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 作品数:111 被引量:4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1例支气管炎、418例支气管肺炎和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支气管炎组总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总T淋巴细胞和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Th和CD4/CD8高于对照组,且Th比例高于支气管炎组;与轻症肺炎组相比,重症肺炎组总T淋巴细胞降低而B淋巴细胞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Th细胞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3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B淋巴细胞增高、NK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以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参与了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关。
- 贾莉婷李静岳小欣张玉超石瑛李君芳马啸天王秀芳
- 关键词: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淋巴细胞亚群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婴幼儿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对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年龄〈1岁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为初次发病,采末梢血用ELISA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作为人选对象,共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对照组53例。三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并给予生理盐水、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及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7d,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7d,治疗Ⅱ组继续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8周;观察各组患儿咳嗽、喘憋及肺部哕音情况,并统计住院天数。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记录各组患儿停药第1年、第2年、第3年喘息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及患病率。结果 ①治疗组在平喘、止咳、肺部哮鸣音及湿哕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Ⅰ组在停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喘息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0%、40.4%、25%,较对照组(54.9%、41.2%、27.5%)稍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Ⅱ组在停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喘息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26.3%、23.6%、13.2%,其中第1年、第2~3年喘息性疾病患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10.3,P〈0.01、X^2=4.40,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急性期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周可有效的改善症状并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但对其预后无明显影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8周可降低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气道高反应,减少肺功能损伤,可达到早期干预减低其婴幼儿哮喘发病率的目的。
- 王秀芳栾斌乔俊英张艳丽杨玉霞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婴幼儿哮喘
- 阿斯匹林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体会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川畸病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川畸病用阿斯匹林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情况。结果 :用IVIG后有效地减轻了症状 ,缩短了病程 ,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一旦确诊川畸病 ,应在阿斯匹林治疗的同时 ,立即加用IVIG。
- 王西阁刘保民王秀芳
- 关键词:阿斯匹林丙种球蛋白川畸病
- 哮喘患儿血清mTOR、HIF-1α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哮喘患儿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64例,其中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34例(发作组),缓解期哮喘患儿30例(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31例(肺炎组),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1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中m TOR、HIF-1α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发作组m TOR、HIF-1α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组、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缓解组m TOR、HIF-1α、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外周血中m TOR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919,P<0.01),m TOR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1),HIF-1α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925,P<0.01)。结论外周血m TOR、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升高与哮喘的发病相关,m TOR可能通过调节HIF-1α、VEGF的表达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 王秀芳王莉张艳丽宋哲
- 关键词:哮喘MTORHIF-1ΑVEGF
- 合并假性巴特综合征的囊性纤维化1例并中国病例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国合并假性巴特综合征(PBS)的囊性纤维化(CF)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PBS的CF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特点,并复习中国相关病例报告的文献。结果(1)患儿,男,6月龄,出生后2个月出现反复肺炎伴低钠、低钾、低氯血症,患儿存在CF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210-3C>G/c.1064C>G),汗液Cl^(-)浓度为103 mmol/L。(2)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共检索到12篇文献,报告27例合并PBS的CF中国患者,加上本例患者共28例。多数患者有呼吸道和(或)消化道症状。患者呼吸道中发现的病原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71.4%、50.0%)。所有患者化验结果均提示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共19例患者进行了汗氯试验,汗液Cl^(-)浓度平均值为114.9 mmol/L。共发现34种CFTR基因突变类型,c.2909G>A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其中有15种新发基因突变类型,包括c.1373G>A、c.1526G>C、c.3062C>T、c.1423delC、c.1210-3C>G、c.1064C>G、c.3964-7A>G、c.262_266delTTATA、c.3859delG、c.1733T>C、c.3068T>G、ΔE23(c.3718-?_3873+?del)、c.2236_2246delGAGGCGATACTinsAAAAATC、c.579+2insACAT、c.3635delT。结论PBS是CF的临床表型之一,临床医师需加深对CF的认识,尤其是对出汗增加和(或)其他原因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及时行汗氯试验,甚至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防漏诊。
- 鲁晓静宋丽史瑞鹤王秀芳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分析
-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59例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为毛支Ⅰ组(n=28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1岁3月,而无高危因素的患儿...
- 杨慧彬王秀芳宋丽张艳丽许春娜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白细胞介素-12病理诊断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14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尘螨提取液作为致敏原,以腹腔注射致敏和滴鼻激发的方法,建立小鼠尘螨哮喘...
- 王秀芳许春娜
- 促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气道结构改变,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致敏和1%卵清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复制哮喘模型,干预组每次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ng-1及其受体Tie-2在不同组间气道壁表达变化;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气道壁厚度。结果①模型组气道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33.9333±8.3791μm2/μmvs21.1333±2.7740μm2/μm,P<0.01),干预组为(27.4000±4.6105μm2/μm)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②模型组气道壁Ang-1及其受体Tie-2在气道上皮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3.9487±8.2914vs76.0320±3.7728,99.2307±8.1913vs75.3153±3.7321,P<0.01),干预组为(90.6180±5.2339,86.6633±3.7321)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气道壁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同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Ang-1与其受体Tie-2间也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结论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壁中Ang-1及其受体Tie-2表达上调,并与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提示Ang-1及其受体Tie-2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建过程。地塞米松可下调Ang-1与其受体Tie-2在气道壁的表达,并可减轻气道结构改变。
- 乔俊英栾斌韩素鸽王秀芳
- 关键词:哮喘气道重塑促血管生成素-1受体TIE-2
- 5岁以下喘息儿童血清TARC、总IgE及外周血EOS计数的检测分析
- 目的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TAR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CC趋化因子。研究证明TARC能选择性地诱导淋巴细胞的迁移,尤其是Th2细胞...
- 王秀芳毕丹
- 文献传递
- IDO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与IL-17的关系
- 王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