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胜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自2003年至201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骨桥蛋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文献资料,按照文献入选标准,有18项实验纳入本次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桥蛋白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OR=3.94,95%CI:3.09-5.02。结论:骨桥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在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雷海鸣王爱坤王立胜
- 关键词:骨桥蛋白胃癌淋巴结转移META分析
- 脾破裂修补保脾手术31例体会被引量:2
- 1999年
-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留脾脏手术31例,行缝合修补29例,部分切除2例,加用局部止血剂,修补术中无1例死亡。修补保脾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有些不宜作修补术,如病理性脾脏患者、血液病者、严重多脏器损伤及休克者等。手术操作要求熟练、轻柔。阻断脾动脉后修补相对容易,修补不成功者应立即全脾切除。
- 王立胜严任俊王学斌
- 关键词:脾破裂脾修补术保脾手术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远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远期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关于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术式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文献,总样本量为1 414例,其中LCBDE组708例,EST组7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8,95%CI:0.23~1.03,P=0.06),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LCBDE组低于ES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3,P<0.0001)。结论:两种术式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相近,但LCBDE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EST。
- 韩洪超王爱坤王爱坤王立胜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术META分析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3
- 2018年
- 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的围手术期管理。2013年11月—2016年12月31例SHPT行TPTX术伴或不伴自体前臂移植,术前经B超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定位,制定手术方式。手术均顺利完成,骨痛缓解效果明显,B超发现甲状旁腺准确率73.6%,ECT检查准确率87.2%,同时行两种检查的准确率为92%。结果表明,术前B超及ECT两种方式共同定位准确率高,切除全部甲状旁腺是手术的关键,围手术期多学科通力合作使TPTX手术安全有效。
- 崔恒锋程海燕夏盛成王爱坤王立胜
- 关键词:围手术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管理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与TPTX+自体移植(AT)的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下对TPTX与TPTX+AT两组患者术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左室射血分数、两室心室结构、心脏瓣膜钙化、血钙钙化、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TPTX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PTX+AT组(P<0.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TPTX+AT组低于TPTX组(P<0.05),口周麻木及抽搐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钙、血磷及iPTH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术后血钙及iPT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TTPX组血磷控制明显较TPTX+AT组低(P<0.00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随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室结构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瓣膜钙化及血管钙化均无明显改变。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X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均低于TPTX+AT组(P<0.05)。术前甲状旁腺定位B超检查准确率75%,ECT扫描准确率88.7%,同时行两种检查准确率91.1%。结论:TPTX虽然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但可控,而在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低于TPTX+AT组,多学科协作在TPTX加或不加AT围手术期管理中体现出很好的优越性。
- 崔恒锋茆俊花夏盛成夏盛成王立胜
-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疗效对比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对比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84例,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各项临床指标对比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2%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19%的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时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雷海鸣王爱坤王立胜
-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2013年5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58例,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28例行开腹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结果: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2)腹腔镜组患者外周血WBC计数、CRP水平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3)ELISA检测显示,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4)腹腔镜手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小于开腹组,表明腹腔镜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较稳定。结论: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修补术对机体造成轻微的创伤,对脏器干扰小,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轻,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少,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宋留龙王立胜董晓强
- 关键词: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细胞免疫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治疗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吉巍巍王爱绅王立胜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疗效及对CEA、CA199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RG)对患者的疗效及对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LRG术式)95例及对照组(传统的开腹术式)90例,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指标,不同时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CEA及CA199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除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的IL-2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的IL-2及IL-6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CEA及CA199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RG术式治疗胃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降低CEA及CA199的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崔恒锋夏盛成王爱坤王立胜程海燕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CEACA199IL-2IL-6
- 脐部结节2例报告
- 2018年
- 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46岁,已婚,因"脐部包块2月"入院。2月前发现脐部包块,约2 cm×2 cm,伴疼痛不适,局部皮肤发红。在当地卫生院行B超检查:脐下炎性包块可能。予抗感染治疗后疼痛好转。于2015年8月17日至我院行彩超检查:脐部后方低回声团块,考虑脐疝可能。患者无腹痛,无消瘦,无进食异常。
- 崔恒锋王爱坤夏盛成王立胜
- 关键词:转移瘤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