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玲

作品数:3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术后
  • 7篇麻醉
  • 6篇异氟醚
  • 6篇异氟醚预处理
  • 6篇镇痛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 4篇术后镇痛
  • 4篇全麻
  • 4篇静脉
  • 4篇灌注
  • 4篇丙泊酚
  • 3篇心脏手术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体外循环后

机构

  • 36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汉川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 36篇王明玲
  • 30篇郑利民
  • 20篇黄飞
  • 9篇肖军
  • 7篇刘晓玲
  • 6篇李小玲
  • 6篇魏薇
  • 6篇张华丹
  • 5篇罗涛
  • 5篇张锦枝
  • 4篇孙孟彪
  • 4篇万帆
  • 3篇王晓庆
  • 3篇王焱林
  • 3篇徐纳新
  • 3篇丁红
  • 2篇李玉梅
  • 2篇洪飚
  • 2篇汪忠玉
  • 2篇咸云淑

传媒

  • 6篇罕少疾病杂志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麻醉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和正常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score,BIS)和丙泊酚需求量有无差异,进一步评估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手术期间及麻醉苏醒期麻醉药物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年龄≥65岁、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组:第1组≥25,第2组≤21。所有患者泵注瑞芬太尼0.5μg kg-1 min-1后静注丙泊酚0.5mg/kg,分次追加丙泊酚使意识丧失后以75μg kg-1 min-1的速度泵注。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记录术前和术后24hMMSE评分、麻醉药使用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值。结果:术前第1组和第2组基础MMSE分别是(26.8±1.6)和(16.6±4.2),术后24h是(26.6±1.5)和(15.6±4.3),诱导前第1组有4例(8.9%)基础BIS值<93,第2组有13例(27.7%)基础BIS值<93(P=0.02),在诱导前、意识丧失期、停药后3、5min和拔管前第2组平均BIS值均低于第1组(P<0.05),第2组丙泊酚诱导量低于第1组(P=0.02),第2组睁眼时间长于第1组(P=0.03)。结论:认知功能损伤患者基础BIS值低于正常患者,诱导时丙泊酚减少和苏醒时睁眼时间延长,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全麻时推荐的目标BIS值并不一定适合认知功能损伤患者。
肖军郑利民王明玲黄飞咸云淑王焱林
关键词:双频谱指数认知功能损伤老年麻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丙泊酚瑞芬太尼
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1闭环靶控输注系统概况靶目标控制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使传统的静脉给药方式由经验化、粗放化向精确化、智能化、机械化转变。TCI系统以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浓度为调控变量,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确定较优的药物输注方案,通过调节输注曲线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使调控指标维持在靶值。
李杰雄黎治滔罗涛王明玲郑利民
关键词:闭环靶控静脉输注
异丙酚对二氧化碳气腹中胃黏膜pH的影响
2006年
刘晓玲郑利民王明玲黄飞张锦枝王晓庆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腹胃黏膜PH值异丙酚黏膜损害血流减少
异氟醚减少心脏手术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
2005年
目的 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2 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ASAⅡ~Ⅲ级) ,随机分为预处理组(I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后(T1)、主动脉开放后15min(T2 )、2h(T3)、2 4h(T4 )时间点取血样,检测血清CGRP、ET、ANP、cTnI;另于术前、术后第1、3天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各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结果 术后两组QTd和QTcd显著增加(P <0 . 0 1) ,其中对照组增加较多且第1天明显大于预处理组(P <0 . 0 5 ) ;主动脉开放后,CGRP在两组患者2 4h之内都有显著增高(P <0. 0 1) ,而T2时,预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ET在T2时两组都有显著上升(P<0 .0 1) ,但预处理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两组ANP于T2、T3有显著升高(P <0. 0 1) ,而T3时预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 0 5 ) ;T3、T4时,对照组cTnI显著高于预处理组。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损伤,缩短QTd和QTcd 。
黄飞丁红郑利民王明玲
关键词:心室肌复极心脏手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异氟醚预处理主动脉开放CTNL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对早期肠黏膜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其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n=8):假手术组(A),休克再灌注组(B)。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检测灌注后0.5、24、h血清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值;实验结束后取回肠末端黏膜测MDA和组织钙含量;分别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血清NO相对A组降低明显,而PLA2、MDA显著升高。B组肠黏膜MDA和组织钙含量有明显升高(P<0.05);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B组肠黏膜损伤明显重于A组。结论失血性休克再灌注使肠道经历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导致肠黏膜生理结构被破坏。
黄飞李小玲郑利民王明玲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病理改变超微结构
经左心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新型导管的应用研究
2008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经左心使用温度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的导管和方法。方法:健康杂种犬8只,采用自身对照,经右心使用肺动脉气囊漂浮导管,经动脉使用自制的左心测定管,其放置部位分两种情况:前端在左心室内和在主动脉根部。在控制呼吸、停呼吸、控制性降压中、控制性降压后5min四种情况下同时测量心排血量。结果:肺动脉导管与左心导管在两种不同部位情况下测得CO呈正相关,γ分别为0.986和0.989,心脏指数(CI)也呈正相关,γ分别为0.983和0.985;左心导管在两种不同部位情况下所测CO之间与CI之间也显著相关,γ分别为0.992、0.988。结论:制作的左心测定管所测心排血量与肺动脉气囊漂浮导管所测值之间有良好相关性,且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黄飞李小玲郑利民王明玲李玉梅刘晓玲
关键词:SWAN-GANZ温度稀释法心输出量
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开胸患者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开胸患者全麻苏醒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Ⅲ级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Ⅱ组)、曲马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Ⅲ组),每组10例。3组分别于术毕前30 min静注给药。手术结束后送恢复室,比较3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拔管即刻疼痛评分(V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Ⅲ组VRS评分显著低于Ⅰ、Ⅱ组(均P<0.01)。Ⅰ、Ⅲ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Ⅱ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BP、HR明显升高,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Ⅲ组患者BP、HR仅轻度升高,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不但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魏薇张华丹王明玲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曲马多镇痛开胸术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魏薇汪忠玉张华丹王明玲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吗啡自控镇痛
术前血清抗胆碱能活性对心脏术后长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把神经胆碱能传递下降作为一个风险因子进行研究,判断术前血清抗胆碱能活性(SAA)对于心脏术后长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154例年龄大于55岁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应用神经心理学测试(NPT)并且测量SAA水平,术中监测S100钙结合β蛋白(S100β)浓度,术前、术中和术后记录患者特殊的特征。术后3个月时重复NPT评估POCD。结果经排除38例患者后,总共116例患者完成第二阶段的NPT,POCD发生率25.6%。与术中增高的S100β不同,术前SAA水平与POCD没有关系。结论心脏手术前SAA水平增高并不能增加术后3个月时POCD的发生率。
肖军郑利民王明玲黄飞罗涛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果糖对全麻患者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效果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果糖对全麻患者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效果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全麻下行体表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果糖组(F组)(n=2O)。麻醉诱导前30min内F组静滴10%果糖注射液2.5ml/kg,C组静滴生理盐水2.5ml/kg。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注入2倍ED95(0.1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肌松监测用刺激尺神经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和临床有效时间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0min、60min、90min的食道温度T0、T30、T60、T90结果食道温度:二组间比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T60、T90明显高于C组(P〈0.05)。组内比较,与T0相比,二组T30、T60、T90均明显降低(P〈0.05)。肌松效果:二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临床有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麻醉前输注果糖可缩短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临床有效时间,但不影响其起效时间。其原因可能与果糖减缓全麻时体温下降有关。
赵姣姣王明玲张英莫丽贤郑利民
关键词:果糖TOF麻醉全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