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 作品数:41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的CT表现,并进一步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胃肠道间质瘤和11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间质瘤的主要CT特点:(1)巨大不规则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多见(15/15);(2)8例病灶内可见气液平面,3例误诊为淋巴瘤,表现为"假肠腔征",不与周围肠管直接相通(2例),周围可见受压的肠管(1例);(3)肿瘤明显强化,2例CTA显示粗大供血动脉和瘤体内迂曲杂乱肿瘤血管。11例淋巴瘤(包括2例误诊为间质瘤)的主要CT特点:(1)肠管壁广泛增厚,边界清楚,内部积气积液形成"真肠腔征",可见与邻近正常肠管直接相通;(2)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3)肿瘤近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真假肠腔难辨是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积累经验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
- 王静刘文亚刘延玲王健
-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淋巴瘤
- 多层螺旋CT对肝包虫病累及血管或胆管的术前评价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MSCT对肝囊性包虫病血管和(或)胆管受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10月期间实施外囊完整摘除或大部分外囊切除术的44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进行3D血管重组;怀疑病灶破入胆管的3例患者行阴性法胆管重组。将CT轴面及3D重组图像所显示的血管和(或)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44例患者CT共检出46个病灶,判断病灶破入胆管3例;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门静脉一级血管14例、肝段下腔静脉18例,与术中判断完全相符;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6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5例、肝静脉主干34例与手术(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3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3例、肝静脉主干31例)对照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805,0.6087,0.7751,0.7392;3例胆管成像所显示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MSCT及血管重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病灶与肝内血管和(或)胆管的毗邻关系,能为术前掌握肝囊性包虫病灶与邻近肝脏血管和(或)胆管空间关系、客观评估手术风险及决定术式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 王健蒋奕赵艳萍刘文亚王静刘新立
- 肝泡型包虫影像学分型与PNM分期、直径的关系及病程变化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影像学分型与PNM分期、直径的相关性及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AE患者的CT和MRI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对病灶分型,同时记录病灶最大直径、钙化及其PNM分期情况。比较不同影像学分型在P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及钙化方面的差异。结果AE患者87例111个病灶中肿块型占33.3%(37/111),混合型占41.4%(46/111),假囊肿型占25.2%(28/111)。病灶内钙化形态及分布特点:斑点状占49.5%(55/111),地图状占42.3%(47/111),大片状占8.1%(9/111);假囊肿型与肿块型及混合型在P、N分期及发生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与混合型在P、N分期、最大直径以及发生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影像学分型病灶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钙化分布与最大直径无相关性(r=0.035,P>0.05)。结论肿块型与混合型病灶是AE晚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假囊肿型可能是AE的一种特殊类型。
- 王静曾红春王健刘文亚温浩
- 关键词:泡球蚴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能谱CT评价实验小型猪肝血管影像
- 2016年
- 目的 评价能谱CT不同能量成像条件下实验小型猪肝血管影像图像质量,以确定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和单能图像。方法 对9头小型猪均行常规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而后注入对比剂,应用智能追踪(Smart Prep)技术对肝脏行动脉期扫描,延迟35、50、70s分别釆集能谱CT增强图像。测量各延迟时间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肝实质CT值,计算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值、肝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值,获得上述差值的峰值,比较不同延迟时间门静脉、肝静脉、肝实质CT值及其差值,确定小型猪门静脉期及静脉期最佳延迟时间。以5keV为间距,选取40-140keV的21个单能图像,测量三期图像的SNR、CNR和噪声,确定三期实验小型猪的最佳单能量图像。2名医师在盲法下对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 不同延迟时间门静脉CT值、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值、肝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延迟时间肝实质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的峰值出现时间为延迟50s,肝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的峰值出现时间为延迟70s。在65keV水平,三期图像SNR和CNR均较高,噪声较低。2名医师对三期重建图像的各项评分均≥3分,且均具有中等以上的一致性(Kappa=0.769、0.609、0.727)。结论 动脉期扫描后延迟50s是能谱CT观察实验小型猪门静脉期的最佳延迟时间,延迟70s是观察静脉期的最佳延迟时间;65keV图像是观察实验小型猪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的最佳单能图像。
- 岳征蒋奕王静王健赵建卿何翼彪刘文亚
- 关键词:肝血管动物实验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脾静脉11例,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 蒋奕刘文亚王健王海涛
- 关键词:胰腺肿瘤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基于PACS临床病例影像资源库的建立及在影像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医学影像学教育改革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是影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由于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已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一致肯定。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引入方便了临床病例影像资料库的建立,为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PACS和PBL 2种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对影像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利用PACS临床病例影像资源库的PBL教学模式在影像实践教学中值得推广。
- 蒋奕王媛媛王健赵圆刘文亚
- 关键词:放射学信息系统诊断显像PACSPBL教学
