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波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静脉
  • 5篇手术
  • 5篇腔内
  • 4篇动脉
  • 4篇消融
  • 4篇消融术
  • 4篇超声消融
  • 3篇血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球囊
  • 3篇胃癌
  • 3篇胃癌细胞
  • 3篇细胞
  • 3篇下肢
  • 3篇消融术治疗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癌细胞

机构

  • 18篇解放军第10...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王海波
  • 12篇于永山
  • 12篇赵堂海
  • 9篇解远峰
  • 8篇郭明金
  • 5篇陈树伟
  • 4篇刘延军
  • 4篇张杰
  • 4篇武文龙
  • 4篇李凤臣
  • 3篇车兰
  • 3篇齐秀艳
  • 2篇孙卫平
  • 2篇黄英
  • 2篇蒋米尔
  • 2篇王善超
  • 2篇魏巍
  • 2篇罗庆禄
  • 1篇戴斌
  • 1篇解无峰

传媒

  • 6篇中国生化药物...
  • 4篇山东医药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出血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例,根据条件相似程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试验组术前3、5及7 d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给药剂量为250 U/(kg·次)。对照组经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其它的处理同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的术前情况、术前1 d和术后3、7及14 d Hb水平、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结果 术前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Hb)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 d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Hb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Hb水平仍然显著低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经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可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不明显。
王善超孙卫平王海波罗庆禄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促红细胞生成素
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32例(37条肢体)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2条患肢(59.5%),Ⅳ期15条患肢(40.5%)。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2±0.20。结果技术成功35条肢体,成功率94.6%。35条肢体中术后静息痛消失21条肢体(60.0%),明显缓解12条肢体(34.3%),减轻2条肢体(5.7%);8例足部溃疡患者中愈合3条肢体,缩小5例。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2条肢体。术后ABI0.73±0.2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手术成功的35条肢体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中2条肢体分别于术后6,14个月再次出现静息痛,经二次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33条肢体症状、体征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赵堂海于永山张杰王海波谢远峰曲丽媛
miR-14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miR-14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RT-q 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6a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MKN-45和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以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作为参照,RT-q PCR检测各细胞株中miR-146a的表达;将miR-146a模拟物(mimics)和miR-146a control转染到胃癌细胞株MKN-45中,RT-q PCR检测转染后miR-146a的表达;CCK8检测转染后miR-146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miR-146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46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GES-1比较,miR-146a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的表达最低,因此选择胃癌细胞株MKN-45做后续研究;转染miR-146a模拟物的miR-146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K8检测增殖试验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在24h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5),48h和72h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46a mimics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miR-146a contro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miR-146a control,miR-146a mimics组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iR-146a control(P〈0.05)。结论 miR-146a在胃癌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转染miR-146a模拟物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王海波刘延军陈树伟武文龙李凤臣
关键词:MIR-146A胃癌增殖凋亡
超声消融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体会
2002年
目的:探讨治疗深静脉血栓微创、高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5例,并对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5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8%±2%,肢体肿胀消失。结论:超声消融术址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高效、微创的新方法。
于永山解远峰车兰赵堂海王海波郭明金
关键词:超声消融术手术适应证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处理
超声消融结合三管微创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15例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导管,配合取栓、球囊扩张及内支架导管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5例。结果111例(96.5%)阻塞静脉全部打通进入下腔静脉,术中血管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P<0.01);4例(3.5%)部分开通左髂总静脉未进入下腔静脉;18例(15.6%)出现并发症,其中血管壁穿孔4例,健侧深静脉血栓4例,节段性肺栓塞3例,切口淋巴漏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多种介入导管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DVT的疗效。
于永山解远峰赵堂海王海波郭明金齐秀艳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消融术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支架
结直肠癌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培养及感染源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的致病细菌及感染源,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做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Dukes分期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与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7例患者发生术后脂肪液化感染,感染率为28.1%。7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33%)、金葡菌(16.67%)、铜绿假单胞菌(17.86%)为主。感染患者的BMI指数、手术时间、是否应用抗菌药物、Dukes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Dukes分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姜俊广王海波陈树伟
关键词:结直肠癌脓液
超声消融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03年
为探讨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微创、有效的新方法 ,采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 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和 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并对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例ASO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造影示动脉狭窄由(93±12 ) %减少到 (12± 6 ) % ,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 ,未出现穿孔 ;15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 ,静脉狭窄由 10 0 %减少到 (8±2 ) % ,肢体肿胀消失。说明超声消融术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安全、高效。
于永山解远峰车兰赵堂海王海波郭明金
关键词:超声消融术超声消融术腔静脉滤器
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2例47肢体,从足踝部穿刺,导入激光光纤,激光波长940nm,功率12W,光纤直径600μm,单脉冲发射,脉冲时间1s,间隔1s,边发射边后退,至穿刺位。大隐静脉主干迂曲严重者,先行高位结扎,然后由近端插入光纤照射(6肢体);或者选择第二处穿刺点导入光纤发射激光(8肢体);浅静脉曲张较严重者行(5肢体),予以切除;合并皮肤溃疡者(7肢体),将溃疡周围交通支结扎。结果32例患者均在10-45min内完成手术,平均25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无明显创口,站立时无静脉曲张,血管彩超示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无血流及主干再通。结论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解远峰于永山赵堂海齐秀艳王海波郭明金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外科手术治疗激光腔内闭合术浅静脉曲张高位结扎
Deep球囊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被引量:1
2008年
对40例(47条肢体)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采用Deep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进行治疗。手术成功44条肢体。术后静息痛消失30条肢体(68.2%),明显缓解15条肢体(34.1%);足部溃疡愈合6条肢体,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3条肢体;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73±0.21,较术前的(0.22±0.19)有显著提高(P<0.01)。认为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疗效好,可明显降低截肢率,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等优点。
王海波赵堂海于永山张杰魏巍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血管成形术
应用微球囊介入治疗膝以远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Deep球囊的应用。方法对40例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47条肢体,应用Deep球囊进行介入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9条患肢(60.0%),Ⅳ期18条患肢(4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22±0.19)。结果手术成功44条肢体,成功率93.6%。术后静息痛消失30条肢体(68.2%),症状明显缓解15条肢体(34.1%)。足部溃疡愈合6条肢体,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3条肢体。术后ABI:(0.73±0.2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手术成功的44条肢体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3.6个月。结论应用Deep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可明显降低截肢率,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等优点。
王海波赵堂海于永山张杰魏巍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血管成形术下肢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