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黏滞分层地幔中密度异常驱动对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上、下地幔不同黏性结构框架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的物理模型.利用Grands和S12WM13等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推得的地幔密度异常分布,设置板块绝对运动极型场为运动上边界,考虑深度660km地震波不连续面为界的上、下地幔之间存在黏滞性的差异,直接反演了不同黏滞系数的双层地幔结构下地幔对流的模式.研究中选取地幔平均密度为ρ=5500kgm3,上层地幔平均黏滞系数为μ=1021Pa·s,计算了上、下地幔黏滞系数之比为1∶1,1∶10,1∶100和1∶1000时地幔大圆剖面、以及区域剖面上的流场.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球谐展开1~13阶的范围内其对流的基本格局相似.当下地幔黏滞性超过上地幔的100倍时,下地幔流场速度与上地幔的流场速度相比显著减小,但是对流仍然表现出单层对流环的基本格局.论文还用240km深度球面上的对流格局讨论了对流和全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查显杰戴志阳
-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
- 基于三重震相波形模拟的东北亚地区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
- 2024年
- 对上地幔波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上地幔物质组成和温度分布,同时还可以为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约束条件。笔者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位于东亚地区的两个地震波路径近似相互垂直的地震事件,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模拟的方法,对探测区域下方的上地幔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事件得到的波速模型均在250 km以上存在低速带,波速降幅两者有差异;过渡带下半部分均存在高速带,表明该区域过渡带受到东亚俯冲板块的影响。该区域过渡带厚度无明显变化是两个不连续面附近温度和成分分布不同造成的,和该区域过渡带受俯冲带影响的结论不矛盾。
- 赵一帆王毅
- 关键词:上地幔
- 地幔粘滞结构对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格局的影响
- 本文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上、下地幔不同粘性结构框架下,地震层析成像模型对应的密度异常地幔对流的格局.
-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
-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密度异常地幔对流
- 文献传递
- 地幔粘滞结构对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格局的影响
- <正> 本文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上、下地幔不同粘性结构框架下,地震层析成像模型对应的密度异常地幔对流的格局。地震层析成像模型可用球谐展开方式提供地幔剪切波(或P波)速...
-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