- 椎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修复单节段颈椎病:中期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脊柱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方案,非融合理念的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增添了新的活力。颈椎间盘置换的近期疗效稳定已获国内外学者认可,但是中期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并且该方案与融合手术相比在融合邻近节段退行性变问题上有无差异及其原因亦值得探讨。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颈椎间盘置换修复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8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28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根据Odom标准与JOA改善优良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ND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NDI及其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优良率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为86%,颈椎间盘置换组为89%;根据Odom标准优良率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为83%,颈椎间盘置换组为9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末次随访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有22例手术邻近节段出现退变,其中上位节段15例,下位节段7例,22例中有3例因出现临床症状再次手术;颈椎间盘置换组有2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上位节段与下位节段各1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提示两种方案修复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相当,颈椎间盘置换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更低,颈前路减压融合后上位节段更易退变。
- 罗浩王健梁卫东盛伟斌
- 关键词:植入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间盘置换
- MRI定量成像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在巴马小型猪肝功能评估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应用MRI定量成像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评估肝功能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5只巴马小型猪均行肝脏MRI检查,平扫依次进行T_(2)WI、T_(1)WI、T_(1)mapping、T_(2)mapping、T_(2)^(*)mapping、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和容积内插法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VIBE)序列扫描。增强扫描使用肝细胞特异性含钆对比剂钆塞酸二钠,血管期采用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ime-resolved imaging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与VIBE联合序列(TWIST-VIBE),肝胆期于注射对比剂后20 min进行T_(1)mapping、VIBE序列扫描,30 min重复VIBE序列。图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分数、纯扩散系数、伪扩散系数、平均扩散系数、平均峰度、平扫T_(2)值、平扫T_(2)^(*)值、平扫T_(1)值、肝胆期20 min时T_(1)值;测量肝胆期20、30 min时右叶肝实质及左侧竖脊肌VIBE序列信号值,获得肝脏/肌肉信号比值。结果5只小型猪右叶肝实质的灌注分数为0.32±0.08,纯扩散系数为(1.51±0.21)×10^(-3)mm^(2)/s,伪扩散系数为(50.38±22.92)×10^(-3)mm^(2)/s,平均扩散系数为(1.80±0.46)×10^(-3)mm^(2)/s,平均峰度为0.82±0.15,平扫T_(2)值为(33.06±4.18)ms,平扫T_(2)^(*)值为(6.81±0.83)ms,平扫T_(1)值为(704.47±29.41)ms,肝胆期20 min时T_(1)值为(428.80±25.06)ms。5只小型猪增强扫描血管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腹腔干血管期强化特征呈速升速降型,达峰时间为(17.80±4.38)s;门静脉主干呈速升缓降型,达峰时间为(69.00±9.80)s;下腔静脉呈速升速降型,达峰时间为(27.40±8.29)s;右叶肝实质呈缓慢上升趋势,达峰时间为(89.80±9.55)s。肝胆期20 min时T_(1)值[(428.80±25.06)ms]低于平扫T_(1)值[(704.47±29.41)ms](t=65.358,P<0.001);肝胆期30 min时肝脏/肌肉信号比值(2.03±0.17)与20 min时(1.98±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3,P=0.092)。结论巴马小型猪行肝脏MRI定量成像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
- 王健刘文亚肖虎苏克奕王少彧
- 关键词:肝脏疾病肝功能巴马小型猪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修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颈椎稳定性随访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已取得确切疗效。为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良方案,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验证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87例,其中改良组41例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保留C7棘突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组织,开门节段为C3-C6;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C3-C7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的JOA评分(17分法)、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8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改良组手术时间(82.46±14.80)min,出血量(196.3±141.4)m L;对照组手术时间(78.41±15.43)min,出血量(220.91±128.21)m 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恢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组治疗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7%,对照组为46%,对照组显著高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丢失程度、颈椎活动度丢失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门轴侧均骨性愈合,无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提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颈后韧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 王健罗浩梁卫东盛伟斌盛军
- 关键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椎管扩大成形轴性症状颈椎活动度
- CT积分对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选择及难度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MSCT积分对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选择及难度评估的价值。方法依据肝包虫囊肿CT征象,制定肝包虫囊肿CT积分系统,包括7个项目。回顾性分析2008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71例93个肝囊型包虫病灶,进行CT积分,根据积分分为3组,A组:0~5分,适宜行完全外囊剥除术;B组:6~10分,适宜行外囊切除术;C组:≥11分或只要1项单项积分为4分,行内囊摘除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WHO囊型包虫分型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CT积分预测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相关性、囊肿血管积分和胆系积分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不同胆系积分残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X2检验。结果CT积分0~5分39个病灶,6~10分45个病灶,≥11分9个病灶;其中30个行完全外囊剥除术,40个病灶行外囊切除术,23个囊肿行内囊摘除术。采用CT积分预测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符合率为81.7%(76/93),可以较好的预测手术方式(r=0.741,P〈0.01)。血管积分、胆系积分与实际手术方式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7和0.327,P值均〈0.01)。胆管积分不同,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不同(X^2=18.741,P〈0.01)。胆系积分非0组(积分1+2+3+4分)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30.3%(10/33)高于胆系积分为0组8.3%(5/60)(x^2=6.059,P〈0.05),胆系积分〉1分组(2+3+4分)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6/9)高于胆系积分1分组(4/24)的残腔发生率(X2=5.561,P〈0.05)。结论CT积分是一种简单易行,能较准确预测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方式及难度的方法。
- 赵艳萍刘文亚王健刘新立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