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
- 作品数:85 被引量:4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地球介质的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
- 标准线性体(开尔文体)是当前使用较多的粘弹模型。震后的余震序列和震区的形变,以及冰后期海滩阶地的抬升等地球物理问题都可以用该模型来描述。其蠕变方程反映岩石在恒定应力下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但一般认为对确定的介质,其蠕变参...
- 施行觉李成波黄建华赵闯
- 文献传递
- 黏滞分层地幔中密度异常驱动对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上、下地幔不同黏性结构框架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的物理模型.利用Grands和S12WM13等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推得的地幔密度异常分布,设置板块绝对运动极型场为运动上边界,考虑深度660km地震波不连续面为界的上、下地幔之间存在黏滞性的差异,直接反演了不同黏滞系数的双层地幔结构下地幔对流的模式.研究中选取地幔平均密度为ρ=5500kgm3,上层地幔平均黏滞系数为μ=1021Pa·s,计算了上、下地幔黏滞系数之比为1∶1,1∶10,1∶100和1∶1000时地幔大圆剖面、以及区域剖面上的流场.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球谐展开1~13阶的范围内其对流的基本格局相似.当下地幔黏滞性超过上地幔的100倍时,下地幔流场速度与上地幔的流场速度相比显著减小,但是对流仍然表现出单层对流环的基本格局.论文还用240km深度球面上的对流格局讨论了对流和全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查显杰戴志阳
-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
-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 <正>地震层析成像给人类展现了地球内部的图像一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横向不均匀性,显然,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
- 傅容珊黄建华常筱华
- 文献传递
- 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声发射的特征
- 在单轴压缩下,不同种类岩石声发射无论在幅度、脉宽,还是在计数等分布上都各有其特点。在幅度的对数累加分布中,安山岩的b=1.86,玄武岩b=2.00,砂岩存在两个b 值,b1=0.63,b2=2.04.安山岩的脉宽分布集中...
- 席道瑛黄建华
- 关键词:B值
- 文献传递
- 上地幔密度异常驱动小尺度对流及实验模型被引量:3
- 2005年
-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而该密度异常反映了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系统的温度异常场. 模型首先将地震层析成像确定的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密度异常, 并视其为对流的驱动力; 进而利用三维傅立叶变换, 在波数域内,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 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最后求得对流的流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模型: 热体和冷体模型; 俯冲断离( break off)板片模型, 计算了其驱动的地幔流场. 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与区域岩石层构造动力学相关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研究.
- 傅容珊王景贇常筱华黄建华戴志阳查显杰
- 关键词:地幔对流动力学地震层析成像
- 以Burgers体模型模拟震后粘弹性松弛效应被引量:24
- 2007年
- 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以Burgers体为粘弹介质模型模拟了震后地表形变。计算结果表明:以Burgers体为粘弹介质模型可以解释地震引起的瞬时弹性响应、呈指数衰减的短期响应与线性增加的稳态长期响应。分析认为,以Burgers体为粘弹介质模型可以解决Maxwell体和Kelvin体在模拟震后短期和长期形变时的不协调问题。
- 邵志刚傅容珊薛霆虓黄建华
- 关键词:震后形变有限元模拟
- 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7
- 1998年
- 利用全球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板块绝对运动及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下部地幔大尺度对流格局以及此种尺度对流驱动下岩石层内应力场分布;同时,利用区域均衡重力异常数据反演青藏高原中、北部到天山地区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模型.结果表明,大尺度的地幔物质运移过程可能驱动着中国大陆岩石层整体从西部以南北方向为主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以北东和南东方向的运动;而该区域上地幔小尺度上升流动支持了现代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抬升运动.提出和讨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断离隆升—挤压隆升—对流隆升”三阶段模式,并探讨了大陆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深部动力学背景.
- 傅容珊黄建华徐耀民常筱华
-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层
- 地幔混合研究的新方法——对流混合扩散度及地幔混合模型的探讨
- <正>地球动力学研究表明,地幔对流如同一个巨型搅拌机使原始的不均一的地幔混合、均匀化。但是,一些模型,特别是化学分层地幔模型显示,地幔对流不断地将深地幔化学差异的物质带到地球表层,如此在对流循环过程中会增加地幔不均匀性。...
- 傅容珊黄建华刘军常筱华
- 文献传递
- 全球地震层析地幔密度横向不均匀及大陆动力学被引量:8
- 1995年
- 地震层析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全球及区域地幔横向不均匀的有力工具。本文使用S12-WM13[1]层析模型,假设地震波速度异常与密度异常之间呈线性关系[2],以PREM模型[3]为基础,计算了全球和部分区域的球谐展开12×12阶地幔密度异常分布;分析了一系列的结果,特别分析了大陆下部地幔密度异常的基本格局;讨论了其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应用于中国大陆发现,整个中国大陆下部70km-150km深部范围内是地震剪切波的低速带或密度低的地区,而在150-400km范围中又处于密度高的异常地带。本文从地幔动力学的观念出发讨论了中国大陆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动力学问题。
- 傅容珊陈凌黄建华刘文忠
- 关键词:地震CT地幔动力学地震勘探
-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1
- 2000年
- 将大陆岩石层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一层薄层,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 上蠕变流动,其运动限制在与东亚大陆构造形态较相似的边界模型的梯形框架之中.设印度 板块以一恒定的速度向北推进,并被视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动力.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演化过程,并对数值模拟的隆升过程作了剥蚀修正.结果表明, 由挤压模型所产生的地形和现代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形格局比较吻合.同时也表明,挤压 隆升过程受多种因素(如岩石层的力学特性、边界条件以及剥蚀作用)的制约,无论从空间还 是从时间上看,模拟所反映的高原隆升都是不均匀的演化过程.
- 傅容珊徐耀民黄建华李力刚
- 关键词:青藏高原剥蚀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