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盼盼
-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胱抑素C及白细胞介素-17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胱抑素C(CysC)及白细胞介素(IL)-17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血清HMGB1、CysC及IL-17在MM患者中异常高表达,且与病情进展及肾损伤存在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M患者并发肾损伤的效能较高。
- 杨春燕黄倩程盼盼陈璐璐贾燕张顥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17
- 大蒜素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索大蒜素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0.1 mL生理盐水/(10 g·bw)]、大蒜素低剂量组[100 mg/(kg·bw)]、大蒜素中剂量组[200 mg/(kg·bw)]和大蒜素高剂量组[400 mg/(kg·bw)],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灌胃容量0.1 mL/10 g,连续灌胃14 d后,随机选取8只,采用摘眼球的方式进行取血,制取为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析大蒜素对于小鼠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值及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亚群和周期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CD4^+T细胞、CD4^+/CD8^+值相对提高,CD8^+T细胞值降低(P<0.05);G_2/M期及S期的细胞的比例增加,G_0/G_1期的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结论大蒜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尤其中、高浓度的大蒜素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处于较高的增殖状态,促进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激化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 韩贵芝张春芝张彪王文军林立张兆强程盼盼
- 关键词:大蒜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细胞周期
- 济宁市区健康成人血清ALT AST参考区间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建立济宁市区健康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的参考值和参考区间。方法对3963例(年龄20~60岁)无明显肝、肾、心、肌肉等脏器及组织病变的健康检查者,采用速率法经过有效性验证的检测系统进行血清中ALT、AST活力测定,结果不符合正态性分布时,取2.5%~97.5%百分位数为参考区间。结果 ALT、AST结果的频数分布均为非正态性分布,男女之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2.5%~97.5%百分位数确定的参考区间为:男性ALT参考区间为10.0~63.40U/L。而女性参考区间20~40岁参考区间为7.3~43.70U/L,41~60参考区间为9.40~49.80U/L。男性AST参考区间为16.0~58.0U/L,而女性20~40岁为13.00~36.00U/L,41-60岁参考区间为16.0~41.95U/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济宁市区ALT、AST参考区间,两者的上限均高于同类研究。
- 董海新程盼盼
-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健康成人
- 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大未染色参数性能评价
- 目的评价西门子Advia 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大未染色(原始细胞报警)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dvia 212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Olympus-BX31型光学显微镜;含乙二胺四乙酸二甲(EDTA-K2...
- 窦翠云程盼盼王翠玲
-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原始细胞性能评价
- 文献传递
-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与其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BD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BD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亚群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总T淋巴亚群、CD8+T及Th1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54.23,80.32)]比[72.10(62.23,86.45)],[23.44(12.89,33.76)]比[31.46(20.13,45.26)],[10.67(8.23,12.35)]比[17.96(10.26,25.39)],Z=-3.13、-4.54、-3.97,P值均<0.05},而Th、Th17及Treg细胞表达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IL-17、IL-6、TNF-α、IL-4、IFN-γ血清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5.01、-8.18、-8.70、-3.48、-8.30,P值均<0.05)。与无相关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的BD患者和活动性BD患者IL-6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L:[3.23(2.98,5.35)]比[10.51(6.72,23.21)],[6.32(4.79,8.93)]比[9.68(6.97,18.73)],Z=5.47、8.76,P值均<0.05}。与无相关临床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眼部表现、消化道表现和活动性BD患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同时有消化系统病变的BD患者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mL:[7.74(6.89,10.19)]比[39.84(30.37,50.61)],[6.12(5.36,9.89)]比[31.35(15.71,30.46)],[6.49(4.78,10.21)]比[19.89(14.36,36.21)],[5.89(4.61,8.96)]比[27.91(15.32,37.81)],[6.89(5.43,14.86)]比[26.79(15.41,31.56)],Z=7.70、6.84、6.94、9.47、5.70,
- 毛玉景焦占峰程盼盼宋芹郭向华李健张丽丽蒋雨平邵莉闵亚楠
