温度下的竞聚率,r_(HA)=4.77±0.3,r_(VAc)=0.105±0.005。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分析了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
- 杨蜀黔唐舜英潘仁云袁惠根
- 关键词: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聚合
- 硫醇对SAN悬浮共聚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SAN悬浮共聚中,分子量的控制对于产品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实验为基础,较系统地讨论了分子量调节剂硫醇对于SAN悬浮共聚的分子量的影响。
- 周方彬潘仁云
- 关键词:硫醇平均分子量SAN悬浮共聚引发剂
- 超临界态液氧玻璃钢容器被引量:1
- 1997年
- 就超临界态液氧玻璃钢压力容器在低温(-186℃)条件下的选材、绝热,玻璃钢夹层的真空保持方法,结构设计等进行了叙述。据大量试验而得的缠绕玻璃钢结构,能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接近。
- 王春森邵浩平潘仁云梁树德
- 关键词:液氧玻璃钢压力容器
- 丁苯乳液共聚合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详细考察了高转化率下各种因素对丁苯乳液共聚合速率的影响。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岐化松香皂和硬脂酸钾的混合物为乳化剂,正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在5升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了丁苯乳液共聚合实验。随着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乳化剂中硬脂酸钾相对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聚合速率均加快;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加入少量硫醇与完全不加硫醇相比,聚合速率有很大提高。另外,还发现氧对聚合有明显的阻聚作用、水油比对单体转化速率影响不大。同时理论推导了乳胶粒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在自由基聚合机理,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连续下降等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高转化率下乳液聚合的数学模型,对于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体系,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
- 宋尧本潘仁云周其云唐舜英袁惠根
- 关键词:丁苯乳液共聚动力学
- LLDPE熔融接枝丙烯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在Brabender中对L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改性研究,考察了共混温度、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AA用量以及混合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接枝率可达9%,而且反应温度以220℃左右为宜,DCP用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严重的交联反应。研究LLDPE-g-AA对LLDPE/淀粉可降解体系的增容效果表明,接枝物提高了LLDPE/淀粉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与淀粉接枝物配合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 李晓赵秋袁惠根唐舜英周其云潘仁云
- 关键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熔融接枝生物降解塑料
- 苯乙烯-低顺丁橡胶高温高转化率接枝共聚动力学
- 1994年
- 本文在玻璃封管中进行了高温(110~170℃)高转化率(>80%)苯乙烯-低顺丁橡胶接枝共聚,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转化率等因素对聚合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在较低温度(110℃)下存在凝胶效应,在较高温度下则无凝胶效应;加入橡胶使苯乙烯聚合速率和分子量降低,橡胶起着缓聚和链转移作用。
- 魏晓文唐舜英潘仁云周其云袁惠根
- 关键词:苯乙烯接枝共聚
- 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评价被引量:16
- 1997年
- 从聚合物相容性及形态结构、单体结构和单体配比等几方面对互穿聚合物网络(IPN)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便和定量的评价IPN阻尼性能的方法:ΔLP=10log[(Q/4πr2+4/R1)/(Q/4πr2+4/R2)];并指出IPN阻尼材料的有效tanδ下限为0.3。
- 袁惠根谢雪奋唐舜英周其云潘仁云
- 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噪声高分子材料阻尼性能
- 搅拌槽中液-液分散的放大研究 Ⅰ.湍流液-液分散理论分析
- 1990年
- 研究了搅拌槽内流体的湍流结构,提出了各个子域的能谱函数表达式,利用能谱函数研究了搅拌槽内的液-液分散,得到了各个子域的液-液分散机理方程。液-液分散是悬浮聚合、液-液萃取和传质等过程的基础。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实验测定结果,提出了不同波数域的能谱函数,并导出了液滴的分裂机理方程。
- 谢松桂袁惠根潘仁云周其云唐舜英
- 关键词:搅拌槽湍流结构
- MMA~St高转化率共聚动力学被引量:2
- 1990年
- 在60~90℃范围内,以AIBN、BPO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本体共聚,研究了高转化率下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及单体配比对共聚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及单体配比中MMA含量增加,均使MMA~St共聚速率增大。但当聚合反应进行到转化率达70%左右时,聚合速率开始显著降低?当转化率达到90%以上时,聚合反应几乎停止。推导并关联了高转化率下共聚动力学模型,在转化率70%以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该模型为MMA~St共聚生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玲唐舜英潘仁云周其云袁惠根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