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尘肺
  • 4篇病理
  • 3篇动脉
  • 3篇CT表现
  • 3篇病理基础
  • 3篇尘肺病
  • 2篇影像
  • 2篇中毒
  • 2篇腮腺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粉尘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
  • 2篇病理学
  • 1篇电焊

机构

  • 15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自贡市第六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邛崃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沈江
  • 10篇伍东升
  • 9篇温晓玲
  • 6篇邵恒
  • 6篇刘露
  • 4篇张洪静
  • 2篇杨定焯
  • 2篇杨小明
  • 2篇赵立强
  • 2篇韩俗
  • 2篇许春华
  • 2篇李鹏
  • 1篇王文志
  • 1篇马锦富
  • 1篇陈荔
  • 1篇刘宗锦
  • 1篇史莹
  • 1篇周敏
  • 1篇游全程
  • 1篇谢林伸

传媒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西职业性尘肺病队列研究设计及初步结果被引量:3
2023年
尘肺病是影响我国职业人群健康最主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国内外开展的尘肺队列研究多以接尘作为观察起点,以发病或死亡作为结局,缺乏精细化的尘肺病临床队列研究。本课题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为依托,建立华西职业性尘肺病专病队列,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专家论证建立尘肺病队列入组标准,招募尘肺病患者入组,并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入组对象的基线信息、职业暴露信息、诊疗信息,同时采集血液、肺灌洗液等生物样本,在此基础上搭建尘肺病队列多模态数据动态采集及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要求,对队列观察对象开展连续、规范地追踪随访,为尘肺病发病、诊疗及预后的系统性多组学多模态研究提供支撑。精细化的华西职业性尘肺队列还将为尘肺纤维化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开发及尘肺病的精准诊疗提供研究平台。本文主要针对华西职业性尘肺病队列的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做简要介绍。
袁琴张鹏张勤廖加强姚于勤史莹史莹周敏伏代刚谢林伸何秋蓉伍东升韩俗陈荔孙敏汪川李佳圆李佳圆杨罗兰亚佳张本沈江
关键词:尘肺
汞中毒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筛选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筛选汞作业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5例汞作业者分为汞接触正常/观察对象组、汞中毒组,并以无汞接触史的6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临床体检并测定尿汞(HgU)、血肌酐(B-Cr)、尿肌酐(U-Cr)、血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排除肾病史和患有肾脏疾病患者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汞作业者HgU、B-Cr、NAG、β2-MG、α1-MG和RBP均高于对照组(P<0.01);汞作业正常/观察对象组的β2-MG、NAG和R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α1-MG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肾脏损害指标B-Cr和BU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汞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尿NAG、β2-MG、α1-MG、RBP可作为汞作业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赵立强沈江游全程武晓蓉韩俗李晓莉王仁仪
关键词:汞中毒肾损害
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的差异。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结核和40例尘肺的受累纵隔淋巴结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类型及解剖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75.8%)结核的增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其中10例(30.3%)表现为"多房样"征象。38例(95.0%)尘肺的增大淋巴结呈均匀一致强化。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地累及4R(75.8%)、5(57.6%)、7(81.8%)以及10R(60.6%)等区域;尘肺则优势地累及2R(52.5%)、3(67.5%)、4R(97.5%)、5(77.5%)、7(97.5%)、10R(97.5%)以及10L(95%)等纵隔淋巴结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尘肺较结核更多地累及3、4L、8、10R、10L区域的淋巴结(P<0.05)。结论依据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结核与尘肺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邵恒温晓玲沈江伍东升张洪静刘露
关键词:纵隔结核尘肺淋巴结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颌骨良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华西第四医院诊治的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8例,在MS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和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例(22.9%),可为多骨病变,有磨玻璃密度增高影或多囊状改变。颌骨囊肿14例(29.1%),是以液性密度为主的肿块。成釉细胞瘤11例(22.9%),多为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影,伴邻近齿根吸收。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4.2%),内呈液-液平面征象。成牙骨质细胞瘤2例(4.2%),呈团块状高密度影,肿块内见附属牙根。骨化性纤维瘤6例(12.5%),可见多发斑片状骨化影。MSCT检出病变部位准确率为100%,MSCT诊断符合率为91.7%。结论 MSCT对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定性诊断、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温晓玲伍东升张洪静王守忠姚莉洪沈江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瘤样病变病理基础
个体医疗纠纷向群体性事件升级过程分析及干预模型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医疗纠纷愈演愈烈,随着非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个体医疗纠纷通过结构性传导迅速升级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直接引发政府公关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此过程中各时期引起纠纷升级的原因,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建立干预模型。此模型可以更好地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各部门通力合作,有效控制事件的升级,降低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维护安定团结。