- 关键词:白塞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 淋巴单核比、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分析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比值(LMR)、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估MM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57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对照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数,T、B、NK以及CD4/CD8双阳性T淋巴细胞(DP)、CD4/8双阴性T淋巴细胞(DN)水平,计算LMR并分析其与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M组LMR、T淋巴细胞、Ts细胞比例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h/Ts、B淋巴细胞比例均减低,虽然NK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淋巴细胞、Ts细胞与白蛋白呈正相关,NK淋巴细胞与白蛋白呈负相关,CD4/8双阴性细胞与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LMR与淋巴亚群水平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 程盼盼王翠玲张向晖杨春燕窦翠云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补体C3a、C5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补体C3a、C5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9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波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健康体检者39名,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补体C3a、C5a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补体C3a、C5a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a(864.62±16.77)p/(μg/L)、C5a水平(9.69±2.15)p/(μg/L),均高于对照组[补体C3a(700.04±12.10)p/(μg/L)、C5a水平(7.45±2.11)p/(μg/L)](t=15.893,18.242,P<0.05);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32例患者治疗预后良好,7例患者治疗预后相对较差。预后良好患者补体C3a、C5a水平,均低于预后较差者(t=12.091,10.774,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结果表明:补体C3a、C5a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预后呈正相关性(r=0.391,0.637,P<0.05)。结论补体C3a、C5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治疗预后呈正相关性。
- 张丽丽王吉波舒华程盼盼
- 关键词:C5A系统性红斑狼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定量监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WT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3例,其中不包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SYBR Green I定量RT-PCR方法检测63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WT1基因的表达。结果: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表达,在低危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 <0.05)。WT1基因在中危组与高危组中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高危组病人经1疗程正规治疗后,缓解组的WT1基因表达量与未缓解组相比明显下降(P <0.05)。在中、高危组病人中,首次治疗未缓解的病人,给予再次诱导治疗达到缓解病人的WT1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 <0.05)。在中高危组病人中,WT1低表达的患者治疗后2年总体生存时间(OS)较未缓解病人明显延长(P <0. 05)。结论: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可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低、中、高危分群,也有助于评价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 窦翠云张继磊黄倩杨春燕程盼盼刘磊李四萍张颢
- 关键词:WT1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预后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特点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①表达率最高的AML抗原为CD33(99.5%)、CD117(98.6%)、CD123(97.6%)、CD13(92.3%)及MPO(90.9%)。②伴淋系抗原表达者以CD7(47.1%)最高,其次为:CD2(13.9%)、CD4(13.5%)及CD19(4.3%)。③AML微分化型(M0)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表达2个以上的髓系抗原,AML其他各型均能表达3个以上的髓系抗原;CD19仅表达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M2b);CD2和CD9仅表达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D4和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①CD33、CD117、CD123、CD13及MPO为髓系最敏感的抗原。②CD2、CD4、CD9、CD14及CD19在AML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 王雪华林少微焦晓阳程盼盼林静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
- 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特点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分别选取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各10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 1)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儿童和成人均为100.0%)和CD79a(儿童为93.0%;成人为90.0%);儿童和成人组中,伴髓系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2.0%和42.0%,均以CD33表达率最高,CD13次之,CD117最低。2)大多数抗原的表达率在两组间并无差别,但下列除外:Pro-B-ALL的CD22(儿童>成人)和CD38(儿童<成人)、C-B-ALL的CD20和CD22(儿童>成人)及CD34(儿童<成人)、Pre-B-ALL的CD34和CD38(儿童<成人)。结论 1)CD19和CD79a为淋系最敏感的抗原,伴髓系抗原的表达率在两组间并无差别。2)成人组CD34和CD38的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儿童组CD20和CD22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预后。
- 王雪华林少微焦晓阳程盼盼林静华
- 关键词:成年人免疫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