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泽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中风后肩手综...
  • 2篇手综合征
  • 2篇络病
  • 2篇络病理论
  • 2篇肩手综合征
  • 2篇拔罐
  • 2篇刺络
  • 2篇刺络拔罐
  • 1篇胆道
  • 1篇胆道蛔虫
  • 1篇胆道蛔虫症
  • 1篇徐疾补泻
  • 1篇眩晕
  • 1篇穴位
  • 1篇循行
  • 1篇医案
  • 1篇迎随
  • 1篇迎随补泻

机构

  • 6篇长沙医学院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王泽涛
  • 5篇彭炼
  • 5篇卢笛
  • 5篇刘美平
  • 2篇李里
  • 1篇孙建永
  • 1篇章伟杰
  • 1篇罗诚
  • 1篇汤志祥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疼痛、手肿、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均有良好疗效。
彭炼王泽涛李里卢笛刘美平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络病理论刺络拔罐
浅论针刺补泻被引量:2
2011年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接的经过经络的调整作用,产生补虚泻实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彭炼王泽涛刘美平卢笛
关键词:提插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透天凉
头颈部危险穴位针刺技术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2016年
为了在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医疗实践中定位取穴更为准确、合理、简便,并在进针前所选穴位的定位、进针深度、角度、方向等能够做到更准确、合理、简便,避免进针过深、角度偏差而伤及延髓,神经等危险部位。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头部危险穴位的定位、进针深度、进针角度以及进针层次进行解剖学研究,分为局部解剖学研究和断层解剖学研究。机抽取的各15 例成年中等身材的男女大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和断层解剖学研究,参照了相关针灸学书本和研究文献资料,得到了较为详细的有关头部危险穴位针刺定位,进针深度、角度等解剖学数据资料。结论:以解剖人体穴位的层次结构为基础,研究得出优于目前教学和临床的头部危险穴位针刺的定位和进针深度、角度以及不良针刺可能损伤脏器和组织,研究结果和做出的大体标本有利于中医师生和中医临床工作研究者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头部危险穴位解剖层次结构,以及有利于对常见头部危险穴位针刺的方法技术学习和掌握。
汤志祥章伟杰王麟尧孙建永罗诚谢洁晨王泽涛
关键词:危险穴位体表定位针刺角度
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7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络病理论论治给予针刺拔罐治疗,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2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ET、NO含量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较好,可能与改善血浆中ET、NO有关。
彭炼王泽涛李里刘美平卢笛
关键词:刺络拔罐疗法ETNO
透穴针法临床运用举隅被引量:5
2011年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1针作用于2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运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长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早在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
刘美平王泽涛卢笛彭炼
关键词:透穴针法针灸疗法医案眩晕胆道蛔虫症
略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
2011年
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人体的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也不例外,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不但对于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易于记忆,还能对十二经脉在经脉图谱、模型的所在部位便于识别。所以掌握十二经脉在全身循行分布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
彭炼王泽涛刘美平卢笛
关键词:十二经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