刘宗锦方锐沈江
关键词: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干预模型
粉尘作业人员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粉尘作业人员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工种、接尘时间、融合块形成以及肺气肿征象、肺大泡、继发性肺结核等尘肺病常见并发症为观察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分类变量进行组内对照比较。结果粉尘作业人员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工种(P=0.036,OR=1.134)、接尘时间(P=0.016,OR=1.145)、融合块形成(P=0.001,OR=1.777)、肺气肿征象(P=0.004,OR=1.679)、继发性肺结核(P=0,OR=2.065)。工种组内比较显示,石匠与石料开采加工、石英砂接尘组发生PAH的可能性是其他组的1.59~2.545倍。随着接尘时间的增长,发生PAH的可能性成倍增加。结论接尘工人出现肺气肿征象、继发性肺结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临床干预,阻止PAH的进展;不同工种的危险性、接尘时间的累积效应、融合块形成是预防PAH和改善预后中应引起重视的因素。
沈江伍东升温晓玲邵恒刘露李鹏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尘肺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尘肺病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测量中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尘肺病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测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34例尘肺病病例在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与升主动脉直径,比较不同工种、接尘时间、尘肺病期别、合并肺气肿以及融合块形成组间病例的肺动脉主干直径,分析其肺动脉高压(PAH)发生的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尘肺叁期组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高于尘肺壹期组和尘肺贰期组病例(P<0.05);合并肺气肿和伴发融合块形成病例的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高于无合并肺气肿、无融合块形成者(P<0.01)。334例尘肺病病例中,发生PAH者76例(发生率为22.8%)。尘肺叁期组病例PAH发生率分别高于尘肺壹期组和尘肺贰期组病例(P<0.05)。合并肺气肿和伴发融合块形成病例的PAH发生率分别高于无合并肺气肿、无融合块形成者(29.4%vs 17.1%,29.9%vs 15.0%,P<0.01)。不同工种和接尘时间组病例PAH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更精确地测量肺动脉主干直径。影响肺动脉主干直径的因素包括尘肺病期别、合并肺气肿及伴发融合块形成,而且该3种因素对PAH的发生有影响。
伍东升沈江温晓玲李鹏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技术尘肺病肺动脉高压
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腮腺少见肿瘤增强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底细胞瘤6例,肌细胞上皮瘤5例,脉管瘤4例,淋巴上皮囊肿及腮腺脂肪瘤各3例,软骨肉瘤1例。在增强CT图像上,从病变所在腮腺的位置、病变大小和形态、病变密度以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底细胞瘤发生在腮腺浅叶,边界清楚,病变内易囊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明显强化肿块,边缘或内部可见结节状强化,可伴有增大的淋巴结。肌细胞上皮瘤多发于腮腺浅叶,易发生小囊变,少数病变内可有小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多有典型的动脉期强化结节和边缘显著强化。血管瘤为软组织肿块,病变较大可占据整个腮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静脉石,突出于腮腺表面,增强后轻度-明显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囊液较黏稠,CT值密度较高。软骨肉瘤以囊性为主的肿块,含边缘钙化、骨化成分的肿块。腮腺脂肪瘤可见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无强化,病变内可见纤维分隔。结论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揭示其病理基础;增强CT是诊断腮腺少见肿瘤病变性质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温晓玲沈江伍东升邵恒刘露许春华
关键词:CT病理学
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比较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测量 5 0岁以上人群 10 87人 (男性 5 2 5例 ,女性 5 6 2例 )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以本次流调骨峰值减去 2 .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 ,分别进行统计 ,并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 ;同时摄 T4 - L4 侧位片筛选出压缩性骨折患者 ,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两性随年龄增加 ,两部位 BMD逐渐降低 ,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低于男性 ;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比腰椎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阳性检出率高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股骨颈 BMD的检出率。结论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优于股骨颈BMD。
王文志赵立强杨定焯马锦富杨小明沈江
关键词: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骨密度
腮腺腺淋巴瘤的增强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腮腺腺淋巴瘤的16层MSCT增强影像特点,结合病理基础进行评价,以提升对该类型肿瘤CT征象的认识。方法:观察34例经病理确诊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16排MSCT增强影像特征,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形态、密度、增强CT特点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3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86个病变。12例双侧同时发病(双侧单发2例,双侧多发10例),22例单侧发病(单侧单发12例,单侧多发10例);66个病变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增强扫描动脉期各病变多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病变内囊变区无强化。结论:出现在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后下极的结节或肿块,常见多发病变,边界清楚,增强为中度或显著强化,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液化,是腮腺腺淋巴瘤较为特异性的增强MSCT征象。
沈江邵恒伍东升刘露许春华温晓玲
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MSCT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