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洁

作品数:23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5篇合酶
  • 4篇星状细胞
  • 4篇氧合
  • 4篇氧合酶
  • 4篇衰竭
  • 4篇环氧合酶
  • 4篇环氧合酶-2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增殖
  • 3篇中毒
  • 3篇纤维化
  • 3篇疗效
  • 3篇急性肝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7篇广州市第十二...
  • 4篇广州市红十字...
  • 3篇暨南大学第四...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23篇潘洁
  • 11篇王巧瑜
  • 10篇温凌
  • 8篇黄建伟
  • 6篇张美华
  • 4篇萧间开
  • 4篇舒建昌
  • 2篇沈雁
  • 2篇何雅军
  • 2篇余卫
  • 2篇肖间开
  • 1篇吕霞
  • 1篇戴丽冰
  • 1篇关广雄
  • 1篇黄闰月
  • 1篇刘薇薇
  • 1篇周元敏
  • 1篇储永良
  • 1篇梁蓉
  • 1篇黄健伟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共有3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血液净化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和病死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酐、血尿素氮、淀粉酶、转氨酶、C反应蛋白等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肌酐、血尿素氮、淀粉酶、转氨酶和C反应蛋白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的疗效显著,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身体内重要脏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张美华黄建伟温凌王巧瑜潘洁
关键词:血必净血液净化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
环氧合酶-2抑制剂联用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与姜黄素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株HSC-T6,接种96孔板,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NS-398和姜黄素,两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与HSC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NS-398、姜黄素单用或联用24h(n=4)对HSC生长的抑制情况。LDH法检测NS-398、姜黄素对HSC的毒性作用。结果NS-398、姜黄素及联合应用两药对HSC的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0%,20.5%,44.0%,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用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培养上清液中LDH活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398与姜黄素均可以抑制HSC增殖,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任一药物单用。
舒建昌潘洁沈雁何雅军
关键词:NS-398姜黄素肝星状细胞环氧合酶-2
非手术方法治愈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1例被引量:1
2006年
潘洁舒建昌
关键词:胆总管多发性结石非手术疗法
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活动性胃溃疡接受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接受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艾普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结果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溃疡愈合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巧瑜潘洁张宇澄
关键词:胃溃疡胃苏颗粒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采取TACE+门静脉腔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44例患者仅采取了TACE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病灶、PVTT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联合组的肿瘤病灶缓解率(59.62%vs 38.64%)、PVTT缓解率(80.77%vs 59.09%)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96、5.421,P值分别为0.041、0.020)。术后8周,联合组患者的血清AFP、门静脉主干直径、PL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91、3.291、2.330、3.729、3.582、4.126,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血清AST、ALT、TBil水平较同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外周血PLT、AFP、门静脉主干直径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TACE,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引起的肝功能损伤。
王巧瑜潘洁周元敏
关键词:肝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在4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30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肝衰竭模型组和治疗组(实验BMSCs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脏病理等指标情况。结果 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7 d生存率明显更高。移植结束后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BMSCs输注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
张美华余卫王巧瑜温凌萧间开潘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毒伞急性肝衰竭疗效
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修饰DC瘤苗对CIK细胞增殖活性及表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肝癌抗原肽(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表型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2 h,贴壁细胞诱导分化DC,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DC生长第7日开始负载HSP70(A组)、肝癌抗原肽(B组)、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C组),另设单纯DC组(D组),流式细胞检测CD80、CD86的表达,体外构建HSP70-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并将其和CIK细胞按1∶10的比例混合培养5 d,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CIK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结果 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可促进DC成熟,DC表面分子CD86、CD80在C组表达均较D组高(P均<0.01)。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与CIK共培养可使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表达提高,与单纯培养CIK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能提高DC表面分子CD80、CD86等表达,诱导DC的成熟,HSP70-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与CIK细胞共培养可明显增加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表达。
潘洁宋慧东王巧瑜萧间开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
异甘草酸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RA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异甘草酸镁(试验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vs.84.4%)(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LT、AST、TBil、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ALT、AST、GGT和ALP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异甘草酸镁治疗更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肝功能。
潘洁周胜利储永良黄闰月萧间开王巧瑜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功能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S398作用于HSC-T6,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SC—T6细胞增殖情况,乳酸脱氢酶法检测NS-398对HSC-T6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细胞周期的改变,以EliVision^TM plus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SC—T6中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多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丁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20~160mol/L浓度范围内,NS398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SC—T6增殖(P〈0.01)。90、120、150umol/L的NS-398作用HSCT648h后,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S期细胞稍增多,Gz/M期细胞显著增加,各组之间细胞周期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以120μmol/LNS398作用HSC—T648h后,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8.91%±0.11%,与对照组(85.99%±0.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3.80%±0.43%,与对照组(14.07%±0.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398可以显著抑制HSC-T6增殖,使其发生G2/M期阻滞,其作用具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NS398可能通过抑制HSC中PCNA的表达而抑制其增殖,但不影响COX-2的表达。
何雅军潘洁舒建昌沈雁吕霞方力
关键词:环氧合酶-2NS-398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
pCMV-Myc-MyD88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2016年
目的构建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从大鼠肝星状细胞株T-6中提取总RNA,应用PCR技术扩增My D88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CMV-Myc质粒中,对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钙离子转染法转染至293T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My D88蛋白的表达,以观察转染及表达效果。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p CMV-Myc-My D88重组质粒的DNA序列正确,将其转染至293T细胞后,My D8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 CMV-Myc-My D8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针对My D88分子的疾病治疗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潘洁邓延梅何雅军刘志河吕霞沈雁宋慧东舒建昌
关键词:MY重组质粒293T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