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和正常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score,BIS)和丙泊酚需求量有无差异,进一步评估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手术期间及麻醉苏醒期麻醉药物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年龄≥65岁、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组:第1组≥25,第2组≤21。所有患者泵注瑞芬太尼0.5μg kg-1 min-1后静注丙泊酚0.5mg/kg,分次追加丙泊酚使意识丧失后以75μg kg-1 min-1的速度泵注。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记录术前和术后24hMMSE评分、麻醉药使用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值。结果:术前第1组和第2组基础MMSE分别是(26.8±1.6)和(16.6±4.2),术后24h是(26.6±1.5)和(15.6±4.3),诱导前第1组有4例(8.9%)基础BIS值<93,第2组有13例(27.7%)基础BIS值<93(P=0.02),在诱导前、意识丧失期、停药后3、5min和拔管前第2组平均BIS值均低于第1组(P<0.05),第2组丙泊酚诱导量低于第1组(P=0.02),第2组睁眼时间长于第1组(P=0.03)。结论:认知功能损伤患者基础BIS值低于正常患者,诱导时丙泊酚减少和苏醒时睁眼时间延长,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全麻时推荐的目标BIS值并不一定适合认知功能损伤患者。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开胸患者全麻苏醒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Ⅲ级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Ⅱ组)、曲马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Ⅲ组),每组10例。3组分别于术毕前30 min静注给药。手术结束后送恢复室,比较3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拔管即刻疼痛评分(V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Ⅲ组VRS评分显著低于Ⅰ、Ⅱ组(均P<0.01)。Ⅰ、Ⅲ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Ⅱ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BP、HR明显升高,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Ⅲ组患者BP、HR仅轻度升高,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不但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